查尔斯·以斯拉·斯普拉格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work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以斯拉·斯普拉格(Charles Ezra Sprague,1842-1912)是20世纪初期美国杰出的会计学家,被誉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开创人和奠基人之一,特别是他于1907年所著的《帐户原理》(Philosophy of Accounting,又译《帐户的哲学》)一书,被学界认为是构建现代会计理论的最初尝试与肇始性著作。斯普拉格一生的军旅生涯较长,尔后转行金融业并是保险精算领域的杰出先锋,他精通会计实务,不仅有多项会计技术发明和创新,在会计职业团体活动中也十分活跃,还为会计教育和世界性商业语言的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斯普拉格在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方面的突出成就,1953年被选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为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设立的专门纪念厅——会计名人堂(The Accounting Hall of Fame),成为早期列入会计名人堂的会计大师之一。
  1842 年10月9 日,斯普拉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New York)的Nassau,其父亲是一名牧师,母亲名为伊丽莎白·布朗·斯普拉格(Elizabeth Brown Edgerton Sprague)。1866 年4月2 日,斯普拉格与雷·埃里森(Ray Ellison)在纽约结婚并育有四个女儿,不幸的是其中两个女儿未及成年即夭折。斯普拉格夫妇伉俪情深,两人曾相伴游历了大半个欧洲,总次数达27次之多。斯普拉格的欧洲之旅是以英国为主,其间他见识和学习到了很多新的商业性事务,并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为其后来在金融与会计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1912年3月21日,斯普拉格因肺炎离开人世, 享年69 岁。
  斯普拉格求学历程顺利。童年时期,在纽约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地方学校接受了初等教育,中学则就读于纽约阿姆斯特丹学院(Amsterdam Academy)。1856年,14岁的斯普拉格考入了联合学院(Union College),成为当时入校年龄最小的一名学生。在联合学院,他的主修专业是传统希腊语,此后他又自学了现代希腊语,在专业学习上他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同时,由于斯普拉格学习成绩优异,严于自律,大学四年他一直都获得了诺特奖学金(Nott Scholarship)。在校期间,斯普拉格积极参加联谊活动,他加入了Alpha Delta Phi协会(一个校园联谊会组织),此后他一生都保持着与该协会的密切联系,1896~1901年他出任该组织的全国秘书长,于1897~1898年和1901~1903年两度担任该组织的主席。1860年,18岁的斯普拉格从联合学院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同时还成为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协会(Phi Beta Kappa)的成员。1862年,斯普拉格又在联合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在格林威治联合大学(Greenwich Union Academy)短期任教。1893年,该校授予其荣誉哲学博士称号。1910 年,他还获得奥立佛大学(Olivet College)的荣誉文学博士称号。
  斯普拉格的军旅经历丰富。1862年,斯普拉格加入了纽约国民警卫队,开始了他早年的戎马生涯。南北战争爆发以后,他一直在军中服役。1863年1月,斯普拉格被提升为中士;1863年,他在盖茨堡(Gettysburg)战役中负伤;1864年3月,斯普拉格因伤退役。由于斯普拉格在盖茨堡战役中表现英勇,他于1868年被晋升为纽约志愿军上校。1864~1870年间,他先后执教于扬克斯军事学院(Yonkers Military Institute)、皮克斯基尔军校(Peekskill Academy)和帕基普希军事学院(Poughkeepsie Military Institute);1870~1872年间,斯普拉格再次服役于纽约国民警卫队,并于1873年8月光荣退役;1879年,他最后一次在军中服务,并以上校的级别担任纽约国民警卫队的助理邮政总长,1901年6月离职。
  斯普拉格在金融业有颇多建树。1870年,斯普拉格进入纽约的联合储蓄银行(Union Dime Savings Bank),成为一名正式职员。由于他具备多种语言翻译能力,加上工作业绩突出,1877年晋升为秘书,1880年成为财务主管,1892年出任该银行总裁,在这个职位上直至1912年去世。1904~1905年,斯普拉格还曾出任美国银行家协会的储蓄银行部主席。斯普拉格在银行任职期间才开始接触会计业务,通过实践中对会计实务的思考和探索,他对会计业务达到了十分精通的程度。斯普拉格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他倡导对储蓄银行的运营设备和系统进行改革,并亲自参与它们的设计与运用;在簿记业务与相关技术上他也有一些新的创见,诸如发明了小型的银行存折和支票簿,发明了活页式的分类账,创立了分期付款的方法,并发明了第一台能做分类账记录的机器,从而大大减少了手工入账的工作量和出错几率,但由于没有申请专利,故此后曾被他人仿用。
