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学困生进行教育指导的策略及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ne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一些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较差的学生,关注他们才能提高整体成绩。本文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他们落后原因,并提出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关键词:体育学困生 个性 教育指导
  
  在任何学科教学中都会存在一些学困生,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所谓体育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一、体育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学困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
  1. 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 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 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4. 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学困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手足无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5. 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学困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体育学困生的教育指导
  
  1. 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学困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 关心爱护、表扬激励。体育学困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学困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体育学困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
  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3. 激发个性、团结协作。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学困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学困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4. 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某学生在学习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时“坐着跑”,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腿部力量太差还是技术概念不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5. 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学困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学困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学困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学困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6. 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学困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学困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体育学困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学困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现代教育技术.北师大出版社.
  [2]顾明远.中学实用教育学.北师大出版社.
  [3]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表现为多形态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在文化质态上,可分为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艺术文化五个层次。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层次结构    近年来高校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热潮的兴起,并非偶然现象。这实际是高校进入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的新阶段后,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环境化与可持
摘 要:高职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运动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体育教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不同项目的选择。因此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并根据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进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运动项目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课程,出现在中学教育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它是培养中学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途径和载体,在中学教育改革中带来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都是非常巨大的。而体育与健康学科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十分明显的实践性。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能提高体育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体育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努力更新知识和转变观念,
为促进中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笔直通过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教学、科研等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永州市
摘 要:新课改下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重人文轻知识;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对策有三: 从教学理念上树立起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形式的生动活泼与内容的实在有效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应当侧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性 原因 对策    一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今天,已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