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弹筝歌《秋风》”者?——桩千古无人过问的疑案考辨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历代的典籍文献中,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关于同一事件当事人的记载并不一致。这一现象,有的已引起前哲时贤的关注,或得以澄清,或还在不时地引发争议。但是,也有的成了千古无人过问的疑案。拙文揭举涉猎的,即其一例。也许有人认为,“弹筝歌《秋风》”者为谁,乃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其实不然,对于古筝发展史和民族器乐学来说,此则直接关乎筝艺家和流行曲目诸问题,大有辨明之必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毛泽东时代的影星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系统化创作的一部分。仲星火在《李双双》中扮演的角色和蔼可亲,却小错不断,与其他银幕英雄很不一样。仲星火这样的角色的出现是因为影星有必要既不平凡又平常,是观众既可以认同,又可以渴望的对象。不平凡和平常的结合符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审美观,使观众可以置身于银幕上的“真实生活”,其中既有他们熟悉的,也有他们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去努力获取的。
基于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本文把在华外资服务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中国“商业存在”模式的服务进口,建立包含服务进口、就业人数等指标在内的6655家企业样本。通过对服务进口和性别就业比例的描述性统计可知,我国服务业企业存在明显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进一步的建模和回归分析发现,服务进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性别歧视;企业规模越小,员工的性别歧视越明显;企业是私有还是国有对性别歧视没有影响;员工中具有高学历的人数越多,女性比例越低,性别歧视越强。
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重点学科、《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于2010年9月18—19日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隆重举行。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带头人陶东风教授发起并主持,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钱中文、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童庆炳、首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宫辉力、《文艺研究》杂志社副主编陈剑澜等在开幕式上相继致辞。
我国古代各种诗体(诗、词、曲、民谣)中有大量作品涉及民风习俗的描写。考察此类作品的历史发展与变化,即构成中国民俗诗歌的专门史;若对这些诗歌展开民俗学与诗学的交叉研究,或即成为一种“民俗诗学”。近年来,在我国古代诗歌研究领域,各种专题性质的诗史或诗学史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成果,如中国山水诗史、中国咏史诗史、中国题画诗史等等;但是,还没有一部“中国民俗诗史”,
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诗风相近,闲适恬淡,但细究王孟之“闲”,又各有其独到的一面。从生活个性讲,孟浩然是一介隐士,自然有高卧之“闲”,王维是朝中臣,多是心存之“闲”,因此,闲之乐和闲之空,成为王孟诗歌之“闲”的主要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