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找出造成久安古树红茶香型差异的特征香气物质,结合感官审评筛选出香气优良的古树红茶产品。依据叶部形态的差异,将久安古茶树资源分为长叶类、大叶类、圆叶类、小叶类、紫叶类5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物质,检测到26种主要香气物质,占香气物质总量的72.134%~88.184%;按照其香味特征的不同,分为3个香型,分别是以戊醛、己醛等低级脂肪醛类物质为代表的清香型物质,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为代表的花香型物质和包括苯乙醇、苯乙醛和香叶醇的甜香型物质。香叶醇、苯乙醇、苯乙醛、异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是形成久安古树红茶不同香型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们在5类古树红茶中的含量差异是造成久安古树红茶香型各异的主要原因。长叶类古树红茶和小叶类古树红茶检测到较多的花香型物质和甜香型物质,且感官审评上表现出花香、蜜香,为5类古树红茶中香气因子表现最佳的2类。
  关键词:古茶树资源;红茶;香气特征;感官审评
  中图分类号: TS272.5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324-03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1],不同茶叶产品有着香气的纯杂、高低以及香气类型的差异;同时,香气也是消费者追求茶叶高尚消费的指向标之一[2-4]。
  久安古茶树群落位于贵阳市花溪区,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5]。久安古茶树资源是珍稀古茶树资源,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古茶树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更佳的竞争力。针对久安古茶树资源的研究多数还处于资源调查阶段[5],对久安古茶树茶叶产品的香气研究还未见报道。笔者前期针对久安古茶树的分类进行过研究,发现古茶树资源类型各异,在叶色、叶形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如不将鲜叶原料进行前期筛选,在加工中不同大小、颜色混杂的鲜叶加工的成品茶会出现干茶颜色花杂、滋味和香氣不纯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将古茶树资源分为紫叶资源、大叶种资源、长叶种资源、圆叶种资源、小叶种资源,分类别采摘5个类别古茶树1芽2叶新梢,全手工制作工夫红茶,运用最新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萃取和检测分析5类古树工夫红茶中的香气物质,查阅资料找出古树红茶中主要香气物质的香味特征,同时结合感官审评,找出香气较为突出的古树红茶品类,开发出品质优良、香气宜人的古茶树红茶产品,同时确定造成不同品类古茶树红茶香气差异的特征香气物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 5975C/6890 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装置(美国Supelco公司);萃取纤维头:2 cm-50/30 μm DVB/CAR/PDM (StableFlex)。
  本试验茶叶样品鲜叶材料采自贵州省贵茶公司久安古茶树资源圃,采摘时间为2014年9月,采摘标准为1芽2叶初展,5类红茶手工制作的工艺步骤: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1.2 方法
  1.2.1 香气物质的吸附与解吸 精确称取5 g茶叶样品置于25 mL固相微萃取仪采样瓶中,在65 ℃左右加热板上加热,萃取吸附30 min,上GC-MS进行分析[6]。
  1.2.2 GC-MS分析条件 色谱柱为 Zebron ZB-5MSI 5% 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30 m×0.25 mm×0.25 μ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40 ℃(保留1 min),以 4 ℃/min 升温至220 ℃,气化室温度250 ℃;载气为高纯He(99.999%);柱前压52.54 kPa,载气流量1.0 mL/min;不分流进样,延迟时间 1 min;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 150 ℃;电子能70 eV;发射电流34.6 μA;倍增器电压 1 264 V;接口温度280 ℃;质量范围20~450 u。
  1.2.3 香气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根据得到的总离子流图中各色谱峰的质谱信息,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及核对 Nist 2005和 Wiley275 标准质谱图,确定各色谱峰对应的物质结构[7]。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含量,即各色谱峰的峰面积与总峰面积之比为各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8]。
  1.2.4 古树红茶的感官品质审评方法 参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9],由3名具有高级评茶员资格证的工作人员进行密码审评。
  2 结果与分析
  2.1 久安古树红茶主要香气物质分析
  表1中记录了26种主要香气物质,占全部芳香物质的72.134%(小叶类)~88.184%(紫叶类),这些物质不仅在5类古树红茶中含量较为丰富,且香气阈值较低的,对不同类型古树红茶香型的形成作用重大。
