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丽的转身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亳州广播电视报》的成功改版为样本,就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广播电视报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求变,以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谋求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报;理念;新闻;深度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广播电视报早已风光不再,发行量和广告额急剧下降,很多地方的广播电视报甚至面临着生存和难以维系的困境。
  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关系,也与广播电视报机构内部机制有关。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广播电视报社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这是摆在很多广播电视报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2010年10月,以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亳州广播电视报》进行了较大动作的改版。改版一年多以来,亳州广播电视报社的办报质量不断提升,发行量由合并之前的不足一万份增加到近三万份,年广告收入由不足100万元增加到近300万元,报社员工平均工资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增幅超过100%。《亳州广播电视报》的成功改版经验,给新形势下地方广播电视报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对于报社而言,办好报纸是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让亳州广播电视报实现了如此华丽的蜕变?总结经验,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理念先行
  在改版之前,围绕改版思路,在报社内部开展深入讨论的同时,我们专门组织召开了读者代表座谈会,并在报纸上刊发了改版意见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为,作为一份有社会责任感的报纸,必须通过其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有勇于做“主流媒体”的信心和胆略。我们确立了“影响亳州、改变生活”的办报理念。以此理念为指导,在办报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积极介入社会公共事务,力争在社会热点问题出现时,发出自己的声音,作出自己应有的表达。同时,针对广播电视报深入普通市民家庭的特点,增加了“生活帮”、“养生”、“一周资讯”等版面,更加突出了报纸的实用性和贴近性,深受市民好评,目前,在亳州报业市场上,《亳州广播电视报》已初步形成了与《亳州晚报》两翼齐飞的良好局面。
  二、新闻立报
  在英文中,“报纸”一词译作“newspaper”,意为“新闻纸”。广播电视报虽然带有“广电”的性质,但就其本质而言,作为一份报纸,归根结底还应该是一张“新闻纸”,必须坚持“新闻立报”思想不动摇。
  改版之后的亳州广播电视报,在版面设置上,增加了新闻版面的份量。在内容上,一方面坚持广播电视报的原有属性不变,切实增强“主创”意识,围绕影视热点,运用整合、重组等手段,切实提升影视、娱乐新闻的质量。另一方面,切实增强“原创”意识,进一步强化新闻的本土色彩,注重提高本土新闻的厚度与深度。
  采编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报纸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亳州广播电视报社原来的采编人员普遍存在着新闻业务能力不强、专业素养不高的缺点,为此,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每周开一次学习例会,对上周的报纸进行点评,指出每一篇稿件的优点和不足;每月进行一次好稿、好版面、好策划评选,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要求每一名编辑、记者每月至少学习一本新闻业务理论书籍,并写出读书笔记。由此,报社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提升办报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度引领
  受出版周期的局限(广播电视报大多一周仅出版发行一期),在报纸新闻竞争中,广播电视报如果和每日一期的党报、都市报比拼新闻的速度,无异于是以已之短、攻彼之长。只有坚持深度引领,在新闻的深度上做足、做好文章,才是明智之举。
  改版之后的亳州广播电视报,将每周一期的“策划”和“关注”作为重头戏来做,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先后刊发了《市区驾校潜规则调查》、《垃圾围城,路在何方?》、《一个村庄的留守样本》、《破解三轮围城之困》、《集中供暖,还有多远?》、《村校忧思录》等主题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我们都力图回答这样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如何?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的反响。每一个新闻选题都在每周一次的采编例会上经集体研究确立,并进行深入的讨论,确定采写的思路,力求报道体现出一定的思辨性,并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形式取胜
  版面形式是读者阅读报纸的第一扇窗户,是一份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上世纪末,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党报到都市报,从大众化报纸到专业性报纸,纷纷意识到: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不仅要有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还必须有吸引人眼球的版式风格,以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
