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许多专业教师有自己的高见,其他专业人士也都发表过深刻见解。尤其是各高等院校“英语至上”的现实,以及学生“投入”与“产出”之间不成“比例”等等,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追问,乃至责难。不容回避的是,无论我们的英语教学师生双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存在的种种问题却足以发人深省。公认的普遍性弊端主要有:各种名目的“考级”“过级”使英语教学难以走出应试的怪圈,因为不论是专业的“级”,还是非专业的“级”,都与学生、教师(许多学校以“过级率”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教师、学校自然不敢怠慢。与此相关的连带问题应运而生:课堂和课程教学过程中文化含量降低,学生人文素质亟待提升,各类在校大学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并不令人满意等问题多多。
面对这些问题,与高等教育改革相伴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教育部也出台规定,不再将英语的“级”与学位、文凭挂钩;一些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趋于灵活,大量增加选修课,甚至是“菜单选课”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举措,终极目的不外乎两个:其一,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其二,真正达到提升受教育者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今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学英语教学应始终围绕这两个目标开展工作,因此,各项改革措施无疑应兼顾这两个终极目标。如果再进一步分析两个目标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任何教学质量、教育质量都应直接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院校各个学科专业热衷探讨的话题,各种观点可谓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涉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直接探讨具体问题、具体方法,我们的各项改革也应立足解决现实问题。
如何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始终是大学英语教学常议常新的话题之一。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众多教师煞费苦心,进行过许多有意义的探索。有人强调突出听力,有人强调说的重要性,有人认为写作为难点,有人则认为阅读和翻译是根本等等。观点议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结各家观点,结合具体实践,我们认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瓶颈环节。这里所说的阅读包括了三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学习提高阅读专业书籍资料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阅读原著、名著增加英语词汇以及各种相关英语文化知识,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素质、综合素质;三是强化汉语阅读的训练和要求,使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相得益彰。比较而言,后两者更为重要。尤其汉语阅读训练。从表面上看,汉语及其学习、训练与英语学习属于两个学科专业分野,但母语水平高低对外语学习的制约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时下的大学生汉语水平令人忧虑,阅读写作水平偏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数甚多的学生汉语水平仅仅停留在高考的语文考试水平上,通读“四大名著”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非常有限。如果没有流畅优美的母语,外语信息无法转换成母语,外语学习的真实价值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倡导英语学习过程中加强阅读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应忽视母语的阅读。或者说,我们强调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阅读,起点应定位在汉语阅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调查数据显示,不仅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阅读数量、质量急剧下降,其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也不例外。可以说,读书少几乎成为了当今大学生的“通病”。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各门功课的压力,很少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潜心阅读;另一方面,“读图时代”“影像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思想内涵深刻、需要想象和思考的各种阅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落。据说,阅读水平普遍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应“顺应世界潮流”。今天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为学生使用英语缺少规范性而伤脑筋,深究其中原因,接触规范性语言过少大概是主要原因之一。阅读是学习、掌握英语最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点早已是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因此,面对学生阅读量急剧下降的现实,阅读成为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瓶颈”环节是非常现实性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领域,关于阅读的研究讨论并不罕见,但许多研究主要局限在断章、课文、文章、句子等方面的阅读上,与我们所说的原著阅读并不属于一个概念。
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阅读主要是为了“扩大词汇量”。这种认识并没有过时,只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阅读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我们这里所说的阅读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中,“扩大词汇量”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我们更应着眼于通过阅读掌握英语的核心内涵,了解、认知英美语言的表述、写作方式,进而掌握写作技巧,行文风格,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阅读、指导阅读,乃至硬性规定必读书目及其效果,远远胜于开设写作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阅读绝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精读”“泛读”。常见的“精读”“泛读”只是对教材课文的阅读,与我们所说的阅读属于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阅读的冷落境遇及其产生原因,一方面来自学生对阅读的忽视,或者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没有专心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学程序没有硬性或明确的规定,也是重要原因。包括英语专业在内,绝大多数高校对阅读,特别是对于原版名著的阅读没有硬性规定,这不仅仅是一种疏漏,而且直接影响到了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阅读的重要价值,并在教学实践中给予阅读应有的地位。此外,在教学计划中充实阅读课程,给予阅读课程突出的地位,规定(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和参考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时至少要读合理数量的原版著作。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阅读曾经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今天,人类获得知识的渠道早已不只阅读一途,但也不能否定阅读的作用和地位,相反在各种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面对“知识爆炸”我们更应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此外,不能忽视的是,即使有日益发达的信息媒体技术,在纸质媒介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前提下,其知识载体、信息载体的功能仍是不可替代的。
