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yuan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掌握实用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数学课程的标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断的提升,能够有进步,不断的完善。既要对学生的发展现状给予关注,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未来给予关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让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都有较大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5)04(c)-0163-02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该门科目的重点,同样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很多的应用题因为文字描述的不容易懂,其数量关系难以分清,而小学生的思维还不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抽象的思维和内容,因此导致了其理解困难,学习效率低下。要是教师单纯从字面来进行题意的分析,使用语言进行数量关系的描述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教学有效性低下。即便学生能够一知半解,也只能够针对特定题目,掌握的并非是解题的方法,教师需要教会学生的不是某道题的解决方法,而是某类题的解决方法,使用线段图能够让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对应用题的复杂关系比较容易分清,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 重视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通过利用学生的情感来提升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的一些问题。
  1.1 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
  每节课都需要设定教学任务。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技能,从而形成数学思维,保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性。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要始终将情境创设放在首位,能够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通过引导来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若是情境问题,应该有目的和方向性,不能够是比较宽泛的问题,比如想到了什么之类的。
  1.2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需要是以发展的状态来进行,因为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快,渠道多,他们了解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多,我们建设情境的时候,不能够太过肤浅,需要联系社会,联系国家,提供富有时代气息的情境。
  1.3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符合他们的年龄段
  教学情境形式非常的多,不管采取何种情境建设,都应该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情况,生活经历为主线,这样设计出来的情境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建设,而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成熟,提供交流、合作的情境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兴趣。
  2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只有知识有效性得到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可能实现。学生他们形成的观点、掌握的材料以及学习的内容都是他们有效性的体现,这些内容的有效性以及属性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学生的知识增长是基于有效知识基础上的。教学任务中的知识增长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其次学生的智慧是以有效知识为基础。教学需要让学生发展和提升,知识和智慧是有差别的,知识是已经形成的结论性内容,而智慧是对知识进行发现总结的工具。并非全部的知识都能够迁移,只有内化、熟练的知识才能够做到随时的使用,这种知识才是有效知识;再者,学生的思想和有效知识联系紧密。获取有益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第四,有效知识量能够让教学心理效应成熟,获取知识后的愉悦性,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
  3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发展,让其能够形成教学互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具有提升效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小学生是不成熟的主体,那么他们缺乏主体性,这不是通过教师归还就能够实现的,因为年龄、认知、经验等的束缚,他们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对问题的理解也比较简单,所以教师既要作为组织者,也要作为引导者,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发挥,懂得自主学习。特别是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在遇见问题,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做好点拨的工作,让学生可以度过这些难关,顺利的成长。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低,特别是低龄的学生,他们对于游戏的兴趣比较高,可以连续玩好几个小时,却不能够不动的坐在一个地方,这就是学生的好动性,合理利用也是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增加游戏环节,吸引兴趣。不同学生都是有差异性的,面对他们的差异性应该要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4 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创设情境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是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数学课堂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教学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童话故事或者生活环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其身边发生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融入到情境创设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形成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进行生活的教学情境创设时,首先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创设情境。教师可以以教材中已有的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进行情境创设,也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素材自己进行情境创设。其次,生活情境要开放。教师能够把内部的课堂知识延伸到外部的现实生活中,把抽象变为具体,提出具有开放性的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的思考、探索,并在其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使生活情境多元化。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再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加工,进行生活情境的再创造。使课堂真正的进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知识运用是优美乐章的“交响乐”。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数学,因此生活、生产中存在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例子。教师应该随时注意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教学中的素材,从而达到让生活走入课堂的目的,使文本中的“静态”数学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动态”数学。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5 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人们经常说:“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事实上,教师并不是圣人,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因此,教师在上每一堂课时,都应该进行反思和剖析,从而保证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且对课堂状况、调控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习。其中,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的思想方法、语言的表述、思考过程、分析过程、解题思路、运算过程等。在反思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学是一种目的明确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也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改革无论进行到哪一步,教师的追求都应该是“有效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以新课题理念为指导方针,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对课堂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来进行情境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积極性能够获得提升,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含贞.谈“交往互动”在课堂中的构建[J].课改纵横,2007(4):59.
  [2] 何振中,洪涛.新课程理念下的“交往互动”摭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2):10-11.
  [3] 李素芹.交往互动创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42-43.
  [4] 王海涛.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尝试[J].现代阅读,2010(12).
其他文献
摘 要:该研究概述了骨密度、骨密度检测方法、骨质疏松症以及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了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对各个年龄段骨量变化期的影响,特别是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果:遗传、体重和体质指数、营养等都对骨密度有影响;骨峰值在成年出现的越晚越高越不易患骨质疏松症;长期坚持中高等强度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减缓骨量流失有帮助;适当的抗阻力运动对保持骨密度更有效。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摘 要:目的:探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3级娄底卫校护理专业1个班级50名学生作观察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对照组为2012级常规教学班级,共50名学生,对比两组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选取的专科护理学生教学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62%,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专业实务评分、实践能力评分、应急思维处理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2003年6月13日,随着帕劳群岛的加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以下称<生物安全议定书>或<议定书>)的生效开始进入倒计时.根据<议定书>第37条规定,九十天后,即2003年9月11日,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慢慢发生转变,由“知识型”人才向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转变。迫使高等院校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侧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该文以我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来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
摘要:深层次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电工实验教学与实训通过十年的改革,在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硬件平台建设、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拓展研究和发现与遵循实验内在规律等实验方法的改进、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和新的要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同专业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和教学训练,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教师从"填鸭"式到指导服务地位的真正改变、平时与考试相结合,重视实践操作的考核机制健
摘 要:应急救援中所需的物资品种繁多,开展应急救援时同时携带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多种资源之间往往存在替代关系,这种替代关系会对需求满足带来很大影响。现有研究大多以尽快满足现场需求,缩短响应时间为主要目标,而对于这些替代关系的影响较少涉及。该文在分析资源替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需求模型,进而以资源容量为约束,以资源满足率为优化目标建立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四川某地应急救援中的输血需求为案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