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儿童文学“隐性课程”的价值迷失与复归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文学“隐形课程”就是指儿童在参与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感性价值文化,代表儿童的精神底色。儿童文学中蕴含着儿童的审美,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和精神追求都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在现实中,儿童文学的这种“隐性价值”陷入迷失的困境,对此,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让这些“隐形价值”复归才能让儿童文学发挥真正的语言文学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儿童文学;“隐性课程”;价值迷失;价值复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246-02
  一、儿童文学中的“隐形课程”价值所在
  (一)儿童文学中蕴含着儿童的审美倾向
  儿童文学是对人类的童年阶段的人性和精神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表达。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具有特殊的儿童审美倾向和语言的属性。在儿童的审美倾向上,儿童文学体现出纯真、快乐、生活、游戏等审美的倾向,儿童通过文学作品将审美倾向表现出来,从中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渐渐地,这些文学中欧品就对儿童形成了精神的教育。因此,这些儿童文学就会成为一种培养儿童思想品德精神和多元价值观的一种主要的途径。
  与显性课程对儿童进行的文化教育相比,儿童文学凝聚着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是人类文学艺术成果的结晶,不同的文学作品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过滤中保留优秀的文化内容,将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与时代价值相融合。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品读,儿童就会将这些文化的痕迹吸收到思想中去,对儿童的成长形成一种文化的熏陶[1]。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中特有的儿童审美倾向对儿童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塑造价值功能。
  (二)儿童文学是人性的初始定位
  儿童文学的人性使命是具体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语言、欢乐的氛围等一系列的内容表达出来的,那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主要的原因就是儿童文学中特有的文学内容。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以特殊的方式彰显人性的价值,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2]。
  儿童文学是一种隐形课程,儿童在文学阅读中将儿童文学的显性价值转向儿童的内心价值认同,在文学的环境中对人生、人性产生初步的认知。儿童的童年生活需要文学进行添彩,在文学中认识人性,就会形成对人性的初始定位。这种隐性课程与显性的具体课程相配合,儿童就会形成人性的初步认知,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奠基性的教育内涵。
  (三)儿童文学是儿童一生的精神怀念
  优秀的儿童文学自然、流畅,题材深刻,深入儿童的内心,表达着童真的快乐和人性的美。在很多经典儿童文学中,洞悉儿童成长的秘密,剖析儿童的成长的烦恼,通过自我与他知来凸显情深意长的审美教育价值。当儿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会被这些精神所打动,从而铭记于心,不知不觉融入到丰富的精神生活里,使儿童在漫长的一生都会对这种精神进行怀念,这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3]。
  二、儿童文学“隐性课程”的价值迷失
  (一)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主义”
  毋庸置疑,儿童文学是一项审美的艺术,其主要的价值功能主要通过文学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内容展开,运用文学作品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的语文教育,培养儿童语文的想象力和感性的生命,这就是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与隐性课程的价值[4]。
  但是,在当下的儿童语文教育中,儿童的知识认知被提高到特别高的高度上,而情感、价值观等隐形课程的价值却被相对弱化,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儿童的语文知识与成绩,而不重视对儿童文学的隐形价值进行教育。比如,在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儿童认字、读故事讲道理、默写词语背诵诗歌等现象最是普遍,这使儿童文学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学习文学的兴趣逐渐丧失,隐性课程的价值所剩无几。对于儿童语文教育来说,如果儿童对文学的认知匮乏,会歪曲文学作品的价值,在儿童的认知中形成“文学就是学习生字”的认知,儿童文学成为教育的机械工具[5]。因此,儿童文学的隐形课程价值就会被抛弃,儿童的情感也就不会表达出来。
  (二)网络儿童文学泛滥
  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教育具有天然的关系,无论是儿童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还是儿童文学小说,都与儿童的童年具有紧密的关系。在当下,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非教育”却成为教育的一种主要的形式之一,网络儿童文学使儿童文学的隐形课程价值迷失。
  滋生于网络和多媒体土壤中的网络儿童文学具有明显的形式化、碎片化、感性化的特征,侵染于网络的儿童文学使儿童的自我意识、虚无意识无限膨胀,站在了教育的对立面上。这种对传统文学教育进行批判的网络儿童文学在实践中降低了儿童文学隐形课程的价值。
  事实上,传统的文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精神自由、灵性解放等发展的要求产生了限制作用,而网络文学就是利用这一点对传统的儿童文学发起了挑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中的隐形课程价值即审美价值就被剥夺。网络文学是对现代商业经济、反对主流、反理性观念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抛弃一切的简单思维。这种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隐形课程价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儿童文学“隐性课程”的价值复归
