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企业文化自提出以来,已被许多管理学者和企业家视为企业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民营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是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国民营企业起点低,起步晚,造成了民营企业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强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完善管理
中国的民营企业由于历史、环境、社会等原因,既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有西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子。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国内相对传统的社会关系中,民营企业如何将自身经营理念结合现代管理模式,并融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形成一套完善的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的内在涵义
通常来说,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的有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构架。从本质上看,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可以分为物质、行为和精神三个层次。物质层次由一系列可视的有形的文化因素构成,如企业名称、商品标志、产品外观包装、企业宣传广告等。行为层次是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如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管理行为,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等。精神层次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是由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达成的共识,以及大家共同认可,并且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的精神层面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它将企业文化的各个层次有机地集中起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功能,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具体概括的话,首先,导向功能指企业以自己特有的价值观指引企业的领导者和所有员工向企业制订的目标共同努力,在企业文化的注入下,通过潜移默化使得企业和员工统一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其次,激励作用是企业既能用企业文化吸引人才,又能尊重员工,承认其个人价值。第三,凝聚功能,指企业文化可以团结领导层与一般员工,营造上下一心的氛围,将相同的价值关、经营目标和企业精神灌输一气,减少企业内耗,方便企业管理,使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第四,约束功能,稳定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约束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而企业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能够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后,辐射功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断进步,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辐射作用,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也会由各种不同渠道辐射社会,产生社会影响。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必然会将企业推到新的高度。
中国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时期,正好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适应的时期,具体到企业管理上,国有大型企业尚且不能有效地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更不要说私营企业了,它们在整个经营理念上,与国外企业都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更是存在着诸多误区。
首先,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形式主义。对于很多中国民营企业来说,追求形式远远比挖掘内涵重要,而这就是典型的重形式而轻内涵。正如我们看到的一些企业,经常以学习“某某精神”作为企业奋发向上的口号,但并未对这种精神有更多深层次的阐述和理解,使得最后企业文化沦为口号,想用的时候拿来说一说。很多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沦为花架子,这种文化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帮助,反而使得企业固守成规,缺乏创新,逐渐丧失自我调整、改革的动力。如果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表面的浅薄形式而不挖掘深层次的企业价值观和管理理念,那么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将会非常肤浅,而企业领导也很难和员工建立真正的信任。当然,企业文化确实需要一些表现形式,但在注重形式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度阐述和诠释,否则,它将难以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更难以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民营企业较为功利性,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长期性。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了私营经济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中国广大的民营实体来说,市场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同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民营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超过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短期内,对企业文化的漠视或许并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多消极的影响。这种功利性极强的价值观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给以个人或者家族为主导的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但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价值观会使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处于劣势,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诚信的缺失,这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信誉危机。而进行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则可以避免出现这些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情况。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也想应地要跟上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要对员工产生积极作用,对整个社会,也应该有积极作用。
第三,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念的冲突。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潮开始涌入中国,这时许多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开始反思过去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从初期成功带来的自我陶醉中警醒,并寻求新的西方管理思路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西方成功的经典案例带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模范和标杆,但如果学习吸收并加以适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很多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照搬西方成功案例,不仅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改良作用,更造成了管理中由于对企业文化误读而造成的冲突。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制造成企业管理中或多或少带有家族文化的烙印。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能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上的改良,即建立一种开放,多元性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的发展将受到长期的困扰,裹足不前。
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这需要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客观定位。Goldman Sachs(高盛),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旨在向全球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它的前任执行董事Greg Smith曾对企业文化做出定义:“企业文化始终是高盛成功的关键部分”,他同时也指出“企業文化围绕着团队合作,正直,谦虚和让我们的客户做正确的决定。”高盛的企业文化,重点在于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诚实,并运用自身高超的专业技能为客户提供最良好的服务。看似简单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管理者用心去实施,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相应的文化氛围。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如何避免企业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首先,管理者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并注重完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不断地进行企业文化内涵的延伸和提炼。其次,要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正确处理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的互动合作。第三,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工作中,需要使企业文化与制度改革有机结合,一方面,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为制度改革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制度改革需要企业文化作为合理的依据。最后,民因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企业管理者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合理吸收国际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企业的核心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明杰.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家天地,2012,(2).
[2]Luigi Guiso,Paola Sapienza,Luigi Zingales.The Value of Corporate Cul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117(1).
[3]贺保民,张明庆,谭宏伟.浅谈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0,(30).
