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学生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到同学们在以后生产实践中的工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金工课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金属材料 激发兴趣 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56-0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学生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到同学们在以后生产实践中的工作能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因素,也是本文要重点阐述的问题。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一门知识的原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职校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1 学生厌学的原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中一门重要理论基础课,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这门课学生较难掌握,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厌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与机械制造过程紧密联系,实践性强,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和性质,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情况下,学习本课程感到内容生疏,很难理解。(2)本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宽泛,叙述性文字多,而且逻辑性不强,前后联系不密切,难于掌握。(3)本课程概念多,专业术语多,比较枯燥、抽象、难懂,又由于职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对问题理解能力不强,若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
2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情况下,辅以启发、举例、恰当比喻、试验等灵活的教学手段,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难于理解的知识变为易学、易懂、易掌握感性认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2.1 运用生活中常见事例,由浅入深
金属材料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只是学生们没有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如果把这些事例引入教学中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认证书本中的理论,加深理解,将枯燥难懂的概念轻而易举的转化为生活常识,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例如解释什么是静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把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的压力就是静载荷,用锤子钉钉子,钉子所受的载荷是冲击载荷,骑自行车时,车子前轴、中轴受到的载荷是随时间发生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变化,因此是交变载荷。再如讲疲劳强度时,联系自身感受,如果我们干活太久了就会疲劳,那么各种机械零件如曲轴、齿轮、弹簧、轴承都是在循环载荷下工作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损坏或断裂,这就是金属材料的疲劳现象。
2.2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概念多,如果只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客体,教师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讲授一些抽象的理论、专业术语和概念,这样授课比较平淡,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用启发式教学,举出实践中常见事例提出问题,如车床主轴,自行车的前轴,汽车底盘下的主传动轴工作时都受到那些力的作用、让同学们自己分析这几种轴受力情况,以及在什么环境下工作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弄清楚哪些轴可传递扭矩,哪些轴承受弯矩,在总结归纳学生分析结果后,再引出怎样选择用于制造轴、心轴和传动轴的金属材料以及轴的性能要求。
2.3 感知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知参观课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感知参观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填补感性认识,增加概念理解必要过程。如“金项链是用金制作的”,“易拉罐是用铝做的”,“车床的床身材料是铸铁”,“电线是铜芯的”,“防护网是用不锈钢做的”,“香烟盒的内包装纸是锡纸”等等。由于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平时见过甚至是用着的,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因此,在讲金属的性能,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耐高温性时,很多学生都能马上领悟。再如讲钢的热处理时,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钢的表面热处理,这些知识专业性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没有感性认知,很难掌握及消化吸收,通过到工厂观看实习,同学们观察到退火正火淬火由于加热工艺温度和冷却介质方法的不同导致金属材料性能不同,增强了感性认知,进一步理解了课本知识,使专业性很强,很难理解的概念很容易被学生消化理解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兴趣和学习专业课积极性,因此,感知参观课是专业课教学必经的基本步骤。
2.4 现场表演实验课
表演课就是通过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做实验,增强记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让同学们观察金属材料是怎样被腐蚀的。可将锌板和铜板放在电解液中,用导线连接,同学们可看到锌板被溶解破坏过程,从而学生得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了解腐蚀的破坏作用,和防腐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再如参与布氏硬度的测试、冲击试验等都可以让同学亲手做实验,通过参与动手试验澄清了似懂非懂的概念,提高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掌握了相关知识,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5 通俗,比喻式教学,增强记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中有不少内容需要学生熟练记住,例如铁碳合金相图,相图中含碳量的不同而分成若干类,各类铁碳合金随温度变化又出现各种晶体,因而使图面显得复杂,很难记住。将铁碳合金相图中线条比喻为海,线和线的焦点为海岛,岛上各有一只海燕,编出下列歌谣,铁碳相图并不难,海上燕儿紧相连,二燕背负单项区,燕翅均为析出线,海面属于三相区,上晶下析莫混乱。这样就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铁碳合金相图,用形象的自然现象作以比喻,使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更加理解了相图的作用。