  改版之前,我们一方面邀请省级媒体的有关专家,前来对美编人员进行专门的版面编排培训,同时,博采国内众多优秀的报纸版式风格之长,确立了头版设计封面化、版式风格模块化、版式设计简洁化的编排风格,让报纸更加好看、易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总之,我们认为,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下,地方广播电视报只要勇于改革创新,一定能够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亳州晚报社)
  责编:刘冰石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19日,我们思想品德组三人冒着酷暑,前往南昌,满怀欣喜地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  7月20日上午,决赛现场发布赛题,小学思想品德的赛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出行的学问》。我们三人白天进行头脑风暴,晚上连夜奋战对教学设计进行推敲研讨和智慧碰撞,最终,呈现出的比赛作品以鲜明的教育主张、完善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孙挺父亲跑到长沙,考察三一重工,看是否买更多股。让他震惊的是,不仅公司的员工众多、业务广泛,而且有43万股东。这么多股东,每个人的利益都很小,即使一个小股东花时间、精力去参与监督公司,改善公司的经营,他能得到的好处也差不多是43万分之一,谁还有兴趣去努力参与公司的事情、监督管理层的工作呢?每个人缺乏努力的动力,不就变成了“大锅饭”,只想搭便车吗?  过去多年里,孙挺父亲真的是按照传统精耕细作精神,
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向科幻电影靠近,前不久还在全民讨论随身医疗机器人实现的可能性,或者智能家居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而今年人们就将有幸目睹无人驾驶汽车在英国四个城市的道路上畅游穿梭,并可以有把握的期望10年以内安全完善的无人车将随叫随到的出现在自己家门口。  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公测  这一“海口”是2015年2月11日英国运输大臣克莱尔·佩里夸下的,不仅如此,在该部门的工作计划书中还详细公布了具体的
【摘要】战争,与地区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旦爆发,必将引起人们的关注。报道战争的战事新闻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从新闻信息的搜集与传播的角度来探讨战事新闻文字报道的特色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战事新闻;《新华每日电讯》;利比亚战争报道  以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为基本任务的通讯社,在战事报道中,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采集和传播两项工作。荟萃了新华社文字报道精华的《新华每日电
关注家居潮流趋势的人,对近几年国际家居展上建筑师跨界“玩”椅子的展示不会陌生。椅子的观赏价值并不亚于它的实用功能。  建筑师和椅子一向有着不解之缘。英国建筑师彼德·史密森曾写道:“椅子一向在建筑设计风潮的转变里,扮演着风向球的前导角色。由于某种特别的因素,使得它们具有能在一夜之间塑造新风格的能力。”  几乎每一个20世纪建筑名师的名字之后,都有一把造型奇特的椅子:赖特、柯布、密斯、阿尔瓦·阿尔托…
【摘要】《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其“南周体”的写作手法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独具一格。本文以《乔布斯: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报道为例,从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策略等方面对《南方周末》的报道进行初步探讨,总结《南方周末》讲故事的技巧,以期对新闻报道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方周末》;乔布斯;报道策略;叙事分析  坚持“让无力者
前言:  最近,有关“中国创客教育发展史”的内容吸引了我,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命题:如果将这个命题变化成“国际视野”,我们是不是可以沿线索追溯出另一种图谱?其实,这类认知如果不是以“修史”的题材出现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专属的路线图,而最初的动因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例如,对于我们来说,真正引发思考和行动的,恰恰是十年之前,前往澳大利亚考察途中穿插的一个小环节:随机前往一个中产
“我不仅玩得转,而且会越玩越大”。    韩寒,最近很红!  先是10月底刚被《南都周刊》定位为“公民”,再是11月初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被称为“中国文坛的坏小子”。  马上韩寒又将以主编这样一个全新的身份示人,其处女杂志《独唱团》就要面市。  当年那个因斩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为人所知的17岁少年,在经历了高中中途退学,出版《三重门》成为畅销书作家后,如今已是著名作家、知名职业赛车手,
【摘要】本文以《中国日报》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英文报纸的发展环境,并从英文报纸自身的改进以及与新媒体和其他媒体融合的角度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媒体融合  近70年来,世界报业面临了三次冲击。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第一次冲击,当时电台开始投入大规模商业运作。第二次是50年代,电视台的数量和规模开始迅速增长。而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出现和蓬
1990年10月1日,新中国41岁生日。这一天,在祖国的边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一位平凡的母亲历经十月怀胎的艰辛,带来一个小生命。我就是这个幸运的小男孩,我与亲爱的祖国同一天生日。  1997年,新中国48岁。我背上书包踏入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开学典礼上,看见戴着红领巾的哥哥姐姐们,我羡慕极了,回到家就闹着要戴红领巾。爸爸告诉我:“红领巾不是爸妈能給你的,要靠你自己的踏实努力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