[4]黄霖.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企业文化构建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0,22(06).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完善管理
中国的民营企业由于历史、环境、社会等原因,既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有西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子。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国内相对传统的社会关系中,民营企业如何将自身经营理念结合现代管理模式,并融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形成一套完善的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的内在涵义
通常来说,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的有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构架。从本质上看,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可以分为物质、行为和精神三个层次。物质层次由一系列可视的有形的文化因素构成,如企业名称、商品标志、产品外观包装、企业宣传广告等。行为层次是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如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管理行为,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等。精神层次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是由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达成的共识,以及大家共同认可,并且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的精神层面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它将企业文化的各个层次有机地集中起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功能,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具体概括的话,首先,导向功能指企业以自己特有的价值观指引企业的领导者和所有员工向企业制订的目标共同努力,在企业文化的注入下,通过潜移默化使得企业和员工统一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其次,激励作用是企业既能用企业文化吸引人才,又能尊重员工,承认其个人价值。第三,凝聚功能,指企业文化可以团结领导层与一般员工,营造上下一心的氛围,将相同的价值关、经营目标和企业精神灌输一气,减少企业内耗,方便企业管理,使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第四,约束功能,稳定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约束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而企业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能够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后,辐射功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断进步,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辐射作用,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也会由各种不同渠道辐射社会,产生社会影响。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必然会将企业推到新的高度。
中国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时期,正好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适应的时期,具体到企业管理上,国有大型企业尚且不能有效地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更不要说私营企业了,它们在整个经营理念上,与国外企业都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更是存在着诸多误区。
首先,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形式主义。对于很多中国民营企业来说,追求形式远远比挖掘内涵重要,而这就是典型的重形式而轻内涵。正如我们看到的一些企业,经常以学习“某某精神”作为企业奋发向上的口号,但并未对这种精神有更多深层次的阐述和理解,使得最后企业文化沦为口号,想用的时候拿来说一说。很多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沦为花架子,这种文化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帮助,反而使得企业固守成规,缺乏创新,逐渐丧失自我调整、改革的动力。如果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表面的浅薄形式而不挖掘深层次的企业价值观和管理理念,那么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将会非常肤浅,而企业领导也很难和员工建立真正的信任。当然,企业文化确实需要一些表现形式,但在注重形式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度阐述和诠释,否则,它将难以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更难以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民营企业较为功利性,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长期性。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了私营经济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中国广大的民营实体来说,市场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同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民营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超过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短期内,对企业文化的漠视或许并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多消极的影响。这种功利性极强的价值观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给以个人或者家族为主导的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但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价值观会使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处于劣势,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诚信的缺失,这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信誉危机。而进行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则可以避免出现这些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情况。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也想应地要跟上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要对员工产生积极作用,对整个社会,也应该有积极作用。
第三,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念的冲突。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潮开始涌入中国,这时许多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开始反思过去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从初期成功带来的自我陶醉中警醒,并寻求新的西方管理思路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西方成功的经典案例带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模范和标杆,但如果学习吸收并加以适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很多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照搬西方成功案例,不仅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改良作用,更造成了管理中由于对企业文化误读而造成的冲突。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制造成企业管理中或多或少带有家族文化的烙印。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能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上的改良,即建立一种开放,多元性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的发展将受到长期的困扰,裹足不前。
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这需要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客观定位。Goldman Sachs(高盛),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旨在向全球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它的前任执行董事Greg Smith曾对企业文化做出定义:“企业文化始终是高盛成功的关键部分”,他同时也指出“企業文化围绕着团队合作,正直,谦虚和让我们的客户做正确的决定。”高盛的企业文化,重点在于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诚实,并运用自身高超的专业技能为客户提供最良好的服务。看似简单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管理者用心去实施,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相应的文化氛围。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如何避免企业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首先,管理者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并注重完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不断地进行企业文化内涵的延伸和提炼。其次,要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正确处理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的互动合作。第三,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工作中,需要使企业文化与制度改革有机结合,一方面,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为制度改革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制度改革需要企业文化作为合理的依据。最后,民因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企业管理者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合理吸收国际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企业的核心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明杰.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家天地,2012,(2).
[2]Luigi Guiso,Paola Sapienza,Luigi Zingales.The Value of Corporate Cul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117(1).
[3]贺保民,张明庆,谭宏伟.浅谈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0,(30).
[4]黄霖.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企业文化构建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