又如在讲钢的热处理应用时,对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在实践生产中怎样来选择,也可以用口诀形式增加学习兴趣,处理工艺四把火,退正淬回应用多,退火炉温慢慢冷,正火空冷适用多,淬火水油介质冷,先淬后回顺序合,退正先行淬回后,应用场合莫弄错。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兴趣教学这个中心点来展开。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和发展兴趣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旦激发出来就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互动,形成教与学融洽的气氛,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到知识,真正实现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唐云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科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关键词:金属材料 激发兴趣 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56-0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学生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到同学们在以后生产实践中的工作能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因素,也是本文要重点阐述的问题。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一门知识的原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职校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1 学生厌学的原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中一门重要理论基础课,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这门课学生较难掌握,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厌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与机械制造过程紧密联系,实践性强,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和性质,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情况下,学习本课程感到内容生疏,很难理解。(2)本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宽泛,叙述性文字多,而且逻辑性不强,前后联系不密切,难于掌握。(3)本课程概念多,专业术语多,比较枯燥、抽象、难懂,又由于职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对问题理解能力不强,若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
2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情况下,辅以启发、举例、恰当比喻、试验等灵活的教学手段,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难于理解的知识变为易学、易懂、易掌握感性认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2.1 运用生活中常见事例,由浅入深
金属材料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只是学生们没有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如果把这些事例引入教学中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认证书本中的理论,加深理解,将枯燥难懂的概念轻而易举的转化为生活常识,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例如解释什么是静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把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的压力就是静载荷,用锤子钉钉子,钉子所受的载荷是冲击载荷,骑自行车时,车子前轴、中轴受到的载荷是随时间发生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变化,因此是交变载荷。再如讲疲劳强度时,联系自身感受,如果我们干活太久了就会疲劳,那么各种机械零件如曲轴、齿轮、弹簧、轴承都是在循环载荷下工作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损坏或断裂,这就是金属材料的疲劳现象。
2.2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概念多,如果只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客体,教师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讲授一些抽象的理论、专业术语和概念,这样授课比较平淡,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用启发式教学,举出实践中常见事例提出问题,如车床主轴,自行车的前轴,汽车底盘下的主传动轴工作时都受到那些力的作用、让同学们自己分析这几种轴受力情况,以及在什么环境下工作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弄清楚哪些轴可传递扭矩,哪些轴承受弯矩,在总结归纳学生分析结果后,再引出怎样选择用于制造轴、心轴和传动轴的金属材料以及轴的性能要求。
2.3 感知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知参观课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感知参观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填补感性认识,增加概念理解必要过程。如“金项链是用金制作的”,“易拉罐是用铝做的”,“车床的床身材料是铸铁”,“电线是铜芯的”,“防护网是用不锈钢做的”,“香烟盒的内包装纸是锡纸”等等。由于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平时见过甚至是用着的,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因此,在讲金属的性能,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耐高温性时,很多学生都能马上领悟。再如讲钢的热处理时,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钢的表面热处理,这些知识专业性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没有感性认知,很难掌握及消化吸收,通过到工厂观看实习,同学们观察到退火正火淬火由于加热工艺温度和冷却介质方法的不同导致金属材料性能不同,增强了感性认知,进一步理解了课本知识,使专业性很强,很难理解的概念很容易被学生消化理解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兴趣和学习专业课积极性,因此,感知参观课是专业课教学必经的基本步骤。
2.4 现场表演实验课
表演课就是通过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做实验,增强记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让同学们观察金属材料是怎样被腐蚀的。可将锌板和铜板放在电解液中,用导线连接,同学们可看到锌板被溶解破坏过程,从而学生得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了解腐蚀的破坏作用,和防腐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再如参与布氏硬度的测试、冲击试验等都可以让同学亲手做实验,通过参与动手试验澄清了似懂非懂的概念,提高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掌握了相关知识,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5 通俗,比喻式教学,增强记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中有不少内容需要学生熟练记住,例如铁碳合金相图,相图中含碳量的不同而分成若干类,各类铁碳合金随温度变化又出现各种晶体,因而使图面显得复杂,很难记住。将铁碳合金相图中线条比喻为海,线和线的焦点为海岛,岛上各有一只海燕,编出下列歌谣,铁碳相图并不难,海上燕儿紧相连,二燕背负单项区,燕翅均为析出线,海面属于三相区,上晶下析莫混乱。这样就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铁碳合金相图,用形象的自然现象作以比喻,使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更加理解了相图的作用。
又如在讲钢的热处理应用时,对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在实践生产中怎样来选择,也可以用口诀形式增加学习兴趣,处理工艺四把火,退正淬回应用多,退火炉温慢慢冷,正火空冷适用多,淬火水油介质冷,先淬后回顺序合,退正先行淬回后,应用场合莫弄错。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兴趣教学这个中心点来展开。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和发展兴趣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旦激发出来就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互动,形成教与学融洽的气氛,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到知识,真正实现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唐云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科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