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沈从文的襟怀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州姚雪垠纪念馆陈列有沈从文致姚雪垠的一封书信,该信未见于《沈从文全集》,当为佚信。全信录如下:
  雪垠兄:
  月前函书,不曾作复,歉仄之至。因弟手中所有零星丝绢(明清二代),均分散于熟人处,无从集中。又先后编选几本丝绸图录,也通通为人借去,尚未归还,所以不便作复。材料近日已送还弟处,兄若还要看看,盼来示告一时间,(信寄东城小羊宜宾胡同五号,我在赶改服装说明),弟即可在指定时间内去东堂子胡同工作室相候。尊著听不少熟人均谈及内容丰富。且称解放以来鸿章巨制。可贺可贺。
  出版社上次退还的《满洲实录》一函,内中缺少一册,盼能为问下落,此书并不是什么值钱的复印本,但对弟搞的工作,却相当有用。并且还得供别的熟人大家使用。能“原璧归赵”,十分感谢。或有必要,即由弟出一点钱,给出版社保管这份材料的人,作为找回报酬,也不妨事。(错处或责任不在他们,或许是另有“爱好”者借去,责任或应在弟,同类事是经常发生,用如上方法找回。)主要还是便于以后别的朋友借用,因为弟所有图书,多从大家便利着想。(每书前必附写上“此书可借,使用后盼能见还,望莫冻结在私人手中,便于供大家使用”,此书恰恰忘记在书头写上。)从来不看作个人私有物,所以缺本能设法补足,即花点钱也十分平常,甚至于可说是应该的。麻烦出版社同志,一并致谢!
  并候佳好。
  弟沈从文五月十六
  该信未署年,从信中内容可推算出写作时间当在1977年。若早于此年,姚雪垠的“鸿章巨制”尚未出版(《李自成》第2卷出版于1976年12月);若晚于此年,关于《李自成》第二卷的热议已经退潮,“可贺可贺”也就不合时了。
  沈从文此信为着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答复姚雪垠想来工作室观摩“明清二代”服饰实物的请求。当时姚氏正在创作《李自成》第三卷,在“洪承畴出关”和“辽海崩溃”等单元中将再现三百年前“明清大战”的历史场面,清军若干重要人物如“老憨王”皇太极、“多罗睿郡王”多尔衮都将出场。姚氏所作历史小说非常讲究“细节的真实性”,因而有所望焉。第二件事是委托姚雪垠追索出版社未退还的图书。当时姚氏为专心创作《李自成》长年借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幸福一村宿舍,该出版社为方便姚氏的创作及编辑的校对,曾向沈从文借去《满族实录》(共八卷)的复印本,归还时却无意遗漏了一册(后即归还)。《满洲实录》为清太宗时修《清太祖努尔哈赤实录》之别一种,又名《清太祖实录战迹图》,是研究清开国初期历史的珍贵资料,素为研究“明清二代”的学者宝之,沈从文当然希望这套复印本能保持完整。
  信中所述两件事似乎都很寻常,但仔细品味沈从文信中的表述,其中深藏的意蕴却令人不能不为之感慨。
  首先是他的视“学术为天下之公器”的襟怀。解放前沈从文为“京派文学”重镇之一,名满天下;解放后改行从事文物研究,辗转各地,搜理爬梳,集腋成裘,方能担当起为周恩来总理所关注的世纪工程——宏帙巨卷《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编撰工作。他手头的“材料”都弥足珍贵,但他却并不将此视为私宝,只要同好索借,无不应允,甚至外行(小说家)求观,也欣然接纳。这种襟怀,无论在当年或现在都是十分难得的。学者张轲风在《今日学术十弊》一文中曾慨叹道:
  我不止一次听说过考古工作的利禄之途:发掘一个墓,终身就靠它吃饭了;学术圈里流行的说法:“霸占一个专题,霸住一个人物”,别人的研究就无法绕过你了。听起来都是技巧性的发家致富的心得,确实是相当管用的招术……很多学人占有了一批材料,秘不示人,等自己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了,再公布出来,后继者们只能拾人牙慧了。
  沈从文何以能逆流而上?无他,“公民”的责任感而已矣。1976年8月20日他在给沈虎雏、张之佩信中坦然地写道:“任何当权的要人,都有理由在不得意时即消沉,只有真正明白‘公民’的责任的人,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十分认真的照国家所需要的去尽职。”同月,他在致巴金的信还写道:“ (我)一生最大的弱点,就是只想为国家做点比较对后来人长远有益有用的事情,似乎才对得起国家和自己这个生命。”有如此意识,方能有如此襟怀。
  其次是他的“严于责己、宽于待人”的操守。在当时或今天的学术界,有视学术为公器者,当然也有视学术为私器者。前者倡导资源共享,以求避免重复研究而共同促进学术发展;后者力主资源独占,有时甚至会有罔顾学术道德及社会公德的行为发生。前者如与后者发生冲突,通常的处理办法只有两种: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评估对方的动机,或坦然置之“连眼珠也不转过去”。沈从文处理外借资料流失的方式可谓独辟蹊径:一、事先提示。为避免资料流失,他竟不辞繁难,在书头写上“此书可借,使用后盼能见还,望莫冻结在私人手中,便于供大家使用”的字样。这是期望以此提醒他人的公德心。二、事发自责。如果资料依然流失,他竟首先叩问自己有无“责任”,而不去斥责“夺人所爱”者。这是期望以此启迪他人的向善心。三、事后补救。资料既已流失,多数人想的是强行索还,少数人想的是“亡羊补牢”。但沈从文只有一个念头——“赎”回来。这似乎是无奈之人的无奈之举,其实最能触动人心的那一块柔软。
  沈从文以小说家而事文物考古,既知晓人情又洞察世故,惟有他这样的睿智之人,方能有如此不俗的操守。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编辑 谢宁)
其他文献
课程的改革正在慢慢推进,对于高中的政治教学而言,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此丰富教学的方法以及手段,这样才能拓展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
英语作为当前教育科目三大主科之一,不仅分值占据了极大的比例,而且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也不可忽略.故此,社会各界人士对英语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为了顺应潮流,教育部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中的一种管理模式,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相较于科任教师来说,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它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心理等多个方面.小学生对于班主
家校共育模式是新时代适应学校、学生和家长需求的新教育模式,家校共育模式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变化,更加强调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现在正值新旧教育模式的
决定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的思维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始提上日程.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强大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同样能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发生改变.新的社会形态下,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教学不断进行革新.伴随教学革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走进大众视野,登
随着当前新课改进一步推进,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引起了诸多教育者的关注,如何培养学生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推进,整个社会变成了网络社会,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如今的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手机,学生们喜欢看电子小说而不喜欢看书籍,多数学生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做好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创新,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角度来看,教师要想实现教育创新,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立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来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