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做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职业院校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解决企业的用人难题。然而,当前我国校企合作依旧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关人士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改进及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使校企合作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有效性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期望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但是校企合作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不但校企合作认识不深刻,而且专业教师队伍缺乏。因此,应当进一步加以完善及改进,促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更为紧密,并且发挥有效作用。
  一、校企合作及有效性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教学和生产相互结合。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人才,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目的。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技能知识水平能否得到提高。因此,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指通过校企合作可起到的实质作用及效果。职业院校的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之后,其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得到提高;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和增长实践经验。其中,校企合作有效性的标准包括以下四点:首先,学习情景化,学生可以将以往学校学过的知识应用到企业环境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学的合理性,应当确保企业培训和课堂课程具有一定的关联,从而培养标准化的人才。再次,实践能力等级化,职业院校的课程关系着学生就业,而企业又和职业岗位及产业互相关联,通过校企合作,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对实践能力进行评级。最后,教学内容科学化,在合作当中,学校课程内容及设备等通过与职业标准对比,促使学生发展。
  二、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深刻认识,合作缺乏主动性。
  职业院校对合作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甚至部分校企合作是不情愿为之,实际合作中,不少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缺乏主动性及积极性。此外,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与职业院校合作的重要性,只是在生产旺季的时候,企业迫切需要劳动力,才会想到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对合作的深刻认识,并且对合作不加以重视,严重影响学校及企业合作的有效性。
  (二)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
  “双师型”教师缺乏,阻碍教学水平提高,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来源有三:一是招聘普通高校的本科或研究生;二是聘请普通高校的教师或返聘离退休教师;三是聘请企业行业管理、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普通高校吸收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缺乏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工作。加上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职业院校很难长期稳定地聘请到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兼职。职教师资补充渠道存在困难,师范类院校没有培养高职教师的任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又非常有限。一刀切的教师职称晋升条件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对策
  (一)摒弃传统观念,提升思想认识。
  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校企结合,探索与企业紧密对接的模式。没有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发展原动力。职业院校应主动密切地与企业联系,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提高师资素质,壮大“双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强弱直接关系教学成败,建设一支有质有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条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师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让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行业实践挂职。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到与所教专业相关的部门、企业或办得好的职业院校进行实践、进修,弥补、充实欠缺的相关知识技能,丰富职业教育经验,加强内培是当前解决“双师”问题的主要渠道。其次要把专家请进来从事教学活动。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选聘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工程师或高级技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既弥补了“双师”师资的不足,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另外,要规范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参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员评定办法,从制度上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职业院校要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双师型”教师建设规划,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制定规章制度,培训成果与奖金、职称、竞岗等各种利益直接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使教师获得实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潘建华,宋芬.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研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9:58-60.
  [2]兰小云.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效度刍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2,06:72-74.
  [3]杨国良.政府监管有效性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91-93.
  [4]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施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6,(26).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引导学生的重任,而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凝聚、感染、示范、引导的作用。因此,辅导员良好的人格魅力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良好的影响,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辅导员 人格魅力 大学生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及网络新媒体、聊天工具的普及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摘 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云南高等教育就开始陆续与东南亚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云南面向东南亚地区的高等教育有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审时度势地看待现状与问题成为云南高等教育面向东南亚地区前进的关键。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云南高等教育 东南亚 交流现状 问题 
摘 要:利率以及汇率波动性增加将导致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同时给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多种新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而掉期交易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种。掉期工具有利率掉期,货币掉期等多种形式,而利率掉期是目前最重要的掉期工具之一。本文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为例探讨如何有效运用利率掉期合同来管理其资产和负债,以实现降低利率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利率掉期;合同;资产负债;商业
摘 要: 罗杰斯基于人本主义观点,提出了知情统一的教学目的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三大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观内容的分析,探讨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思想精髓,并运用到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罗杰斯 人本主义 教育目的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DM)是一种苯(醌型)安莎类抗生素,是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但是,GDM具有严重的肝脏毒性,且水溶性和光稳定性较差,限制其开发成为药物,因此,它只作为一个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开发先导化合物。近年来,寻找水溶性好、肝毒性低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吸水链霉菌17997格尔德霉素生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