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反复强调要扩内需、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力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是否意味着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可以暂时放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呢?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段话明确回答了我们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更要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走向。
当前,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当前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压力相当大。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与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因失去工作岗位而返乡。农民工最怕的是失业,最恨的是欠薪,最担心的是生病,最渴望的是孩子能在城市继续上学。對于农民工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因此,必须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继续大力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安全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一要推进制度建设。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要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三要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2009年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2008年增加439亿元,增长17.6%。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力度之大,是过去少有的。
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民生之基。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要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从总体上讲,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重大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将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09年,各地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要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使用和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9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中央已经决定,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各级政府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社会管理能力。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有的问题已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以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要特别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要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责编/张立新)
当前,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当前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压力相当大。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与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因失去工作岗位而返乡。农民工最怕的是失业,最恨的是欠薪,最担心的是生病,最渴望的是孩子能在城市继续上学。對于农民工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因此,必须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继续大力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安全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一要推进制度建设。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要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三要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2009年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2008年增加439亿元,增长17.6%。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力度之大,是过去少有的。
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民生之基。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要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从总体上讲,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重大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将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09年,各地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要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使用和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9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中央已经决定,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各级政府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社会管理能力。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有的问题已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以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要特别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要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