今天的英语教学已不强调“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但某些情况下有意无意之间却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比如,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也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纯正的英语。然而,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手段不应成为排挤、挤压阅读的手段。姑且不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人能够潜心阅读几本英文原著,即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几年下来,真正从头至尾地读完几本英文原版著作、世界名著者也寥寥无几。即使有一定数量的阅读,但所阅读文本或是“简本”,或是改写、缩写本,早已不是“原汁原味”英语文本,与我们所设想的阅读相去甚远。语言学习需要记忆、背诵,也需要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设计到了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比较而言,阅读对理解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理解能力的培养的益处远远大于听和说的能力。
不论高等教育改革如何进行,亦不论大学英语教学怎样改革,“读写听说译”永远是不能动摇的教学目标。但如何考量其中各项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阅读的重要意义决定着其他诸项目标的实现。比如,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可以认知各种多媒体中得不到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可以接触、掌握更多的规范的书面规范化语言等等。学术界普遍认为,英语学习不能离开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得除了多媒体、音像资料外,不应轻慢阅读的文化功效,通过阅读了解背景文化更有助于学习和消化。
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对教师有了比从前更高的要求。“一桶水”和“一碗水”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所说的阅读课中更加突出,更为重要。比如,阅读某一世界名著,绝不可能与处理教材,或一本两本“教参”同日而语。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调学生的阅读时,教师的阅读不应滞后。为使阅读收到预期的成效,加强督促和指导不可或缺。绝非“精读”“泛读”意义层面的阅读,必然要求教师有非常充分的积累和准备。换句话说,要求学生阅读的原著、名著,教师不仅已经阅读,而且应达到相对熟悉的水平。由于世界名著很多,希望一个人“一网打尽”是困难的。为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分工协作,发挥群体优势实现提高阅读课程质量的目标,应当是可行的。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阅读是一种语言学习的重要能力,阅读及其能力的培养既属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属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及其所能力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而在实践中,有些能力的培养却常常被人忽视,这便是我们所说的阅读对于英语教学的“瓶颈”制约。结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尤其是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我们必须重视阅读课程的改革,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与高等教育改革相伴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教育部也出台规定,不再将英语的“级”与学位、文凭挂钩;一些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趋于灵活,大量增加选修课,甚至是“菜单选课”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举措,终极目的不外乎两个:其一,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其二,真正达到提升受教育者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今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学英语教学应始终围绕这两个目标开展工作,因此,各项改革措施无疑应兼顾这两个终极目标。如果再进一步分析两个目标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任何教学质量、教育质量都应直接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院校各个学科专业热衷探讨的话题,各种观点可谓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涉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直接探讨具体问题、具体方法,我们的各项改革也应立足解决现实问题。
如何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始终是大学英语教学常议常新的话题之一。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众多教师煞费苦心,进行过许多有意义的探索。有人强调突出听力,有人强调说的重要性,有人认为写作为难点,有人则认为阅读和翻译是根本等等。观点议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结各家观点,结合具体实践,我们认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瓶颈环节。这里所说的阅读包括了三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学习提高阅读专业书籍资料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阅读原著、名著增加英语词汇以及各种相关英语文化知识,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素质、综合素质;三是强化汉语阅读的训练和要求,使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相得益彰。比较而言,后两者更为重要。尤其汉语阅读训练。从表面上看,汉语及其学习、训练与英语学习属于两个学科专业分野,但母语水平高低对外语学习的制约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时下的大学生汉语水平令人忧虑,阅读写作水平偏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数甚多的学生汉语水平仅仅停留在高考的语文考试水平上,通读“四大名著”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非常有限。如果没有流畅优美的母语,外语信息无法转换成母语,外语学习的真实价值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倡导英语学习过程中加强阅读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应忽视母语的阅读。或者说,我们强调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阅读,起点应定位在汉语阅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调查数据显示,不仅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阅读数量、质量急剧下降,其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也不例外。