  斯普拉格在会计职业团体中也十分活跃。1896年,他参与了纽约州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案的起草与颁布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纽约成为美国第一个建立注册会计师(CPA)法案的州。根据该法案,CPA执业需要通过注册和考试,这极大地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提高了其执业水平,为美国注册会计师业及世界注册会计师界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纽约州CPA法案颁布以后,引起了美国其他各州纷纷效尤。此后美国CPA制度的发展逐步完善,此次纽约州CPA法案的颁布也被认为是美国CPA考试制度之雏形。由于他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有突出的贡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故被任命为第一届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三名成员之一。同年,斯普拉格第一批通过了纽约州注册会计师考试,按其字母顺序取得了第11号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加入了纽约州注册会计师协会。与此同时,斯普拉格也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简称AICPA)和美国银行家协会(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简称ABA)有密切的联系。
  斯普拉格对会计教育十分重视。当他还在联合储蓄银行的时候,即意识到了对年青一代进行商务教育的重要性,当他进入会计职业领域后,倍感系统推行这种教育的重要性。斯普拉格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队伍想在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合适的专业教育即必不可少。因此,纽约州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任命一个关于职业教育的委员会时,斯普拉格自荐成为该委员会约非官方成员。在由该委员会所提交的报告中,他们建议与纽约大学合作进行会计教育。由于斯普拉格等人的不懈努力,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最终同意开设会计课程的教育项目,并于1900年组建了一所含有商业、会计、财政专业的学院,系当时世界上第一所此类专业性学院。直到他去世前,斯普拉格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在这所学院的会计系义务任教,体现了他对传播会计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任教期间,因其严格守时、思维严密、耐心细致、授课条理清晰、且通俗易懂,特受学生欢迎。
  斯普拉格爱好十分广泛,其中最突出的是他对语言学习的热爱。斯普拉格一生共掌握了16种语言,沃拉普克语对他来说并不必要,他之所以钟爱是因其看到了通用语言的巨大社会作用是能使世界各国之间在商业领域的交流更加简捷。1888 年,斯普拉格还编写了《沃拉普克语手册》,因而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倡导沃拉普克语的美国人。此外,斯普拉格还喜爱铜管音乐和槌球运动。
  斯普拉格的研究领域主要在财政金融和会计理论与实务领域且著作颇丰。除在银行和商业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极有见地的论文外,还出版了几本著作,主要有:1880年的《代数帐户》(Algebra of Accounts;1904年的《投资会计》(Accountancy of Investment)和《投资会计问题研究》(Problems and Studies in the Accountancy of Investments);1905年的《广义债券表》(Extended Bond Tables);1907年的《帐户原理》(The Philosophy of Accounts)和《复利表》(Tables of Compound Interest);1908年的《分期付款法》(Amortization);1910年的《十二种对数及它们在利息计算中的运用》(Logarithms to Twelve Places and Their Use in Interest Calculations)等。此外,1881~1884年间,斯普拉格曾担任《簿记员》(The Bookkeeper)的副编辑,同时他也出任过《会计杂志》(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的副总编辑。
  斯普拉格的众多主要著述中,在会计理论和实务方面最著名且影响最大的要数《帐户原理》(The Philosophy of Accounts)一书,该书被认为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性著作,也是美国会计理论早期最著名的一本著作,故学界一般研究美国会计理论的沿革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该书不再仅仅是对会计方法与实务的罗列与介绍,而是从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讨论账户原理,并且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资产负债表等基本概念作了详细的讨论。从这一意义上讲,该书“是构建会计理论最初的尝试”。
