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勤学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渐渐地便能读书了。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匡衡很着急,心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霍(huò)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墙壁的小洞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小洞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來,人们常用“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给多音字组词。
  着 zháo( ) 缝 fèng( ) 背 bèi( )
  zhe ( ) féng ( ) bēi( )
  2.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匡衡给人家打短工而不要工钱,为什么?
  ②匡衡为什么把墙上的洞挖得更大?
  3.文中讲述了两件事来表明匡衡的勤学。请简要说明是哪两件事?
  4.“凿壁偷光”中的“偷”是什么意思?( )
  A.盗窃 B.借、引 C.窃贼
其他文献
阅读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我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尝试构建了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素养的尝试,鼓励学生手脑并用
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事情.
有一只狮子,养了一群鸡。狮子的鸡舍总出事情,它的鸡不是被偷走就是自己走失。原因是狮子为了自己进出方便,经常大门洞开,由此也方便了别人。为此狮子很伤脑筋。有一天狮子来
世上最宝贵的精神是坚持,而世上最难做到的也是坚持。荀子《劝学篇》中也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意思就是说,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
墨守成规敌步自封这两个成语都有思想上维持过去,不求改进的意思.墨守成规着重于守住旧规,不思创新.如:“在一个墨守成规的公司中,即使一个聪明人也会一事无成.”故步自封着
利用本复新剂在已损伤的VCD碟片上一擦,效果如同一张新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