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小儿消化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小儿消化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而采用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1周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1岁以内患儿给予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成分为短肽或氨基酸的蔼儿舒,1岁以上患儿给予主要成分为短肽的小百肽或能全素。

结果

56例患儿原发病分别为胰腺炎20例,肝挫裂伤10例,十二指肠穿孔6例,十二指肠隔膜状狭窄9例,环状胰腺6例,肝母细胞瘤5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7~37(18.0±9.9)d肠内营养治疗,患儿恢复良好。治疗期间,5例(8.9%)患儿出现腹泻,3例(5.4%)出现恶心、呕吐,2例(3.6%)出现轻微腹胀,5例(8.9%)出现轻微腹痛,经调整营养液浓度、输注速度后症状均逐渐缓解。肠内营养治疗10 d后,患儿营养状况较治疗前改善,体质量、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

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小儿消化外科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肠双造口和肠液回输在重度腹腔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14年11月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高位小肠穿孔致重度腹腔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急诊手术,行小肠部分切除加小肠远近端肠管双造口术。术后待肠道功能基本恢复、腹腔感染得到基本控制后,经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将近端造口引出的肠液回输入远端肠襻。分别测定肠液回输前后机体对营养物质糖、脂肪及氮的平均吸收系数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6月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外科手术切除的30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结肠手术标本作为实验组(取材部位:乙状结肠全层标本);选取3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对照组(取材部位:取距肿瘤至少5 cm以上的正常结肠组织)。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以及Western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开放性随机(随机数表法)分至试验组(静脉营养制剂中加入ω-3 PUFA)和对照组(静脉营养制剂中不添加ω-3 PUFA)。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2、4和6天血清炎性反应因子
胃肠道手术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当高,营养不良可增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筛查出营养不良患者,在围手术期提供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主要介绍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代谢改变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适应证选择、时机的把握及临床实施的研究进展。
胃肠外科手术在近半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尤其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更是使胃肠外科进入到了一个新纪元。围手术期的处理在"损伤控制外科"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完善。正确诊断和营养状况评估等术前良好的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手术者在掌握多种技术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技术和手术器械,是减少手术对患者组织创伤和手术后遗症的重要保障。术后镇痛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以恢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择期结直肠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在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下,根据纠正左室射血时间和每搏输出量来进行GDFT。另外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间的58例择期结直肠手术患者作为对照,术中行开放性或限制性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结局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并发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资料。结果全组49例腹腔感染患者中,病原学阳性者47例(95.9%),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革兰阳性菌14株。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8.3%,28/58)、粪肠球菌(17.2%,10/58)及铜绿假单胞
目的比较不同股薄肌环绕法对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畸形成形术后失禁患者的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采用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治疗的38例先天性肛门畸形成形术后肛门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形环绕组(股薄肌从肛门后绕肛管近1周缝合到同侧耻骨梳韧带)20例,γ形环绕组(股薄肌从肛门前绕肛管1周缝合到对侧坐骨结节骨膜或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