  红茶香型的典型特征一般包括花香型、蜜香型、果香型、甜香等[1]。根据各香气物质的香味特征将26种主要香气物质进行分类,分为花香型、甜香型、清香型。花香型物质包括反式-氧化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脱氢芳樟醇、环氧芳樟醇、α-雪松醇、苯甲醛、辛醛、壬醛和金合欢烯10种芳香物质;甜香型物质主要有苯乙醇、苯乙醛和香叶醇3种香气物质;清香型物质主要有1-戊烯-3-醇、青叶醇、乙醛、丙醛、异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戊醛、己醛、庚醛、2-辛烯醛、二甲基硫醚、2-戊基呋喃13种香气物质。花香型物质的含量范围是6.757%(紫叶类)~52.473%(大叶类);清香型物质的含量范围是19.609%(长叶类)~81427%(紫叶类);甜香型物质种类较少,5类古树红茶中长叶类、小叶类甜香型物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5.544%、12598%。5类古树红茶不同香型物质含量如下:长叶类古树红茶检测到43.560%花香型物质、19.609%清香型物质、15.544%甜香型物质;小叶类检测到39.072%花香型物质、20.464%清香型物质、12.598%甜香型物质;大叶类检测到52.473%花香型物质、27.168%清香型物质;圆叶类检测到37.259%花香型物质、37.965%清香型物质;紫叶类检测到81.427%清香型物质。   香气物质的阈值是指能够辨别出香气或味道的最低浓度,阈值越低,其香势越强[10]。5类古树红茶中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及组成差异,结合各香气物质的香味特征和香气阈值的高低,造就了不同类别古树红茶香型特征。结合表1中主要香气物质在5类古树红茶中的含量差异及其香气阈值可知,反式-氧化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香叶醇、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是造成不同品类古茶树红茶香气差异的特征香气物质。
  芳樟醇、顺式/反式-氧化芳樟醇、环氧芳樟醇和脱氢芳樟醇统称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是红茶香气中一类重要的组分,是红茶花香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认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是红茶香气鉴定的重要指标[11]。以呋喃为基础的顺式/反式-氧化芳樟醇有着花香的特征,搭配芳樟醇成为红茶花香的主体特征成分[12]。脱氢芳樟醇别称反-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是大吉嶺红茶具麝香葡萄似的青香的特征香气物质[1];同时在白毫银珍和白牡丹、四川工夫红茶和多种乌龙茶中也检测到一定含量的脱氢芳樟醇[13-15]。而高見千歳等在研究台湾椪风乌龙茶的香气时认为,脱氢芳樟醇是由于小绿叶蝉损伤茶树所引起的异常生物合成途径形成的[16],久安古树红茶中仅小叶类古树红茶检测到一定含量的脱氢芳樟醇(2.494%),该物质具有极好的花果香,和其他带花果香的芳香物质共同作用形成小叶类古树红茶的纯正花香。
  祁门红茶有特殊的玫瑰花香,被誉为“祁门香”,苯乙醇和香叶醇具有花香、甜香,是形成“祁门香”的重要香气物质[10],且香叶醇是影响祁门红茶香气的主要因素,祁门红茶的香气特征在很大程度由香叶醇的含量所决定[17]。5类古树红茶中仅长叶类和小叶类古树红茶中检测到苯乙醇、香叶醇,长叶类古树红茶中苯乙醇和香叶醇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429%、12802%,小叶类古树红茶中分别为2.084%、8146%,这2种甜香物质与具有水果甜香的苯乙醛共同作用形成了长叶类古树红茶和小叶类古树红茶中的甜香。
  乙醛、丙醛、己醛、异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等低级脂肪醛类物质具青草气,且香味阈值低(表1),是苹果青香香韵的来源[10]。紫叶类古树红茶中清香型物质含量达到81427%,这些物质使紫叶类红茶香型呈现为清香。
  2.2 香气品质优良古树红茶的筛选
  茶叶感官审评所体现的香气特征是各种香气成分在浓度、香型及其阈值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28]。由表2可见,5类古树红茶在香气因子上有所不同,根据香气因子评语,长叶古树红茶和小叶古树红茶表现较优,香气体现为花香带蜜香;大叶古树红茶和圆叶古树红茶香气较为纯正;紫叶古树红茶带清香,有水闷气。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与红茶香气感官审评品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借鉴Owuor对世界主产茶国家红茶香气化合物的分类方法,26种香气物质的香味特征可以大致分为2类:第1类是以脂肪醇类、低级脂肪醛类为代表的具青香的香气物质;第2类以部分芳香醇、萜烯醇、萜烯烃和高级饱和脂肪醛、芳香醛为代表的具花香、果香、甜香的香气物质。Owuor风味指数(FI值)可以用来反映红茶的香型,FI值等于第2组化合物峰面积与第1组化合物峰面积之比,FI指数越大,表示红茶品质越好[1]。本研究中香气物质含量是指各种香气成分色谱峰面积占色谱峰总面积的百分比,因此可用各香气物质的含量代替其峰面积值计算5类古树红茶的FI值。表1中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FI值分别是3.014(长叶类)、1.950(大叶类)、2.525(小叶类)、0.996(圆叶类)、0.083(紫叶类),结果显示长叶类古树红茶和小叶类古树红茶香气品质较优,这与表2中感官审评的结果吻合。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久安古茶树资源进行分类加工制作的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香气物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长叶类古树红茶和小叶类古树红茶花果香、甜香类芳香物质种类多样、含量丰富,感官审评表现出一定的花果香和蜜香,是5类古树红茶中香气表现最为优异的。在进一步针对久安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以优先从长叶类、小叶类古茶树中筛选出适制红茶的优秀茶树品种。
  香叶醇、苯乙醇、苯乙醛、己醛、异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是形成久安古树红茶不同香型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们在5类古树红茶中的含量差异是造成久安古树红茶香型各异的主要原因。其中香叶醇、苯乙醇、苯乙醛等甜香物质对久安古树红茶香气质量起到正相关的作用,而己醛、异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等具清香的低级醛类物质则对久安古树红茶香气质量起到负相关的作用。
  竹尾忠一认为,红茶可分为3种类型,第1种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占优势型 (如滇红);第2种是中间型,同时存在较高含量的芳樟醇和香叶醇;第3种是香叶醇占优势型(如祁红)[11,29-30]。结合表1中各项数据可知,大叶类古树红茶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占绝对优势,接近滇红的特性属于第1种;长叶类和小叶类古树红茶芳樟醇和香叶醇含量均较高,属第2种,这一点从侧面说明久安古茶树资源类型多样。
