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历史课堂的精彩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美国教育家特林卡尔曾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诚然,通过提问,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它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而且及时地为教师反馈教学进度,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是实现师生互相沟通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石。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由于很多史实仅依靠课本很难掌握,所以必须通过师生间的提问互动,促成良好的教学环境,真正发挥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提问的策略也极其重要,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当认真研究并认真对待的。
  一、注重原则,把握好提问题的策略
  每一堂课都是一件艺术作品,而设计师就是教师,提问作为师生交流的纽带,将一个个课堂元素串联起来,这个过程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思考。那么,在历史课上提问,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具体说一说我的想法。
  首先,我们应当遵循适度性原则,即量力而行。提出的问题,既不要太难,假如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全班几乎无人应答,那表明大家无法理解或者说学生的思维尚且达不到理解的程度,那这个问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不能过易,假如一个问题让全班同学感到很浅显,他们也将失去回答的兴趣,课堂氛围也活不起来。因此,要仔细打量一个问题的难易度,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面向全班同学,大约有5至10人举手应答,这个问题便是属于比较成熟的了,通过举手同学的带动,能充分激发全班同学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要遵循思维性原则,学生作为学习者,同时也是探索者,他们的思维应当在课堂上被充分激发出来。因此,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注意不要按照课文内容硬生生地搬出来,要充分考虑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想象的天地。例如当讲到《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这节课时,其中有一段重点描写了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这一段看上去没什么,无非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波澜罢了。然而,这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个问题,不仅为了活跃课堂,也为激发学生思考矛盾,锻炼思维。我的问题是:“文天祥抗击元军的行为可歌可泣,应当给予肯定,然而元朝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个比之宋朝更为强大的国家,人们也能安居乐业,可见也是进步的。那么,在我们认识道德的过程中这两者会不会矛盾?你怎么理解?”问题一出,大家都觉得很新奇,课文中又没有现成的答案,便只能自我思辨并组织语言。后来,有个学生举手回答道:“问题要分角度,没有唯一的定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事件发生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所以文天祥就义与元朝建立并不矛盾。”我听了很高兴,这个学生竟然触摸到了辩证法还有马克思主义中极其重要的唯物史观。
  总之,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就不至于让我们的问题缺乏价值,就能更好地发挥出问题的有效性。
  二、重视节奏,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问
  历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要看课堂氛围是否热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掌握了什么,思考了什么。韦志成先生曾说:提问应适时,要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或者错失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阻塞。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节奏,看准切入点,否则如果教师一味地不顾学生问个不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學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厌烦。
  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握好提问的最佳时机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课堂提问应控制在学生求知的最佳心理状况。例如在《明朝军权的加强》这堂课的讲解中,我首先讲解了明朝建立的过程,然后又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关于唐、宋、明三个朝代君王与大臣对话时的场景。我于是趁热打铁抛出问题:“你从他们对话的形式中看出了什么不同之处?请指出并分析原因。”问题一出,学生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我又放出一段时间允许讨论,过了一会有学生举手回答道:“唐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时是坐着的,宋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时是站着的,而明朝的大臣却要跪着,这说明君权在加强,臣子的权利却被一步步削弱了。”于是,通过抓准时机提问,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开展,教学的计划也得到了保障。
  因此,再设计问题是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其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情况下提问,便能很快将学生旧有经验与新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三、考虑学生心理,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
  初中是学生最叛逆的时期,他们满怀激情,藐视一切,对各种未知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通过挑战自己实现价值。然而,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问题都是课本上业已存在并可找寻到答案的,学生对此厌倦甚至不屑回答。所以,教师要积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具有挑战意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便针对文本设计出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新航路是西欧人开辟的,请问他们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这反映了人的哪方面特质?”这明显是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而它答案的开放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过了一会,有学生指出:人都有欲望,尤其是一个国家更是有着无限扩张的欲望,西欧人想扩张世界影响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开通新航道;还有的学生认为是《马可波罗游记》让西欧人产生了寻找财富的幻想;另外还有同学认为开辟新航道就像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了联系各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等等。学生带进思考,从各个可能的方面进行了探究并给出了合理的答案。这种问题的设置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生动活泼了起来。
  四、抓住关键点,选择合适的位置切入问题
  问题的提出总是依托于某个关键点,而这个点就是切入问题的位置,很多时候找到这个关键点比问题本身更重要,这意味着我们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切入问题。那么,哪些位置才是合适的呢?   首先是新旧知识的节点,每次在讲新课程时,若能针对旧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便是温故而知新了。比如《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先抛出一个问题:“在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事件?它们都产生了什么影响?”等学生回答之后,我便趁机总结了一下:日本通过“一二八事件”、“九一八事件”等逐步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而精心策划的“卢沟桥事变”则引发了日本全方位的侵华战争。这种通过对旧知识的提问温习,不仅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认识,又有利于新课程的展开。
