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主要障碍
  1.缺乏自信造成的障碍。还未开始学物理,就听人说“物理难学”、“女生学不好物理”,造成部分学生心理过度紧张,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物理思维的独特性,更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造成思维障碍。例如,初三(12)班一女生许珍平日害怕犯错,害怕别人嘲笑,在思考、解决问题时,不敢超越常规,人云亦云,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一次在浮力知识学习课堂上,教师拿出一乒乓球问:“这个乒乓球放在水面下会怎样呢?”开始,全班学生一律回答“上浮”,此女生曾玩过并试过多种让乒乓球下沉的方法,可她却犹犹豫豫,欲言又止,不敢质疑,更不敢超越。
  2.个体认知发展不成熟造成的障碍。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已处于“形式运算”为主的阶段(12~15岁)。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在对待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其思维尚处于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经验型思维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经验型思维本质上就是只重视“我”的体验,只能从“我”的体验中去感知判断。例如,初中生大都知道,人站在椅子上,椅子对人有支持力的作用。而人站在地面上,他们却很难知晓地面对人有支持力的作用。
  3.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的障碍。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客观物体及其运动规律,学生天天置身于千變万化的物理世界中,获得大量的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对学生学物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有些错误的认识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起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例如,在学习力和运动这部分知识时,许多学生固执地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们从生活中感知静止的物体,用力推动它,它才会运动,停止用力推,则物体会停下来;且推的力越大则物体运动越快,所以得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没有受到力则物体停止运动的错误观念。此观念对学生理解力和运动这部分知识起到阻碍作用。
  4.死板的学习方式造成的障碍。长期以来,陈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不愿认真思考物理问题,通过模仿和操作来解决问题,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面对一问题,只要找到一种答案与教师的相符合就万事大吉,而不愿去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法和更巧的解决路径,不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熟视无睹,学习过程中从未有“问号”。
  二由教师现象造成的障碍
  1.陈旧的教育观念造成的障碍。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还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精力从事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然而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改变过来,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潜力,造成学生创造性思维障碍。
  2.死板的教法手段造成的障碍。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方法。教师把知识讲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都做详细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告诫,这种“细嚼慢剥”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学习被动。在当今信息时代,有些教师还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未积极采取信息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未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取信息,以补充个人知识的不足。
  3.缺乏教改精神造成的障碍。教师在课堂上习惯扮演“权威”角色,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死板的背诵,不愿想方设法改革课堂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意识,以致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的思想和意见,不愿独立思考问题,对学生没有兴趣,更别说创新了。
  4.错误的评价观造成的障碍。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施教的目光大多聚焦在少数的“尖子生”身上,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参照物,忽略了个体差异及特长。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因材施教,避免形成“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不良现象。努力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志趣,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障碍来自多方面,这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努力探求易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三中)
  责任编辑:周正旺
其他文献
本刊这期刊发的《"高质量,平民化"教育理念的传播人——记益阳高平教育集团董事长周曼》的人物通讯,给大家传递了一条八字信息:百年高平,后继有人。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及数学学习方法模式是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被动地理解与应用。教师要改变观念,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堂;合作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总是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可是,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个性化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
目的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脑利钠肽(BN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
诚实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美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该诚实。那么,什么是教师的“诚实”呢?《优质教师上课实录》记载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  一位教师教《我的叔叔于勒》,采用由学生围绕教学要求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的教法。教室里坐了许多听课的老师。这位教师先布置学生朗读课文,并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有个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提出不懂“拍卖”是什么意思。这位教师感到自己对这个词的词义把握得不是十分准确,她先把
随着展览越来越多地成为当代文化,尤其是当代艺术的传播方式,其重要性也日益明显。而相对于传统艺术史只能通过文字与图像记录艺术的历史,展览在对当代艺术史的构建中有着较
现代教育体制改革要求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在班级管理中不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由班主任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一切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且要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改革的特点,转变管理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 树立科学教育思想,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这对班主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课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这种教学要求背景下,如何遵循新课程的标准而培养出具备综合型政治能力的人才,是高中政治任教者的重要课题。而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不仅遵循了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