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 :中国防伪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耕备耕以来,吉林省公安厅聚焦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领域突出问题,组织全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目前共破获制售假劣农资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查获假种子380余吨、假劣化肥3000余吨、假劣农药3.5万余瓶,涉案金额460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资安全直接关系粮食生产安全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对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专项行动中,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深刻认识打击农资领域犯罪重要意义,紧盯涉农资违法犯罪的新形势新变化,严格按照“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的打击目标和“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的侦办要求,在对既往侦办的涉农资犯罪案件进行“回头看”的同时,严查不法分子转入“地下”“线上”行骗,严查农资虚标含量、标识欺诈,严查农资“忽悠团”坑农害农,对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坚持依法快侦快办,形成了有效震慑。
  行动期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主动加强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协作机制,强化联合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和监督指导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共同深入农资市场、农资销售点等重点部位开展联合检查,及时整改了一批存在的突出问题隐患。特别是注重发挥公安派出所和“一村一警”工程优势,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公布举報电话,向广大农民讲解识辨假劣农资的方法,有力提升了广大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了春耕生产安全。
其他文献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被研发应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5G。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5G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包括超密集网络技术、大规模多天线技术以及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最后探讨了5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目前,对于城市区域人流量统计预警的实现方法主要是视频监控与分析,但是视频监控设备覆盖范围的局限性大,无法保证人流数量统计的准确性。随着移动终端逐渐普及,利用移动终端的实时分布统计区域人流量并进行预警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利用Kafka+Storm构建实时数据流处理系统,掌握移动终端的实时分布情况,完成了人流量统计和预警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流设计以及关键算法的实现,最终通过浏览器对统计和预警结果进行展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全国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