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化引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是学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向导,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发挥校园文化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通过文体和学习活动,培养、延续、提升学生团队精神。
  [关键词]校园文化;团队精神;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8-0076-02
  一所学校,除了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优良的教学资源之外,还需要一种难以言喻的精神。有精神,才能自成气象,才能培养人才。由富有想象力的思维和勇敢的探索精神所构筑的校园文化,才是一所学校不竭的生命力和土壤。目前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普遍个人意识较强,缺乏团队意识。因此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塑造作用、融汇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引导他们不断向上。
  一、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是学校师生价值取向的指导。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氛围、教师言行都在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同化和引领作用。
  1.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导向作用
  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固然需要一定的灌输与说理,但也离不开长期生活于其中能够耳濡目染的具体环境的影响。当学生置身于校园环境中,看到与团队精神相关的东西时,他们的思想意识就会被强化。例如,我们可以在学校和教室设置宣传栏或荣誉墙;在班级门口布置班级特色展示牌;让学生集思广益,设计自己班级的格言或奋斗目标等,让学生感受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在学校走廊、教室内外悬挂或张贴有关团队精神、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让学生每天在这些名人名言或凡人物语中体会、思索、共鸣、醒悟。
  2.校园文化制度层面的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育人,要始终指向当下,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文化制度育人的作用。建立一个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温柔中不失刚性的行为规范准则,使学生的行为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必然会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按照这样的准则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起到制约、鼓励、保护和导向的作用,既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又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团队精神的学生群体,在检查评比和文体活动中自然有凝聚力和荣誉感,在日常活动中,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校园文化行为层面的导向作用
  学校是教育培养人的场所,教师的行为会传达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或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其中隐含着对学生的暗示和导向。学校管理者踏踏实实的办学作风,教师尽职尽责、团结互助的精神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人格和行为,会让学生有意无意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起到隐形的德育作用。它们会促使学生形成认真求实的态度、勤奋刻苦的毅力、关爱他人的情感以及互帮互助的精神。
  4.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也可以营造追求卓越、积极创新、取得成功的氛围。经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校园中的艺术雕塑、书画展、宣传栏等,都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对集体和团队精神的认同感,并引发共鸣。这种校园文化环境,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使他们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争创一流。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塑造作用,延续学生的团队精神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对学生的性格起到塑造作用。校园文化的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面对大千世界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使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并且在行为中体现自己的追求和抉择。校园文化的发展是由形成到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对校园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正如我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及“关爱农民工子女”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的力量,感受到行善的快乐,感受到好习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帮助,感受到团队精神的不可或缺,并将这些活动带来的优良风尚继承、发扬、延续下去,在这种不断发展的动态校园文化中,塑造出优秀校园文化传统以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格。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融会作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德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各种活动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个性、爱好、追求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仅凭纪律约束效果并不好,如果能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融汇作用,注重活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让学生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形成真挚的情谊,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各自原有的观念,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产生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团队精神,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要培养团队精神,就必须从学习入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共同商讨,或各有分工,在大家的努力下,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体验团队的力量,感受集体的成功。以我校来说,农民工子女占学校总人数的75%,学生成绩较差,尽管教师认真教学,经常废寝忘食地为学生做课外辅导,可效果不尽如人意,就是因为学生缺乏一种精神,一种具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技能互补、相机而动等特点的团队精神。后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并加以辅导,学生不再只是为自己而学,更为团队而学,立竿见影,成绩迅速提高。
  2.通过文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文体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它对健全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平和的心态起着很大的作用。将团队精神融入文体活动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集体项目的活动和比赛本身就能有效地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团队观念和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用共同的目标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无论是排练还是真正的比赛,甚至是选择服装、制作道具等细节,都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良机。我校学生在阳春市中学生篮球赛中获得初中组第一名,当球场哨声吹响的那一刻,学生相互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参加市中学生合唱比賽,精彩的演唱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下台后甚至喜极而泣。他们都深深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力量,这种教育和自我教育作用不可估量。
  可见,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那么团队精神自然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而在团队信念的滋养下,学生的能力也将不断获得提升。
  校园文化所建立的集体共同价值观和所具有的向心力,可以让学生形成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它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导向也会为学生赢得社会的认可。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引领作用,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渗透生活、发展生活、培养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辛忠华.中学教师团队精神建设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胡进宝.论语文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上),2012(7).
  [3] 高小龙.让特色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亮丽的名片[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4] 张继平.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陕西教育,2006(1).
  (责任编辑 斯 陌)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的蒙学教育,经过数千年的创新与沿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流传下大量的蒙学论著。研究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内容方法和蒙学教材(或读物),可以借古鉴今,使现代蒙学教育更加完善。  [关键词]蒙学教育;历史;内容;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9-0094-02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灿烂辉
对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进行思考,分析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的背景及职业礼仪教育的功能,提出将职业礼仪教育讲座列在入学教育中、将职业礼仪教育课列为专业必修课、将职业礼仪
【关键词】思想品德 心理游戏 心理需求 课程目标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60-01  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将心理游戏引入思想品德课堂,能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提升个性品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术界普遍认为,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活动方式。它
[摘 要]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内容多且繁杂,其教学往往耗时多而收效微。提高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打破区域教学常规,选取具体的地理要素进行拓展式教学,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以区域为载体,提供有趣的地理事实,巧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力;课堂注重书面展示,强调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高考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学校管理?摇精细化 四个层面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9-01  南宋诗人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于精,而精益求精也。”精益求精的态度古已有之,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管理也都离不开“精细”二字。管理一所学校,更应突出精细化的内涵,把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做好、做细,促进学校
当前,学校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共识。那么,怎样创建特色学校呢?笔者结合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的办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浅见。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创办于1958年11月,是一所专门
【摘要】分析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条件下公安法学实践教学效果,针对公安法学实践教学六个影响因素,包括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主体、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提出完善公安法学实践教学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公安法学实践教学影响因素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23-03   
[摘 要]探索诗歌“意象”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有“回归”意识,对教学展开创新设计,变抽象理论为形象体验,变讲解灌输为引导感知,变求同认知为个性发展,变统一训练为拓展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契机,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意象”;回归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