可以说,读书少几乎成为了当今大学生的“通病”。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各门功课的压力,很少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潜心阅读;另一方面,“读图时代”“影像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思想内涵深刻、需要想象和思考的各种阅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落。据说,阅读水平普遍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应“顺应世界潮流”。今天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为学生使用英语缺少规范性而伤脑筋,深究其中原因,接触规范性语言过少大概是主要原因之一。阅读是学习、掌握英语最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点早已是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因此,面对学生阅读量急剧下降的现实,阅读成为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瓶颈”环节是非常现实性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领域,关于阅读的研究讨论并不罕见,但许多研究主要局限在断章、课文、文章、句子等方面的阅读上,与我们所说的原著阅读并不属于一个概念。
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阅读主要是为了“扩大词汇量”。这种认识并没有过时,只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阅读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我们这里所说的阅读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中,“扩大词汇量”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我们更应着眼于通过阅读掌握英语的核心内涵,了解、认知英美语言的表述、写作方式,进而掌握写作技巧,行文风格,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阅读、指导阅读,乃至硬性规定必读书目及其效果,远远胜于开设写作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阅读绝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精读”“泛读”。常见的“精读”“泛读”只是对教材课文的阅读,与我们所说的阅读属于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阅读的冷落境遇及其产生原因,一方面来自学生对阅读的忽视,或者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没有专心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学程序没有硬性或明确的规定,也是重要原因。包括英语专业在内,绝大多数高校对阅读,特别是对于原版名著的阅读没有硬性规定,这不仅仅是一种疏漏,而且直接影响到了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阅读的重要价值,并在教学实践中给予阅读应有的地位。此外,在教学计划中充实阅读课程,给予阅读课程突出的地位,规定(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和参考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时至少要读合理数量的原版著作。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阅读曾经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今天,人类获得知识的渠道早已不只阅读一途,但也不能否定阅读的作用和地位,相反在各种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面对“知识爆炸”我们更应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此外,不能忽视的是,即使有日益发达的信息媒体技术,在纸质媒介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前提下,其知识载体、信息载体的功能仍是不可替代的。
今天的英语教学已不强调“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但某些情况下有意无意之间却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比如,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也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纯正的英语。然而,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手段不应成为排挤、挤压阅读的手段。姑且不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人能够潜心阅读几本英文原著,即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几年下来,真正从头至尾地读完几本英文原版著作、世界名著者也寥寥无几。即使有一定数量的阅读,但所阅读文本或是“简本”,或是改写、缩写本,早已不是“原汁原味”英语文本,与我们所设想的阅读相去甚远。语言学习需要记忆、背诵,也需要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设计到了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比较而言,阅读对理解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理解能力的培养的益处远远大于听和说的能力。
不论高等教育改革如何进行,亦不论大学英语教学怎样改革,“读写听说译”永远是不能动摇的教学目标。但如何考量其中各项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阅读的重要意义决定着其他诸项目标的实现。比如,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可以认知各种多媒体中得不到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可以接触、掌握更多的规范的书面规范化语言等等。学术界普遍认为,英语学习不能离开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得除了多媒体、音像资料外,不应轻慢阅读的文化功效,通过阅读了解背景文化更有助于学习和消化。
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对教师有了比从前更高的要求。“一桶水”和“一碗水”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所说的阅读课中更加突出,更为重要。比如,阅读某一世界名著,绝不可能与处理教材,或一本两本“教参”同日而语。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调学生的阅读时,教师的阅读不应滞后。为使阅读收到预期的成效,加强督促和指导不可或缺。绝非“精读”“泛读”意义层面的阅读,必然要求教师有非常充分的积累和准备。换句话说,要求学生阅读的原著、名著,教师不仅已经阅读,而且应达到相对熟悉的水平。由于世界名著很多,希望一个人“一网打尽”是困难的。为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分工协作,发挥群体优势实现提高阅读课程质量的目标,应当是可行的。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阅读是一种语言学习的重要能力,阅读及其能力的培养既属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属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及其所能力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而在实践中,有些能力的培养却常常被人忽视,这便是我们所说的阅读对于英语教学的“瓶颈”制约。结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尤其是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我们必须重视阅读课程的改革,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这一“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