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教学观下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 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包括学生与教师)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总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教学资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这四个方面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碰撞思维,启迪智慧,升华品质,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平教学;学习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6302
  课堂教学中的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體作用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怎样教,而且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全体学生开展阅读、观察、讨论、辩论、比较、概括、欣赏、表演、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彰显公平,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碰撞思维、启迪智慧、升华品质。本文就以《价值与价值观》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对政治课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的一些做法。
  一般来说,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资源分析以及教学目标分析等方面进行。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设计,笔者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公平教学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分析主要是对内容结构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分析。笔者对生活与哲学中《价值与价值观》一课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分析。
  1.从内容结构上看,有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等具有递进关系的三个方面。
  2.从重点、难点上看,有人生价值的含义;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有利于教者理清不同内容在教育教学方面所承载的功能和发挥的效用。此时,上课教师要注意的就是必须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积淀融入各种活动之中,从学习的深度、理解的难度和掌握的效度等方面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要避免教与学的人为分离,防止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
  二、对学情的分析
  公平教学必须尊重学情,因材施教。学情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学习兴趣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生活与哲学教材有三个突出特点: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价值”“价值观”又是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碰到但不易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因此他们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价值”的概念时,笔者设计了案例分析——“分享快乐事”,让学生交流进入高中以来感受最深的快乐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开心?”原来,我们的生活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每天都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总会有获得感、满足感,因而感受到开心、快乐甚至幸福,这说明,事物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这就是哲学上所讲的价值。这一活动设计,先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说起,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寓于具体生活之中,一方面使得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而且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的道理。 因为这些事例切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七嘴八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真情流露。
  2.认知水平分析
  高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甚至接触到一些有关价值和价值观方面的人和事,比如“扶不扶”“我爸是李刚”“魏泽西”“酒驾”“有钱就任性”“小悦悦”“道德模范”“土豪”“明星吸毒”“感动中国”等等。在当下,不同的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和冲突,青年学生该如何判断和选择?这就需要教师站出来,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和正确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人生价值及其评价”内容时,笔者设计了“最美乡村教师”学习探究活动。首先笔者选择了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之所以选择该事迹,一方面是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是想引导学生尊敬老师,懂得感恩,而这两点正是当今高中生普遍缺乏的。为此,笔者将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材料分为两个层面,突出人生价值包含的两个方面。笔者还设计了两个问题:1.概括“最美乡村教师”的主要事迹。2.朱敏才的人生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活动设计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事件到抽象道理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为先进人物事迹所感动,被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所感染,育人润物无声,目标水到渠成。
  又如,为了强化学生对 “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认同感,澄清学生在贡献大小以及贡献形式上的误区,笔者特地增设了一个互动环节:说说我的价值。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反思和感悟,懂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积极意义,给他人多一分理解,自己增一分责任。
  3.知识基础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在高一阶段学习过经济生活中“价值”的有关内容,但对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社会意识范畴的价值观没有多少了解,对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缺乏足够的认识基础,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同感。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对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笔者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①今天你值日,可你生病了,身体不舒服,你怎么办?
  ②今天天很冷,你想开空调,坐在空调下方的同学极力反对,你会怎么做?
  ③接送校车来了,本周你是站票,但车上还有空位,你会坐吗?
  ④适逢期中考试前夕,学校要求你参加校篮球队集训,你会参加吗?
  这四个“思想困惑”其实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克服困难,做好工作其实就是“敬业”的表现;顾及他人感受,不开空调就是一个“友善”的问题;即使有空位也不坐那是做人要诚信;为了集体参加训练则是“爱集体、爱校”的体现。从这四个事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其实就是在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对教学资源的分析
  公平教学必须合理选择教学资源,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一般来说,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资料(包括课程内容和辅助资料)、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群体、教学技术(教法学技、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等。
  设计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笔者选择和利用了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设备、新闻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有些资源还进行了二次利用。例如,“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材料,本节课根据教学的需要就利用了两次。由此筆者的感触就是资源的选择要精,不贪多,对它的使用务必要充分。
  四、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公平教学必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因材而异。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又决定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应是第一位的目标。教师在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贯穿于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促进整个目标的实现。
  例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目内容有着很好的教育价值,所以本课的教育目标应该置于教学目标之上。于是在完成本课知识学习任务时,笔者特地安排了一次集中交流活动,带领学生重温“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材料,感受优秀教师的高尚品质,意图再次触及学生的精神深处,让先进人物的伟大品格在学生心灵扎根,从而促进学生积淀品德素养。接着笔者带领学生阅读体会莫振高的感人事迹,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集中交流。“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精神”“超脱的名利观”等话语从学生心底自然流露,在优秀人物真实具体的事迹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洗涤,觉悟品德得到了升华,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融通、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一条能展示自己独特风格的课堂教学之路。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摘要]将情境教学引入思想政治课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但是针对新课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尤其是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情境教学的探讨还略显空白。以文化生活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力图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
[摘要]将WebQuest引入政治课堂,根据WebQuest的要求和《认识是从何而来》一课的逻辑顺设计六项任务: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总结。从这六项任务中探索WebQuest在课堂的实施过程及其成败得失。  [关键词]WebQuest政治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67  WebQuest是目前较为广泛的网络学习方式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丰富课堂场景,体现学科特色,促进师生互动,优化时间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电子白板 荒漠化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124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不断出现,但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产生绝对的影响力,总会在显示生命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通过教学实践,提出解决之策:坚守正确的学科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去除模式化,彰显灵活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灵活性 规律 生本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58 
“针对某一问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你将这一现象进行汇报”,这就是观点对比类作文。这堂课我用“在校学生是否该被允许使用手机”这一话题,与学生共同探讨此类作文的写作模式。  Step 1. Leadin  此环节是信息输入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阅读范文和范文分析。  A discussion(一个小讨论):Should Students Be Allowed To Use Mobile Phones
[摘 要]“4 X卓效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运用这种模式,教师要学会精心地“导”学生,要有效地教学生“学”,要有恰当的“评”,要重视“测”的环节和拓展“X”的环节,同时要注意以上几个环节是相互融合的。  [关键词]“4 X卓效课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58-0
[摘 要]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寻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的路径,使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扩展语文教学效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10-02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指出:“带着写的问题上阅读
[摘 要]“樵高地理”微信公众号由“杂烩地理”“微课地理”“习题地理”三大板块组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地理知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传播给他们有用的知识,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樵高地理;运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88-02  随
[摘 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教师探索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历史探究式“立体学案”导学法。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关键点有两个:一是“立体学案”的设计;二是“立体学案”导学的课堂行为操作。为了形象说明,文章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三课《宋明理学》,完整呈现“立体学案”所体现的史料情境搭建和问题导学特点。  [关键词]历
[摘 要]初中英语听说课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型。在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的听说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运用PWP教学模式,将听说教学的过程分为听前、听中以及听后三个阶段:听前激趣导学,做足铺垫,扫除障碍;听中关注内容理解、听力技巧的培养以及听力策略的渗透;听后跟读培养语感,创设情境拓展运用新知。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