  《帐户原理》(The Philosophy of Accounts)一书的出版有着其自身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当时西方的会计职业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对会计理论的研究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亨利·兰德·哈特菲尔德(Henry Rand Hatfield)就曾认为,当时大西洋两岸的执业会计师们都是惯例和传统的盲目追随者,他们往往遵照惯例和传统来解释会计实务,但这些惯例和传统的解释,经常是不完善且站不住脚的。因此,人们开始考虑如何用一种相对规范的理论对会计业务处理规律进行系统的描述与总结。在这种客观需求下,1907年斯普拉格的《帐户原理》(Philosophy of Accounting)一面世即备受会计界瞩目。它不仅将其1907年间发表在《会计杂志》(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上的一系列论文编辑后收入其中,并以银行实际业务为例来阐述其观点。其主要理论贡献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在论述逻辑上创新。该书从账户(account)和交易(transaction)两个概念出发,系统地说明了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一整套方法和理论,亦即系统研究了复式簿记理论。并按财务事实所引起的资产负债增减变化,来说明账户借方、贷方的性质,这是较前人诠释借贷记账原理上的一个重要进步,对后世传播复式簿记理论的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明确提出了所有权理论。书中认为,在一个企业中,资产和负债都不能从企业角度来解释,而应该从企业的所有者(业主)即业主所有权这个角度来解释。从这个角度来讲,资产是所有者的财产,负债是所有者的负资产。正资产和负资产相结合,其差额就是所有者的净资产,即业主产权。
  第三,是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讨论。书中的负债被定义为负资产,认为其是资产减少的推迟,或是资产的未来减少;所有者权益从数量上虽然是资产减负债后的剩余,但它具有负债所不可比拟的特征,代表了所有者控制和使用资产的权力;负债不会因资产的收缩而收缩,但所有者权益会随费用、损失及资产的收缩而降低或者相反。
  第四,是创立了现代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权益”的雏形。该书在分析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后,所提出的初期会计方程的基本原理是从两个角度来表达和理解的:一是“我所拥有的(What Belongs to me)+我应收的(What is Owing to me)=我应付的(What is Claimed from to me)+我的权益(What is Unclaimed)”;二是“我应付的(What is Owe) 我的权益(What I am Worth)=我所有的(What I Have) 我应收的(What I Claim)”。
  斯普拉格的《帐户原理》一书最主要的贡献是科学地说明了在企业中所使用的各种账户和运用账户作出复式记录的理由及其真正含义。当然,从今天的认识水平来看,《帐户原理》一书所涉及的会计理论的份量相对较轻,但在当时会计基本理论缺乏的环境下,斯普拉格这本著作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热潮的出现。
  1972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廉·安德鲁·佩顿(William Andrew Paton)在《账户原理》一书再版的序言中曾高度评价斯普拉格的地位与贡献,认为只有他才真正发现了Acconting(会计)这个词汇的内涵,对会计理论做出了破冰式贡献,因此他应该是美国在研究会计理论(主要是簿记)的鼻祖。葛家澍教授认为,书中对会计基本要素的讨论具有理论奠基意义,即使今天我们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两个要素的认识水平,总体上也没有超出100年前斯普拉格的论证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 葛家澍.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探索(一).财会通讯,2005.1.
  [2] 葛家澍等.会计大典——会计理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第32~34页
  [3] Gary John Previys. 1974. Book Reviews.The Accounting Review.January, P216-217
  [4] Charles Ezra Sprague . 1907.The Philosophy of Accounts.New York: Ronald Pr..
  [5] Helen Scott Mann. 1931.Charles Ezra Sprague.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12.
  [6] http://fisher.osu.edu/acctmis/hall/members/sprague/index.html,2007
  -03-01。
  [7] http://home.nycap.rr.com/civilwar/sprague.htm,2007-10-01.
  [8] http://www.albany.edu/nystatehistory/44/afterwar.HTM,2008-03-01.
  [9] http://www.famousamericans.net/charlesezrasprague/,2007-09-01.
