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延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延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政府支持
1.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延边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今已发展到142户(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1户),销售收入达到68亿元,带动农户12.5万户。如敖东药业、敦化鸿发和延边畜牧总公司等被确定为省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同时取得了新的突破,珲春高丽参、龙井奔福肉牛生产加工项目等一大批在建续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敦化丰正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的大豆浓缩蛋白加工项目等一批新引进、新上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形成了新上龙头企业竞相发展的好局面。延边州去年确定并启动了21个当年投资超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额7.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6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强势企业、优勢项目向七大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向优势资源区域集聚,延边州初步形成了敦化、延吉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和4大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一是依托优质粮豆资源优势,形成了以众鑫米业、德兴酿造、大源油脂、长白林海、雁鸣湖工贸等企业为代表的绿色粮豆加工型企业群;二是依托长白山特色资源优势,形成了以敖东药业、华康药业、延边特产实业、博维药业、景天药业、丹华等企业为代表的特产品加工型企业群;三是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延边畜牧总公司、吉兴牧业、汪氏蜜蜂园、宝利祥蜂业等企业为代表的牧业加工型企业群;四是依托绿色瓜果蔬菜资源优势,形成了以鸿发食品、三汉物产、可利亚、天盛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具有延边民族特色的果菜加工型企业群。龙头企业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延边州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拉动优势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大幅发展的局面。目前,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基地15万公顷,占延边州耕地面积的50%。在延边州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汪清德兴酿造、敦化雁鸣湖、延边三汉物产、延边宝利祥蜂业等30多家企业出口创汇稳定增长;新发展起来的安图天盛食品、延吉秀爱果仁、敦化康达等外向型企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延边州中药材、小粒黄豆、蔬菜、蜂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和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水平,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小农经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农业只是局限于最初的对土地进行耕作以索取食物,从事狭窄的农业经济活动,没有对农业生产进行横向和纵向以及深度的扩展。土地经营权的平均分配制度和生产要素市场的缺乏,使农户只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而且经营规模长期凝固化,形成了农业生产中每个农户的分散形式的小规模经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较为缓慢,功能尚不健全。这些原因导致了农业产化组织的规模小,竞争力弱。延边加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15%,参加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者仅占农户总数的4%,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2.2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还不规范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现阶段延边州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有的企业在产品难以销售时拒收农产品或压价收购,忽视农民利益;有的农户在农产品俏销时不按合同约定卖给企业等等。 这些也导致了双方的利益受损。
2.3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目前,土地经营大部分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这种种植格局和农户利益的分散性,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方式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冲突,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阻碍,更难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要求,现今分散的小农户无法和发达国家现代化、企业化和一体化组织的农业进行的竞争。
3.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大力度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延边州内区域资源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当前,延边的龙头企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的企业相比,仍然在企业势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行业自律和自我保护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龙头企业应该提高市场观念,融入市场、着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
3.2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发展规模经营
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的继续和延伸,必须要求引入新的市场关系。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尤其为首。这就要组织并依靠农民的生产,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行有效的改革。首先,农户经营的田块除地理位置和地貌类型的不同外,每一村域内同一地貌类型的土地生产力状况差异很小,同时,有部分农业劳动力已经转移至城镇,可依据农民的意愿,通过村民委员会协调,对调或重新调整责任田,使土地集中在一起,形成适度规模。这样既有利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又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既有利于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也有利于进行标准化生产。
3.3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3.3.1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化。政府通过发育和完善科技成果市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成果搭建了有力平台;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一线,或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观,帮助双方建立联系;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或电视等现代化高科技媒体,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展示和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
3.3.2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土地承包权,以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对于转入城镇工作生活,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的农民,应依法解除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土地;对农民资源发起承包权的土地,也应按程序解除合同关系,收回承包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转包给本集体农户或外来承包者,在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承包权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以入股、租赁、拍卖和转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具体流转方式由农民自主选择。同时发挥好协调、调控、监督、检查的服务职能,建立相应的惩罚和激励机制,开展绿色认证,规范绿色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鹏飞.WTO法律规则与中国农业.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牛若峰.农业产业化必须走开发创新之路.市场报.2009.8.
[3]王青.加入WTO与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科技导报.2005.3.
[4]杨雍哲.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
[5]唐志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与我国农业的发展.经济师.2006.1.