  紫叶古树资源是久安古茶树群落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如何利用紫色芽叶茶树资源开发特异茶树产品也是本研究的目标。本研究采用同一时间采摘、同一时间加工、同一加工工序的方式手工制作红茶样品,在此基础上发现紫叶古树红茶仅检测到39种芳香物质,其中多为具清香的低级脂肪醛类和醇类物质,这使得紫叶古树红茶感官审评表现为清香。这种现象一般与红茶的发酵程度有关,通常发酵不足的红茶滋味青涩、带有青香[31]。因此针对紫叶类古茶树资源加工制作红茶的工艺流程中可适当延长发酵时间或提高发酵叶叶温,使紫叶类茶青能发酵完全,产生更多样、更丰富的香气物质。
  参考文献:
  [1]宛晓春. 茶叶生物化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0-48.
  [2]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等. 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J]. 茶叶科学,2009,29(5):385-394.   [3]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等. 绿茶香气HS-SPME提取方法研究[J]. 中国茶叶,2009,31(10):16-19.
  [4]王秋霜,陈 栋,许勇泉,等. 中国名优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13,13(1):195-200.
  [5]张明露. 关于贵州花溪久安乡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J]. 贵州茶叶,2012(1):22-23.
  [6]王道平,杨小生.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茶叶香气成分[J]. 粮油食品科技,2013,21(3):85-87.
  [7]Ravichandran R. Carotenoid composition,distribution and degradation to flavour volatiles during black tea manufacture and the effect of carotenoid supplementation on tea quality and aroma[J]. Food Chemistry,2002,78(1):23-28.
  [8]Du L P,Li J X,Li W,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Pu-erh tea using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4,57:61-70.
  [9]鲁成银,段家祥,龚淑英,等. NY/T 787—2004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0]孙国宝. 食用调香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12.
  [11]赵常锐. 祁红特征香气成分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12]新产品集锦(130)[J]. 国内外香化信息,2014(11):22.
  [13]王 力,蔡良绥,林 智,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J]. 茶叶科学,2010,30(2):115-123.
  [14]周雪芳,唐 洪,雷 茜,等. 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178-182.
  [15]吕世懂,吴远双,姜玉芳,等. 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J]. 食品科学,2014,35(2):146-153.
  [16]高見千歳,下司淳,小林彰夫. 椪風茶香気成分[J]. 日本農芸化学会誌,1990,64(8):1349-1354.
  [17]王华夫,竹尾忠一,中央研究所,等. 祁門红茶的香气特征[J]. 茶叶科学,1993,13(1):61-68.
  [18]Benzo M,Gilardoni G,Gandini C,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threshold odor concentration of main odorants in essential oil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incremental dilution technique[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7,1150(1/2):131-135.
  [19]张美艳,孟宏昌. 蒸煮工艺对砀山梨汁香气组成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4):142-145.
  [20]高婷婷,韩 帅,刘玉平,等. 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鲜山楂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J]. 食品科学,2013,34(20):144-147.
  [21]刘树文. 合成香料技术手册[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30.
  [22]刘玉平. 食用合成香料[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07.
  [23]范正琪,李纪元,田 敏,等. 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香气成分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4):412-415.
  [24]赵彩云,薛 洁,蔡旭东,等. 玫瑰深加工产品关键香气成分的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12):157-161.
  [25]Yuasa Y,Kato Y. A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hotrienol,an excellent fruity smelling compound[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3,51(14):4036-4039.
  [26]《中国药学大辞典》编委会. 中国药学大辞典[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21.
  [27]林翔云.调香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0-48.
  [28]王秋霜,陈 栋,许勇泉,等. 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2012,32(1):9-16.