  [10] http://www.h-net.msu.edu/~business/bhcweb/publications/BEHprint/v025n1/p0252-p0266.pdf,2008-03-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中国日报》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英文报纸的发展环境,并从英文报纸自身的改进以及与新媒体和其他媒体融合的角度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媒体融合  近70年来,世界报业面临了三次冲击。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第一次冲击,当时电台开始投入大规模商业运作。第二次是50年代,电视台的数量和规模开始迅速增长。而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出现和蓬
1990年10月1日,新中国41岁生日。这一天,在祖国的边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一位平凡的母亲历经十月怀胎的艰辛,带来一个小生命。我就是这个幸运的小男孩,我与亲爱的祖国同一天生日。  1997年,新中国48岁。我背上书包踏入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开学典礼上,看见戴着红领巾的哥哥姐姐们,我羡慕极了,回到家就闹着要戴红领巾。爸爸告诉我:“红领巾不是爸妈能給你的,要靠你自己的踏实努力去争取。”
【摘要】本文以《亳州广播电视报》的成功改版为样本,就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广播电视报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求变,以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谋求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报;理念;新闻;深度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广播电视报早已风光不再,发行量和广告额急剧下降,很多地方的广播电视报甚至
驭势科技的无人驾驶行李车在香港机场投入使用。  4年前,人们设想的自动驾驶图景,还是庞大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队在城市内穿行,车顶上长着几个触角般的激光雷达,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得到大幅改善——这是当时最能吸金的创业故事,一个十几人的技术团队,可以据此拿到几亿美元。  几年过去了,业界修正了预期:上述图景可能得多等一会儿,或许要在2030年以后。彻底的无人驾驶(L4级)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硬件成本依
口香糖能消除异味,因此嚼口香糖在青年人特别是情侣中十分流行。其实,嚼口香糖还能——  美白健齿餐后会有淀粉、葡萄糖、膳食纤维等留在齿缝间,残留的淀粉会继续被转化成葡萄糖。而口腔里的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念珠菌能把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代谢为有机酸。  口腔里有两种链球菌可分泌出葡萄糖转移酶,这种酶能把葡萄糖转变成高分子化合物葡聚糖。由于葡聚糖不溶于水,因此葡聚糖黏附在牙面上可形成牢固的牙垢。牙垢可在牙面上形
【摘要】微博的出现诞生,对于报媒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剖析了微博在报媒中应用的必要性,以《羊城晚报》为研究对象,对其运用微博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微博在报媒应用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报媒在微博时代的竞争策略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微博;《羊城晚报》;应用  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新一代的媒介宠儿。微博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报媒形成的巨大冲击已引起广泛关注。它对新闻的
中国和日本对木头的性质,早在唐宋时已经研究得到位,17世纪已经可以使黄花梨木做出美妙的明式家具,知道用鸡翅木雕花,同时期的欧洲人,还在把家具当大件粗活使,对木性也了解不多,法国的有钱人觉得花钱买不到真享受,颇为郁闷。得亏当日弗兰德斯(今日比利时和荷兰那一带)和德国工匠,慧眼识珠,从航海家带回来的宝贝里,发现了中南美洲产的黑檀木;介绍给法国人看,法国工匠一见此物,立时眼珠弹出眼眶:纹理黑白相间,仿佛
【摘要】本文就微博问政兴起的原因和2012年“两会”期间微博的使用情况作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微博问政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微博问政;“两会”;传播机制  2009年8月,新浪门户网站在国内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开启了社会各界使用微博的潮流。微博,以其即时性、草根性、互动性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和互动性方面的不足。在2012年“两会”中,亿万网友通过微博平台为社会发展而建言献策。在
【摘 要】在互联网普及、新媒体蓬勃发展以及新时期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打破常规,探索多种传播渠道与传播平台的联动。本文以江淮晨报对合肥抗洪抢险事件报道为例,研究传统媒体在融媒体传播领域的创新实践,以期观察与总结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突发事件;融媒体;传播创新  2016年7月,合肥地区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巢湖流域启动防汛应急I级响应,抗洪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深度报道在公民新闻日益兴起的新闻传播环境下的重要性,讨论了深度报道需要精心策划和如何策划问题,以及深度报道在面对媒介融合过程中产生的融合新闻时应该做出的变化。  【关键词】媒介组织;策划;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新闻的采集、撰写、编辑和发布都由专业的机构和受训过的新闻工作者完成,传统媒体长期扮演着“把关人”角色。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出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