  (一)在语文教育中实现儿童文学的隐形课程价值
  在最新的儿童语文教育中,已经将儿童文学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语文教育的一种新的资源和手段。其实,儿童文学的隐形价值都是通过显性课程实现的,在现有的教育条件下,要想实现儿童文学隐形价值的复归,还需要借助显性课程的形式。但是应该意识到显性课程只是儿童文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如果只依赖于这些显性课程的价值,则还是无法满足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需求。因此,应该将隐形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让儿童文学的隐形课程价值复归。
  让隐形课程的价值复归,首先需要利用儿童文学创设一个相对自由的教学情境,让儿童主动融入到儿童文学的精神价值中,强化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在弥补显性课程缺陷的同时挖掘隐形课程的价值内涵,实现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同时,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儿童文学的价值体现出来,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兒童文学内容展开故事再现、主体阅读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班级就会行阅读文学的文化,将儿童文学隐形课程的价值自然展现出来[6]。
  (二)利用儿童文学隐形价值举办校园文化活动
  在儿童阶段,学校的校园生活对儿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校园文化是隐形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让儿童文学的隐形课程价值复归可以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创建的一种精神文化氛围,也包括这些精神文化的承载的内容。在儿童阶段,校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儿童文学的额阅读,离不开儿童文学的隐形课程的参与。很多的校园已经开始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比如举办校园阅读论坛、儿童文学故事创作等活动,使儿童文学真正渗入到儿童的生活当中去。
  (三)儿童阅读潮培育儿童接受文学价值
  儿童阅读潮的掀起使儿童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儿童阅读潮彰显隐形课程价值复归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应该选择具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作品。儿童不具有自主选择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成年人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为儿童挑选适合的文学作品供其阅读。在当今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为儿童挑选正确的文学作品,掀起“正流”的阅读潮才能让儿童真正受到价值的感染。
  参考文献:
  [1]郝俊杰.高职英语隐性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03):150-152.
  [2]王艳文,陈丹,马金威.隐性课程理论视域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英语教师,2016,06(12):13-16.
  [3]李学斌.儿童文学“隐性课程”的价值迷失与复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08):73-76 90.
其他文献
二次谐波显微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光学成像方法,在生物医学成像、新型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光学二次谐波显微成像的产生原理、主要特点和其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当中,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应试教育。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学习,从而导致了众多厌学情况的发生。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来说,是
目前中国劳动力过剩接近饱和状态,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难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有效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树立正确择业观是很重要的内容。本文在
11月21日,以“能力开放共享推进创新创业”为主题的2016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大会在上海召开。四川联通智慧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获“2016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奖”。针对当前家庭
白光LED具有绿色环保、亮度高、功耗低等优点,同时具有丰富的带宽,在照明的同时可将信号调制到LED上实现可见光信号传输,是信号载体的优秀候选者。文中设计了一个利用白光LED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实际解决能力等重要的科目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抽象且难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小学生可以逐步的形成健全思想,因此,教师应该十分的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针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渐
本文基于TRIZ创新理论,利用因果分析等分析方法发掘井下煤炭运输活动中影响连续高效运输的问题,挖掘出关键的技术矛盾,查矛盾矩阵表找出对应的创新原理,根据创新原理的指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与进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教
应用价值:·构建招投标领域防腐倡廉体系·保证交易市场规范有序竞争·预防政府投资和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评标质量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实现招投标的公开、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