  其次是學生产生疑惑的地方。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答问题是教师的天职。针对学生的疑惑,我们教师应当学会化繁为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即通过问题的提出,把深奥复杂的知识梳理地更加有条理。例如《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这门课,教材涉及方面过多,学生不易掌握,甚至容易混淆。这时我便首先提出问题:“元朝的民族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于是,学生在心里便有了一杆秤,开始围绕民族融合这个主题进行学习。通过接下来的讲课,便很自然地引出文化认同的命题,教材的学习也更为有章可循了。
  最后是要在教学的重点处下功夫。常言道:打蛇要打七寸。教材每一章节的重点关乎着它的主题思想,针对重点提问题,就好比打蛇打到了七寸的位置了。例如,在讲解《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这篇课文时,课程虽然包括“隋的统一”和“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这两大部分,然而,“贯通南北的动脉”这部分才是这堂课要教学的重点,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这堂课的难点,而隋的统一包括隋朝建立、扩张等则不作为本课重点,应略讲,在课堂上不必过多纠缠。因此,我便针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大运河自北向南共分为哪几段?它沟通了哪几大水系?另外,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客观评价一下大运河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提问,针对教学方向,体现了这堂课的重难点。只有不断根据重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有所收获并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智力只会才能收获启迪,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抓住重点,适时切入问题的核心,既突出了主题,又强化了重点,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巧的提问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我们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问题的运用时常提上纲领,不断总结,使自己的提问策略更趋多样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对高中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强调要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突破应试教育理念与模式的种种束缚,从不同层面来优化政治教学环节,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拓展高中生政治素养,也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以此来推动高中政治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程改革   政治这一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未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经验,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方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大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有效保证了化学教学的质量,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实验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 应用 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探究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物理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分组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操作能力,还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物理知识理解力。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阐述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分组实验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学生展现最生动、最直观的学习环境,
【内容摘要】当前,在学生眼中,数学仅仅是作为考试及格的必考科目,学习数学仅仅出于应付考试,而毕业之后则嫌其无用,很快便遗忘掉了。其实数学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本文就以生活中的未解之谜——百慕大三角为例,探究由其衍生出的数学习题,并拓展延伸出魔鬼三角问题的揭秘。  【关键词】数学 生活 百慕大三角 衍生 揭秘  一、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背景  在很多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对于小学教育我们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是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是体育学科的性质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不断深化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化学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愈加凸显,怎样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为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本文将对此作出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备受瞩目的大背景,探究性实验教学契合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实行独立思考、互动探究。力在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力,
【内容摘要】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已成为广大初中生的必考科目。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存在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就逐步变成英语学科的学困生。再加上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学生的心理存在着非常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和引导,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  一、我国初中生
【内容摘要】在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各学科全面开启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历程,成为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高中文科综合也不例外。作为高中的文科教师,立身于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教学环境之中,矗立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以高中生为研究的对象,深入地挖掘文科综合中所蕴含的教学真谛,全面探究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开展高效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对高中生给予厚望,以提高学生独
【内容摘要】生物学科具有知识点种类繁杂,学生记忆起来颇为困难的特点;同时,学好生物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这令许多老师和学生难以应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  一、当前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困境  生物是一门多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在多科目教学中都引入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由于该种教学手段使用优势明显,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应用经验,提出几点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应用策略  前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由于高中阶段所包含的物理实验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因而学生在学习理解与实际动手实验过程中,会存在着较多困难,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