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要做到认真专研教材、设计习题实施分层复习、关注学困生、改革评价方式,从而最终实现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的有效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数学;复习;专研;要点;分层;学困;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现梳理、查缺补漏、深化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复习中,不仅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知识,还要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脉络,构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从而提高学力,为高一级学习打好基础。小学数学复习课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再现、整理、归纳起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达到浓缩化。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提高小学数学复习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知识要点
在数学复习中,我们可以按照人教版数学教材整理和复习中的要求,把整个小学的知识分六大部分归类整理,方便我们进行总复习。其实我们不按这种方法来归类也可以,如按新课标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每个大部分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式与方程”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比例”知识要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所以在上复习课时,备课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老师要明确每一节复习课,要梳理的所有知识点。有人把我们平时的新授课教学比作“栽活一棵树”,而毕业班复习课教学则比作“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大力气。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对我们而言,即要采用新的方式、新的方法,就要育好这一片林。
二、实施分层复习,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学生数学学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个人认为采取分层复习是解决这种差异的最有效方法。实施分层复习可以进行:
(1)学生分层:教师先深入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目标分层:,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复习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3)方法分层:在复习方法上,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如:优等生的复习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或学生辅导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在帮助中进行复习。
(4)练习分层:在一节复习课上,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如:在练习时,可以同时出示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三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分层练习:对学困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开放题,还要培养他们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习题, 进行查漏补缺
复习课对知识的系统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将已学的知识加以整理、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对学生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比较枯燥,难免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精心设计复习题,要注意的是题应以母题考察为主,不出偏题怪题,题量也应适中,进行查漏补缺。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切忌面面具到,这样一方面,浪费了大量时间,延务时间,复习不到位;另一方面,学生感到枯燥,难免产生厌烦心理,就会不好好学习,更严重的是学困生就会放弃数学学习。为此,上每一堂课时我们要精心设计复习题,使每一道题要立竿见影,具有代表性。
四、改革讲评方法,促进反思提高
试卷讲评是数学毕业复习中不缺少的重要环节,试卷评析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但如果讲评形式单调,缺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就会出现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我个人认为,在试卷讲评方法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针对性评析。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很突出,错例少,应该采用针对性评析,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让学生发展的目的。
(2)个别讲评。如果一些简单的题,只有几个同学做错,放在班集体一同分析,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还有一些拔尖题,后进生听不懂,这两类学生只能利用其它时间单独进行辅导,这样有利于促进全体的发展。
(3)归类讲评。学生知识的缺陷,不是改正了错例就能学好的。因此,可以针对错例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讲评,或对错例相类似进行编题,进行条件、问题开放或讲评。
五、关注学困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育好一片林, 而不是栽活一棵树”。那么,学困生就好像森林中的弱树一样,需要更多的阳光、水分、营养,需要更多的培育,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在毕业复习中,我们要特别关怀学困生,就好像人们呵护弱树一样,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促进其成长。比如,我在数学教学时,进行“一对一帮扶”,即一名好学生帮助一名学困生,上课时就坐在旁边,协同复习,帮助辅导。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促进学困生的发展,也就能育好一片森林了。
总而言之,教学课的复习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学业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进而达到提升知识、发展学生技能,并在最后的升中学考试中取得佳绩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复习;专研;要点;分层;学困;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现梳理、查缺补漏、深化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复习中,不仅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知识,还要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脉络,构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从而提高学力,为高一级学习打好基础。小学数学复习课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再现、整理、归纳起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达到浓缩化。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提高小学数学复习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知识要点
在数学复习中,我们可以按照人教版数学教材整理和复习中的要求,把整个小学的知识分六大部分归类整理,方便我们进行总复习。其实我们不按这种方法来归类也可以,如按新课标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每个大部分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式与方程”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比例”知识要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所以在上复习课时,备课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老师要明确每一节复习课,要梳理的所有知识点。有人把我们平时的新授课教学比作“栽活一棵树”,而毕业班复习课教学则比作“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大力气。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对我们而言,即要采用新的方式、新的方法,就要育好这一片林。
二、实施分层复习,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学生数学学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个人认为采取分层复习是解决这种差异的最有效方法。实施分层复习可以进行:
(1)学生分层:教师先深入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目标分层:,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复习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3)方法分层:在复习方法上,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如:优等生的复习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或学生辅导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在帮助中进行复习。
(4)练习分层:在一节复习课上,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如:在练习时,可以同时出示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三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分层练习:对学困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开放题,还要培养他们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习题, 进行查漏补缺
复习课对知识的系统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将已学的知识加以整理、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对学生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比较枯燥,难免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精心设计复习题,要注意的是题应以母题考察为主,不出偏题怪题,题量也应适中,进行查漏补缺。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切忌面面具到,这样一方面,浪费了大量时间,延务时间,复习不到位;另一方面,学生感到枯燥,难免产生厌烦心理,就会不好好学习,更严重的是学困生就会放弃数学学习。为此,上每一堂课时我们要精心设计复习题,使每一道题要立竿见影,具有代表性。
四、改革讲评方法,促进反思提高
试卷讲评是数学毕业复习中不缺少的重要环节,试卷评析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但如果讲评形式单调,缺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就会出现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我个人认为,在试卷讲评方法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针对性评析。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很突出,错例少,应该采用针对性评析,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让学生发展的目的。
(2)个别讲评。如果一些简单的题,只有几个同学做错,放在班集体一同分析,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还有一些拔尖题,后进生听不懂,这两类学生只能利用其它时间单独进行辅导,这样有利于促进全体的发展。
(3)归类讲评。学生知识的缺陷,不是改正了错例就能学好的。因此,可以针对错例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讲评,或对错例相类似进行编题,进行条件、问题开放或讲评。
五、关注学困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育好一片林, 而不是栽活一棵树”。那么,学困生就好像森林中的弱树一样,需要更多的阳光、水分、营养,需要更多的培育,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在毕业复习中,我们要特别关怀学困生,就好像人们呵护弱树一样,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促进其成长。比如,我在数学教学时,进行“一对一帮扶”,即一名好学生帮助一名学困生,上课时就坐在旁边,协同复习,帮助辅导。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促进学困生的发展,也就能育好一片森林了。
总而言之,教学课的复习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学业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进而达到提升知识、发展学生技能,并在最后的升中学考试中取得佳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