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制定明确、科学、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能将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它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或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全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它可以指导调控教学过程,也可以直接影响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它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像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投不进去,信心自然就丧失了;而篮筐太低了,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战胜困难的喜悦也会荡然无存。第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第三,对教学目标的表述语言要明确,尽量准确运用“了解、知道、理解、聽懂、会读、会写、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可以量化的目标还要尽可能量化。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都会有的放矢。
二、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十分关键,因为它能决定英语教学的成绩高低。而教师要迎接新课程提出的挑战,就必须拿出浑身解数,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赢得高质量的教学。教改后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强调其前沿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提出的各项要求要做到了然于胸,还要认真钻研新教材,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有永远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又能密切追踪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还要将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及时更新,并把一些新的教学观点、新的教学方法注入课堂教学内容,就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成绩。
三、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要真正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必须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现极大的优化组合,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必须达到最优。因此,教师一定要下工夫对教材进行取舍组合,以此来决定教学内容的详和略、教学顺序的先和后、讲和练的有机结合。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来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例如,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做游戏,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搞表演,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听录音,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看录像等等。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好,教师必须予以精心安排。只要把英语的教学内容做到最大优化,把教学方法做到最大优化,并使其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使其达到有机统一,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事半功倍。
四、用激情课堂和有效课堂去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都有其独特的教态,但是无论其教态如何,我认为一个教师上课不能缺少激情。有了激情,激越的心理情态便会由内而外地自然流露。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肢体动作、教师的眼神,教师的表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特别动人,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从而激励学生去求知,并使得学生得以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地写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一定要带着激情进入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生成活泼的中学英语课堂。严禁教师不冷静地对待学生(用严厉的语言批评学生或用粗暴的方式打骂学生),造成课堂气氛的压抑,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实现课堂无差生
讲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放低起点,加大课堂训练的力度,增加课堂训练的比重,多变课堂练习的形式。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时力求做到:
1.高密度。让训练接二连三、自始至终、不间断进行,而不是只练一两个回合。
2.快节奏。让训练节奏紧凑,一环紧扣一环,一环比一环快,而不是稀稀拉拉,松松垮垮。
3.分层练。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训练,而不是只挑几个尖子生练练。教师在练习中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解决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激励学生能跑就跑,能飞则飞。
通过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劳有所获,劳有所得,着力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没有差生。
六、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与主动探究
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品质: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也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一般来说,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大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他们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围绕“问题”二字展开的,他们在探索和研究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还能领悟思想、掌握方法、获得素养。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建立在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质疑问难是其主动学习的表现。然而,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创造性灵感的“问题”,才是有质量的“问题”。有质量的“问题”就决定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程度。因此,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提出的问题,还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提问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让他们逐步养成一种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七、保持良好的心境
认真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圆满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具备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因为心境具有扩散性,所以,如果人的心境愉快了,一切事物也好像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甚至平时不怎么喜欢的事物也能令人高兴;相反,一旦人的心境沮丧了,一切事物便好像都染上了可恶的色彩,甚至平时喜欢的事物也能使人厌烦。因此,教师一定要经常用良好的心理、积极的心境、愉快的心情鼓舞自己,在学生面前永远保持高昂的情绪、充沛的精力和奋进的斗志,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总是阳光的一面。实践告诉我们,热爱教育工作是培养良好心境的前提,提高自信力是培养良好心境的关键,勤于实践是培养良好心境的方法。
教学目标能将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它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或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全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它可以指导调控教学过程,也可以直接影响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它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像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投不进去,信心自然就丧失了;而篮筐太低了,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战胜困难的喜悦也会荡然无存。第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第三,对教学目标的表述语言要明确,尽量准确运用“了解、知道、理解、聽懂、会读、会写、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可以量化的目标还要尽可能量化。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都会有的放矢。
二、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十分关键,因为它能决定英语教学的成绩高低。而教师要迎接新课程提出的挑战,就必须拿出浑身解数,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赢得高质量的教学。教改后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强调其前沿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提出的各项要求要做到了然于胸,还要认真钻研新教材,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有永远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又能密切追踪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还要将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及时更新,并把一些新的教学观点、新的教学方法注入课堂教学内容,就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成绩。
三、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要真正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必须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现极大的优化组合,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必须达到最优。因此,教师一定要下工夫对教材进行取舍组合,以此来决定教学内容的详和略、教学顺序的先和后、讲和练的有机结合。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来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例如,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做游戏,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搞表演,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听录音,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看录像等等。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好,教师必须予以精心安排。只要把英语的教学内容做到最大优化,把教学方法做到最大优化,并使其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使其达到有机统一,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事半功倍。
四、用激情课堂和有效课堂去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都有其独特的教态,但是无论其教态如何,我认为一个教师上课不能缺少激情。有了激情,激越的心理情态便会由内而外地自然流露。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肢体动作、教师的眼神,教师的表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特别动人,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从而激励学生去求知,并使得学生得以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地写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一定要带着激情进入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生成活泼的中学英语课堂。严禁教师不冷静地对待学生(用严厉的语言批评学生或用粗暴的方式打骂学生),造成课堂气氛的压抑,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实现课堂无差生
讲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放低起点,加大课堂训练的力度,增加课堂训练的比重,多变课堂练习的形式。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时力求做到:
1.高密度。让训练接二连三、自始至终、不间断进行,而不是只练一两个回合。
2.快节奏。让训练节奏紧凑,一环紧扣一环,一环比一环快,而不是稀稀拉拉,松松垮垮。
3.分层练。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训练,而不是只挑几个尖子生练练。教师在练习中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解决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激励学生能跑就跑,能飞则飞。
通过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劳有所获,劳有所得,着力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没有差生。
六、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与主动探究
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品质: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也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一般来说,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大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他们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围绕“问题”二字展开的,他们在探索和研究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还能领悟思想、掌握方法、获得素养。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建立在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质疑问难是其主动学习的表现。然而,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创造性灵感的“问题”,才是有质量的“问题”。有质量的“问题”就决定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程度。因此,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提出的问题,还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提问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让他们逐步养成一种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七、保持良好的心境
认真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圆满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具备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因为心境具有扩散性,所以,如果人的心境愉快了,一切事物也好像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甚至平时不怎么喜欢的事物也能令人高兴;相反,一旦人的心境沮丧了,一切事物便好像都染上了可恶的色彩,甚至平时喜欢的事物也能使人厌烦。因此,教师一定要经常用良好的心理、积极的心境、愉快的心情鼓舞自己,在学生面前永远保持高昂的情绪、充沛的精力和奋进的斗志,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总是阳光的一面。实践告诉我们,热爱教育工作是培养良好心境的前提,提高自信力是培养良好心境的关键,勤于实践是培养良好心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