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复习还是新授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1页“数学思考”例4(如下图),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个内容虽然编排在小学数学的总复习阶段,但却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不曾接触过的知识内容,那么,教师该如何定位这节课?是复习还是新授?如果是复习,教师又该如何开展教学?
  笔者通过初读教材,并围绕上述问题和同事展开了讨论,达成两点共识。
  1. 内容需要新授。虽然这个内容编排在“整理和复习”中,但其中的知识点学生却没有接触过,所以必须作为新知展开教学。
  2. 过程设计要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数线段”有序地思考问题、获得方法。围绕“有序地思考”,笔者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第一步体验“有序”,通过数线段(6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归纳方法,形成认识“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二步学习“有序”,打乱6个点,使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学生画画、数数、观察、思考,发现规律;第三步是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后,笔者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践。课后,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这节课要告诉学生什么?仅仅是“有序思考”和“记住结论”吗?它和编排在各册中的“数学广角”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大家对这个内容的认识,笔者还访谈了部分学生,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记住算线段的基本方法”。
  果真如此吗?“有序地思考”其思想方法在前几册教材(搭配、组数、数线段、数角)的教学中已进行了渗透和运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样的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教材在这里再以例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编写意图何在?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再一次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教学用书上有一段话给了笔者启示,“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规律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例题中的数线段只是渗透“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数学思想的载体,教学的重点应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明确教学方向后,同一年级组的数学教师针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了再次讨论。
  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经讨论后达成共识:教材意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序思考”、“数形结合”、“找规律”、“比较归纳”等思想方法,通过“化复杂为简单”的策略来解决一类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过程,感知策略,获得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2. 新授和复习的平衡点在哪里?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是以具体的内容为载体的,本课的教学内容编排也是如此,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本节课放在小学数学学习即将结束的复习阶段,目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完这个内容之后,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学过的一些类似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梳理,在积累的基础上提升思维品质。
  由此,笔者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在新课展开环节设计了“探讨交流—发现规律—运用解释—回顾小结”的教学流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这节课的讨论磨课过程中,笔者获得了一种启示:教材不止是教学的载体,更是教学的方向,读懂教材,弄清“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浙江淳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311700
  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镇一小 311700)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最基本行为——教师提问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两个优秀语言活动案例,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提问才是高质量的提问,从哪些角度提问能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幼儿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提问;幼儿园语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2-0048-05  美国著名教育家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这是根据10年数学课程改革实践取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在深入调查、认真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和完善,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以及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等
坐享,藏城阳光  我看见一只梦的蝴蝶:它轻轻地扬举起它自己,轻轻地,使自己在一阵看不见的旋转里,轻盈曼舞,飘逸舞动。  这一池的静谧,是你安详的心湖。  画一幅夜色水墨,我要在那轮明月升的瞬间,读你如兰的气息。  每一个舞者,都是五彩缤纷的诗。  告别一朵开在发梢的格桑花,打开梦的翅膀,清晰地咀嚼你的笑容。  期盼,如一片落叶,总飘在离根最近的地方。  走过仙女湾,来到湖边,清澈的湖水微澜起伏,泛
【摘要】本文以“三只捣蛋猫”活动为例,分析幼儿园教育戏剧有效提问技巧,包括建立戏剧情境,梳理角色特征;推进情节发展,凸显戏剧张力;解决核心冲突,迁移已有经验。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戏剧;有效提问;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7/8-0029-04  苏格拉底曾以“产婆术”譬喻,强调提问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
关于“因数和倍数”概念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的编排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教材往往通过算式分类抽取出a÷b=c(a、b、c都是自然数,b≠0)来揭示概念。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概念的表述由原来的定义式变为了描述式,那么,这种概念表述方式的转变隐含着什么?如何有效开展描述式概念的教学?下面笔者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来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借助直观,让学生经历从“数学描述”到“合理定义”的概念形成过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延迟了幼儿园的开学时间,教育的主场域随即从“幼儿园”变为“家庭”,教师的工作方式也从“在园”变为“在线”,孩子们的居家时间变长,幼儿园的工作重心转变为科学育儿指导。2月17日,在原本是幼儿园开学的日子里,我园教师集体上线,以一场特别的线上教研开始了对陪伴的思考与实践。   一、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研讨陪伴的含义   在教育场域与环境发生
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编辑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自2021年4月征稿以来,截至2021年6月10日,共收到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70余所院校选送的1100余篇参评论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类似36×54 13×36=(54 36)×13、25×(40×8)=25×40 25×8这样的问题。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形式的记忆而忽视意义的理解造成的。对此,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认为,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感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解决实际问题,感知规律  【片段一】  师:同学们,再
【摘要】启蒙性是早期儿童教育的应有特征。幼小衔接教育中对启蒙的理解存在歧义。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的法则。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反启蒙、反理性的面目出现。而反观自然教育理念,这种肯定人的感性,即对理性睡眠期的呵护,恰恰彰显了启蒙教育的真正内核。以知识学习为导向的启蒙教育理念成为当下幼小衔接教育的主流模式,“启蒙”被知识学习所替代,被打上了工具理性学习的烙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可以成为我们反思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分析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环境创设策略研究、环境创设价值及有效性研究、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研究、多视角下的环境创设研究、环境创设现状及对策研究等领域,建议未来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应当重视多元化研究,关注整体性研究,加强评价体系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研究展望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