  [29]陈 慧,王登良. 红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中的变化[J]. 广东茶业,2012(1):13-15.
  [30]任洪涛,周 斌,方林江,等.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3):187-191.
  [31]Mahanta P K,Baruah S,黄孝原. 萎凋与红茶香气特性的关系[J]. 广东茶业,1990(2):43-47.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加快灰飞虱传病毒病接种鉴定的速度,研究了冷冻处理带毒灰飞虱的最佳时间以及对灰飞虱传毒及羽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 ℃冷冻处理带毒灰飞虱20 min不影响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冷冻处理对灰飞虱传毒能力和羽化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冷冻法;水稻条纹病毒;灰飞虱;传毒;羽化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117-
我曾多次诉说过我对墨香的喜爱。小时候我最喜欢发新书的那一刻,新发的书打开后,就能闻到一股很浓的墨香味,让人欲罢不能。也许是当年的墨香太迷人,所以杨家小妹一见纸质书就误了终身。  长大后也没能改变买书的习惯,热衷于淘宝、拼多多、当当网之间周旋,练就一身满100减50的高超武林绝学,各种书店的打折也熟记于心。  但是这依旧没能改变我的钱包比脸还干净的事实,作为学生党,囊中总是太过羞涩。  从此我又改变
摘要:在温室滴灌条件下,利用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了交替滴灌周期对番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Fo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呈上升趋势,同种灌水量条件下,3种交替周期处理的Fo大小呈现6 d>18 d>12 d的趋势。Fm、Fv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变小,同种灌水量条件下,12 d交替周期处理的Fm和Fv最大。Fv/Fm与Fv/Fo具有相同的趋势,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比值显著降低,同种灌水量条件下都是12
摘要:针对果园环境智能监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农业物联网果园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由网络高清红外智能球、土壤节点、环境节点、网关节点和远程控制中心组成,能够对果园农场内土壤温湿度、叶面湿度、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紫外线辐射、雨量、大气压力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转发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用各种图表格式显示出来。经过2年多的稳定运行,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直观、配置灵活、功耗低
摘要:应用日本产2种不同释放类型的包膜控释氮肥(直线型和S型)在3种不同类型水稻上(扬粳4038、扬稻6号、扬两优6号)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常规氮肥相比较,施用控释氮肥并没有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2种控释氮肥处理间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施肥能降低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度,与常规氮肥相比,控
摘要:采用高压消解处理样品,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云南省个旧市野生大草乌中Ca、Mg、Mn、Zn、Fe、Cu、Co、Ni、Pb、Cd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方法的相关系数在0.998 7~1.000 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54%~1.78%之间,回收率在96.55%~107.40%之间,同一样品处理液可以连续测定多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草乌中富含Ca、Mg、Fe、Cu、Zn、Mn等矿质元素,其
摘要: 狗牙根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经纤维素酶酶解形成的还原糖通过嗜鞣管囊酵母发酵可以得到生物乙醇。以狗牙根为原料,分析嗜鞣管囊酵母发酵过程中培养时间、接种量、pH值、温度等因素对乙醇得率的影响,探索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pH值为5 0、温度40 ℃、嗜鞣管囊酵母菌液(1亿个/mL)接种量0 073 0 mL/g、发酵时间 60 h 为生产乙醇的最佳条件,此时乙醇浓度为5 146 mg/m
志愿感言:致敬所有的无声“逆行者”们,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上的是司法警官大学,毕业后会成为一名警察。当我在第一次将保险受益人填上父母名字的时候,就懂得了身上的重任。这次防疫志愿者的责任可不轻,我被分配到了长春市龙嘉机场的消杀组,每天对机场进行无死角的消杀,将机场所有的地面、连廊、机坪消杀完毕才算完成任务,工作量巨大。而且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从来不敢多说话,因为每多说一句话,我们的防护眼罩就会多一层雾
摘要: 为了选择耐盐樱桃砧木,以黑山樱(Cerasus maximowiczii)和四川樱桃(Cerasus szechuanica)为试材,通过不同浓度(0、0 2%、0 4%、0 6%)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MDA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Prp含量、叶绿素b含量)。结果表明,各盐胁迫浓度下,四川樱桃的MDA含量均高于黑山樱;除对照外,黑山樱的SOD酶活性在各盐胁
摘要: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黄瓜为辅料,研制新型保健凝固型黄瓜酸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黄瓜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添加量黄瓜汁8%、蔗糖8%、奶粉12%,发酵剂接种量10%,在40 ℃条件下发酵培养3.5 h,所得酸奶色泽微绿,酸甜可口,爽滑细腻,兼有发酵酸奶的特有滋味和黄瓜特有的清香味。  关键词:凝固型;黄瓜汁;酸奶;工艺条件;乳酸菌  中图分类号: TS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