【关键词】延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政府支持
1.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延边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今已发展到142户(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1户),销售收入达到68亿元,带动农户12.5万户。如敖东药业、敦化鸿发和延边畜牧总公司等被确定为省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同时取得了新的突破,珲春高丽参、龙井奔福肉牛生产加工项目等一大批在建续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敦化丰正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的大豆浓缩蛋白加工项目等一批新引进、新上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形成了新上龙头企业竞相发展的好局面。延边州去年确定并启动了21个当年投资超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额7.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6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强势企业、优勢项目向七大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向优势资源区域集聚,延边州初步形成了敦化、延吉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和4大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一是依托优质粮豆资源优势,形成了以众鑫米业、德兴酿造、大源油脂、长白林海、雁鸣湖工贸等企业为代表的绿色粮豆加工型企业群;二是依托长白山特色资源优势,形成了以敖东药业、华康药业、延边特产实业、博维药业、景天药业、丹华等企业为代表的特产品加工型企业群;三是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延边畜牧总公司、吉兴牧业、汪氏蜜蜂园、宝利祥蜂业等企业为代表的牧业加工型企业群;四是依托绿色瓜果蔬菜资源优势,形成了以鸿发食品、三汉物产、可利亚、天盛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具有延边民族特色的果菜加工型企业群。龙头企业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延边州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拉动优势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大幅发展的局面。目前,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基地15万公顷,占延边州耕地面积的50%。在延边州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汪清德兴酿造、敦化雁鸣湖、延边三汉物产、延边宝利祥蜂业等30多家企业出口创汇稳定增长;新发展起来的安图天盛食品、延吉秀爱果仁、敦化康达等外向型企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延边州中药材、小粒黄豆、蔬菜、蜂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和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水平,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小农经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农业只是局限于最初的对土地进行耕作以索取食物,从事狭窄的农业经济活动,没有对农业生产进行横向和纵向以及深度的扩展。土地经营权的平均分配制度和生产要素市场的缺乏,使农户只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而且经营规模长期凝固化,形成了农业生产中每个农户的分散形式的小规模经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较为缓慢,功能尚不健全。这些原因导致了农业产化组织的规模小,竞争力弱。延边加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15%,参加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者仅占农户总数的4%,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2.2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还不规范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现阶段延边州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有的企业在产品难以销售时拒收农产品或压价收购,忽视农民利益;有的农户在农产品俏销时不按合同约定卖给企业等等。 这些也导致了双方的利益受损。
2.3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目前,土地经营大部分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这种种植格局和农户利益的分散性,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方式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冲突,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阻碍,更难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要求,现今分散的小农户无法和发达国家现代化、企业化和一体化组织的农业进行的竞争。
3.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大力度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延边州内区域资源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当前,延边的龙头企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的企业相比,仍然在企业势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行业自律和自我保护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龙头企业应该提高市场观念,融入市场、着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
3.2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发展规模经营
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的继续和延伸,必须要求引入新的市场关系。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尤其为首。这就要组织并依靠农民的生产,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行有效的改革。首先,农户经营的田块除地理位置和地貌类型的不同外,每一村域内同一地貌类型的土地生产力状况差异很小,同时,有部分农业劳动力已经转移至城镇,可依据农民的意愿,通过村民委员会协调,对调或重新调整责任田,使土地集中在一起,形成适度规模。这样既有利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又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既有利于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也有利于进行标准化生产。
3.3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3.3.1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化。政府通过发育和完善科技成果市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成果搭建了有力平台;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一线,或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观,帮助双方建立联系;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或电视等现代化高科技媒体,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展示和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
3.3.2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土地承包权,以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对于转入城镇工作生活,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的农民,应依法解除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土地;对农民资源发起承包权的土地,也应按程序解除合同关系,收回承包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转包给本集体农户或外来承包者,在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承包权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以入股、租赁、拍卖和转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具体流转方式由农民自主选择。同时发挥好协调、调控、监督、检查的服务职能,建立相应的惩罚和激励机制,开展绿色认证,规范绿色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鹏飞.WTO法律规则与中国农业.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牛若峰.农业产业化必须走开发创新之路.市场报.2009.8.
[3]王青.加入WTO与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科技导报.2005.3.
[4]杨雍哲.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
[5]唐志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与我国农业的发展.经济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