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85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高中生而言,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们个人素质的高低,因而阅读教学承负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阅读能力培养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让教师和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好定位,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呢,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16-02
  所有的语言类学习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当前,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和推进,不少学校陆续进入新课改行列。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从以往应对高考逐渐向提高语文素养,向发展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方向转变,真正体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和发展观。如何在这一新的形势下,通过科学的教学活动,有序提高和增强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真正贯彻落实,更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新课改明确指出,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成长,教育的落脚点也同样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学的过程也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将更多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引导者。以此促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确保学习效果有显著提高。
  二、注重"对话"教学
  这里的 "对话"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三是教师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四是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课堂中的对话关系,不是平常的问答,不是简单的表象与形式的交流,它是指主体之间在认识活动中彼此能走进对方心灵,进行碰撞、沟通与升华。教师首先要亲近文本,用自己现代人的心境去解读,如 《窦娥冤》中女主人公凄惨的命运让人深深同情,但她勇于抗争、不愿受命运摆布的品质却能震撼我们每个现代人的灵魂。这样的理解与震撼就是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解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预测学生理解的多样性,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易于对话的拓展和延伸。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一个走进文章世界的美妙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足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学生只有正确地解读文本,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避免"误读"。当教师作为对话者,平等地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影响和感召学生的同时,整个对话过程就产生了互动的效果。学生之问就文本的对话是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与他人的交流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与碰撞,他们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获得探讨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实践证明,只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地突出和明显。所以,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和个性差异,为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族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他们体会语言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把阅读过程建立在学生主体自发的基础上,增强交往的能力。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深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确保阅读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
  所谓"自主",如前所述,就是要坚持教材的共性,尊重学生思考的个性,不强求思维和理解上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权,让学生自由的思想在语言文学的世界里翱翔。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和实践,让"自主"成为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内驱力。通过学生自主性作用的发挥,实现更有针对性地弥补不同个体在知识点上的不足和弱项,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但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并不是放羊式的自由和不着边际,而是在充分预习、熟悉教材内容基础上的积极质疑和个人观点的绽放。自主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与教学目标相背离。
  语文的知识宝库是丰富多样,绚烂多彩的,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一种精神的愉悦与享受。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品昧到不同的人生,感受到不同的境界。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作为教者来说,一定要精心 、用心、耐心对待,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采撷到语文花同中最美丽的花束。
  参考文献:
  [1]丁笑梅,刘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同步:新时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制度改革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2]孙连平,陈俊香.还学生广阔舞台 显课堂精彩魅力[J].德州学院学报,2011.
  [3]张明.唐宋散文选读.教学反思[J].教育探索,201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10-0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古诗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虽不是专门针对阅读活动说的,但对于我们理解个性化阅读却是很有启发的。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摘要】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很重要。教材的文本只是课内阅读教学上所提供的一个范本,更为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课内的教学,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激发阅读兴趣,知道选择有益的阅读材料,并运用正确阅读方法,把阅读拓展延伸到课外广阔的经典阅读天地。因此,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好比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钥匙。  【关键词】明确要求激发兴趣 选择材料 传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11-02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而语文能力以读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学生的积累,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放宽习作要求,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感受成功,增强学生创作的信心。  【关键词】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17-02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14-01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极了,喜欢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阅读的过程才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从心底爱读、乐学。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这是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