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色素P450 2C9新突变1400T>C的发现及体外酶活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1例华法林高敏感患者细胞色素P450 2C9酶(CYP2C9)的新突变及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提取患者基因组DNA,PCR产物利用直接测序法对CYP2C9、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KORC1)及细胞色素P450 4F2酶(CYP4F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国际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是否存在碱基突变。通过定点诱变方法获得3种典型缺陷型CYP2C92、3、13及新突变型CYP2C9的cDNA,利用Bac-to-Bac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试剂盒,获得高表达各型CYP2C9变异体的昆虫微粒体。Western印迹法进行CYP2C9蛋白定量,以甲苯磺丁脲为探针底物药,体外测定不同药物浓度下各型CYP2C9变异体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评价新突变类型对CYP2C9体外代谢活性的影响。

结果

患者CYP2C9基因中发现全新的突变类型: 1400T>C,可导致CYP2C9第467位氨基酸发生变异(L467P),VKORC1及CYP4F2基因无碱基突变。体外代谢实验结果显示,突变体CYP2C92、3、13和L467P的体外酶学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91.58%、13.55%、0.11%和1.59%。

结论

1400T>C突变可大大降低CYP2C9的体外酶学活性,提示携带此突变型的患者在使用经CYP2C9代谢的药物时,药物代谢速度会明显减慢,容易造成体内药物蓄积,发生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同时检测EB病毒(EBV)Rta-IgG、衣壳抗原(VCA)-IgA、早期抗原(EA)-IgA、EBV-DNA,评价EBV血清学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的131例治疗前鼻咽癌、52例非鼻咽癌的相似症状患者和148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应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抗体;ELISA法检测Rta-IgG抗体;
目的探讨XRCC1基因Arg194Trp、Arg399Gln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错配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235例宫颈癌患者和350例健康对照个体血液标本的XRCC1 Arg194Trp、Arg399Gln两个SNP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分析其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对于XRCC1Arg194Trp和Arg399Gln位点,两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和阳性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对比,评价国产阿雷地平肠溶胶囊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家医院于2011年4—10月共入选315例舒张压90~109 mm Hg(1 mm Hg=0.133 kPa)且收缩压<180 mm Hg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利用SAS 9.13软件生成相应的随机数字,分为3组,分别接受阿雷地平肠溶胶囊5~20 mg/d(n=126)、非洛地
目的探讨CD40突变体抗体标记的磁性纳米颗粒与乳腺癌细胞结合在体外MR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化学交联法将单克隆抗体交联与超微超顺磁氧化铁(USPIO)粒子合成分子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镜及体外MR成像技术对探针与高表达CD40突变体乳腺癌细胞(M231)的靶向结合进行研究。MR信号变化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抗CD40突变体分子探针被成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278例,已经妊娠87例,分析患者年龄、肌瘤部位、大小和个数与术后妊娠的关系,同时探讨手术技巧和妊娠结局。结果27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无中转开腹,因子宫创面出血术后再次腹腔镜下缝合止血1例,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子宫切口均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图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和超声弹性成像(U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超声科共发现117例女性乳腺结节患者(122个乳腺结节)。对122个病理证实的乳腺结节进行BI-RADS超声分级和UE评分诊断,参照病理结果对比分析二者级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联合应用价值。结果122个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特点,寻找诊断依据。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6至2009年93例PBC合并SS、64例单纯的PBC和57例单纯S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病理学资料结果PBC合并SS组年龄(53±10)岁比单纯PBC(50±11)岁(P<0.05)和SS组(48±14)岁(P<0.05)的年龄均偏大;SS患者发热较PBC合并SS患者更多见(P<0.05)
目的观察头部原发性硬膜外脑膜瘤(PEM)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检索1976至2012年发表的文献,经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章89篇病例212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4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9例,合计231例;针对231例头部PEM的年龄、性别、症状学、肿瘤位置、分型、影像学特点、手术结果、病理结果及随访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头部PEM占全部脑膜瘤的0.8%~1.8%,男女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