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评价更具人文性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数学试卷的批改,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不能全面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地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前,只是作文批改中有评语,今天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我在数学作业中使用评语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语评,搭桥铺路
  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无外乎是: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教师利用评语可在错误的地方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再解决”“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本该干什么”等,这些评语实际上是向学生提供思考的路线,让学生自己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有时我会写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评语知道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读读法则再做”等。相信,学生根据评语的指导,不仅能找到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且彻底掌握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利用评语,拓宽思路
  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中所使用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的题目,就是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又能使学生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目可以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解法,教师就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开启学生的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并做出假设尝试,最后又能验证归纳并进行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地去想、去做、去说,平时教师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三、利用评语,鼓励学生
  一次好的数学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原有的优秀、良好、及格等级制,千篇一律,只注重了学生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难以分清学生作业的完成状况,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如,对于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除了打上“优秀☆”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你真棒!”“好极了!”“verygood!”等,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得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写上“best!”,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而然地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
  四、利用评语,化解矛盾
  同是一个教师教的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也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秀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过多,或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的现象发生,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如,在学习比较大小时,有一个学生所有填“<”“>”的比较大小的题目都是错误的,而且都是跟正确答案完全相反的,显然,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楚算理,这时,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种类型的例题,可以加以旁批:“请你参考××例题后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等级。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这些学困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进一步改进作业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如,当作业本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一下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能补充出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予提高等级,调动他的积极性。在评语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励性、引导性的话,如,“得数正确了,但还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好,你终于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这种判断方法的不足,还可以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作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批改方式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在评估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当然,一个好的教师在写评语时更会注意:评语要写得明白、具体、亲切、实事求是,充满了激励性和启发性,毕竟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应该是多样的、立体的、互动的、多向的。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从乐学、有趣、创新等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乐学;创新;游戏;个性;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12-0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
美国人喜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培养方式千奇百怪,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写的请假条也充满想象力,当然,这些请假条的内容看上去不够真实,有撒谎的嫌疑,但对于小孩子来讲,能想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借口也实在难得,也许看到请假条的老师也会会心一笑吧。  ◇亲爱的老师: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我家的炉子着火了,很不幸,我就住在炉子着火的隔壁房间。于是,我被烟呛着了。可是,我还是很勇敢地帮妈妈叫了火警。值得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一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问老师,最终得到解答的故事。其编排目的是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作为统编教材中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它和精读课文的不同,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是这堂课的首要任务。另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感受孙中山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既是民族之魂,又是照亮當今时代的精神火炬。  就算身处不同时代,我们也能听见爱国志士的呐喊:钱三强辞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职位,回国任教;朱光亚拒绝美国邀请,坚持回国;钱学森拒绝美国优厚待遇,历经种种磨难,毅然携家眷踏上归国之路……(围绕主题展开,结合作文材料,简明扼要,概述精辟。)你是否被他们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热切报国的赤子
立春  乡村的月夜很美,美得清静又朦胧。清静时像是一幅木刻的画,线条简练而宁静;朦胧时像是一幅中国画,水墨交融问迷茫又悠远。清静与朦胧只是一种意象,内在却是蕴含着静谧与和谐。这种清静,是清清的静,静静的清。  我们家的四合院就坐落在这片平坦开阔的原野水乡里,坐东朝西,屋后是一片百草园。院子左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悠悠的河水缓缓地流向东海。四合院前是石板路。过石板路,左边是一座娘娘宫,再走个五十来
1.  楼下的猫在叫。叶子躺在床上,一口接一口地灌酒。跟周辰在一起后,叶子开始失眠,每夜需要把自己灌醉才能扔上床。  家中的酒瓶都空了,她却依然可以清楚地背诵圆周率前十四位。无奈,只好下楼去便利店买酒。  青莲居的夜,玉兰悄然开放,莲池的水摇碎了月光,野猫的叫声在春风里荡漾。拎着两瓶酒上楼的时候,叶子撞了一个人。大厦的电梯十二点就停运,平常叶子上下楼连鬼都不会碰上一个,可是今夜,这人突然出现,似月
1.  那段,索如的心一直在何宣和子昊之间徘徊。渐渐地,就偏向了子昊。  其实何宣更好看一些,帅气,温文尔雅,去吃饭,晓得为索如拉凳子。家境好,装扮自是更胜一筹。去环境幽雅的餐厅,会穿整齐的衬衣、西裤、黑皮鞋。  子昊不是,春秋两季永远是套头毛衣和牛仔裤,神情里有索如过于熟悉的、那种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自由、散漫,又略带一点不屑和叛逆的气息。  其实索如一直说服自己应该选择何宣,可就是那么莫名其妙,
普通而伟大之光   在我心里一直如同生身父母的舅舅和妗子,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相继去世,这让一颗原本已因痛失父亲和姐姐而被悲伤深深击杀的心,更加破碎不堪,泪血模糊……我不明白万能的上帝为什么如此残忍,是上帝真的也死了吗?为什么就在刚刚过去的两年多的短暂时光中,我竟接连失去父亲、舅舅、妗子、姐姐四位亲人?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悲泣的心,如西山巅上那枚坠落的夕阳,整个人由血红一下子沉入黑暗
从我记事时始,母亲的眼睛,严格来说是母亲的眼眶一直是红着的。虽不是通红,但总不同于她的同龄同代人,准确地说与她自己当下的心情心境不相称、不配套,无论是高兴之时,还是悲伤之际,她总让我误读出一种刚刚揉擦过的感觉。  母亲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算是“地主子弟”嫁到我家——那时还没我,称我家似乎不十分准确,应该是我父亲的家或说祖父的家——是下嫁。虽说是下嫁,却又不完全准确,因为我家虽属“贫下中农”,但
2018年8月23日,我随“从延安到北安”全国作家采风团,来到北安市的通北林业局。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走在深山里,这首东北抗联的《露营之歌》一直在我脑海中回旋。每次我到抗联老战士李敏阿姨家里,她都要带着我们唱这首歌,李敏阿姨把这首歌的歌谱挂在她家里最显眼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