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言意之辩的核心问题的体认和教育问题的对应性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意之辩是源于中国先秦而盛于魏晋的热门话题。言意之辩有三个核心问题:“言尽意”、“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尽意”的体认和教育的可行性,“言不尽意”的体认和教育的局限性,“得意忘言”的体认和教育的创造性,是饶有意味的对应关系,认识这些对应关系有助于对当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作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其他文献
陈廷焯的《向雨斋词话》频频以“味”论词,“味”是其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陈廷焯将传统的“涛味”论移植到词论中,强调作词必须“含蓄蕴藉”,同时进一步提出“厚味”的美学
当《傲游3》发布3.0.22Beta版本的时候,虽然带着“仅供体验测试”的提示,仍然有不少忠实用户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试用了它。一般来说,新版本会对功能进行完善是必然的,然而让人吃惊的是,这次的《傲游3》还带来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过的部分——“浏览器医生”。 本文
大嘴和毒舌,向来被艺人们视为娱乐圈的公害,却被八卦人士热捧不已。当然,作为一个伪专业的八卦爱好者,小西也未能免俗。不过,在这个互联网和娱乐圈界限越来越模糊的年代,小西更喜欢互联网上的那些大嘴,乱喷起来比娱乐圈更狗血更激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