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争锋——中国古代的奇门兵器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这是中国武术界对于冷兵器的形象评价。在中国武术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脚功夫如影随形——弓箭可以让打击距离变得更远,刀剑可以使攻击更加犀利,而枪棍则令人以一当十。在中国古代,伴随战争所产生的诸多冷兵器,成为战场的主角。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这是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18种冷兵器,它们的集体亮相,象征着冷兵器发展的巅峰。而对于每个习武者来说,能够熟练掌握这十八般兵器,就意味着达到了极高的武术境界。
  汉剑是贵族王室的专属
  在中国古代,剑并非寻常之物。先秦时期的法律规定,只有士以上阶层的人才能佩剑。而贵族们更是把配剑作为成年的标志。《史记》在记载秦王政登基的场面时,只用了6个字来描述——“乙酉,王冠,带剑。”意思是,乙酉年,戴上王冠,配带宝剑,正式登基。
  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那时,仅仅因为一把宝剑的归属问题,就足以引发两国之间的一场恶战。
  传说晋国出兵伐楚,是为了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宝剑。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晋国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楚王并不屈服,他登上城头,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他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奇迹出现了:城外瞬间飞砂走石,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全军覆没……
  虽然传说中的泰阿宝剑下落已经无法查询,但我们却可以从与它齐名的另一把剑身上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宝剑。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江陵的楚国贵族墓中,发现一柄名贵的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以纸试之,20余层一划而破。这把宝剑叫越王勾践剑。
  1977年,上海复旦大学专家对它进行了科学测定,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技艺。正因为这复杂的铸造技术,使得像越王勾践剑这样的兵器只能掌握在君王手中。
  随着古代冶炼技术的提高,剑的铸造工艺和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里,陈列着10把珍贵的汉代铁剑。这些剑每把都在1米以上,气势磅礴,锋利无比。它们就是用当时的百炼钢技术打造出来的。一把汉剑,不仅要经过反复的折叠锻打,还要进行严格的淬火、研磨、抛光、开刃,整个过程共有16道全手工的复杂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把刚柔相济的上等汉剑。
  锋利而不易折断的汉代铁剑,不但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而且降低了折损率,这使剑在战场上作为格斗兵器的杀伤效能大大提高,增强了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剑在汉朝逐渐摆脱它单纯的军事用途,被赋予生杀大权的尚方宝剑,它的出现,意味着剑的政治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尚方宝剑——大臣可以拿这个剑作为内外杀伐,持有这个剑者可以代替皇上意见,对于相当职位的官员进行杀伐。
  正因如此,佩剑成为汉王朝的礼仪制度,官员不分文武,都要佩剑。这种风气影响到了民间。许多文人墨客更与剑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汉名士东方朔从15岁时就开始练剑,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则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是一位剑术高手。
  唐刀是日本武士刀的鼻祖
  就在整个汉王朝都对剑趋之若骛的时候,来自北方的匈奴开始频繁地骚扰汉朝边境,匈奴的骑兵不仅对汉朝构成了威胁,而且也使人们对剑的实战作用又产生了怀疑。面对灵活机动的匈奴骑兵冲击,汉朝传统的战车方阵显得十分被动。而汉朝骑兵手中的铁剑,与匈奴的胡刀相比更显得十分吃力。
  对普通战士来讲,在战场上,刀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剑。就这样,刀开始成为汉朝军队中最常见的兵器。单刃的刀取代了双刃的剑,成为骑兵的重要装备兵器。出于同样的理由,步兵也大量装备了这种厚重刀背的单刃刀。汉代最常见的刀被称作环首刀,这些环首刀刀柄与刀身之间没有护手相隔,刀柄后面是一个圆环。关于环首刀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据汉书记载,汉朝大将李凌投降匈奴以后,汉武帝派使节到匈奴,在见到李凌时,由于没有机会直接交谈,使节便目视李凌,并用手抚摸刀头,暗示李凌还可以回归汉朝。环首刀的刀头为环形,与“归还”的“还”同音,所以,用手抚刀也就成了暗示李凌回国的隐语。
  经过汉代以后四百多年的实战洗礼,尤其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作战需要,中国的制刀技术也稳步提高。到了唐朝,以直刀为代表的制刀技术发展到了顶峰。在唐朝的骑兵中,直刀的装备数量高达百分之三十。
  唐朝的直刀不同于汉朝的环首刀。它去掉了在汉刀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唐刀制造精良,堪称是一款艺术品。它的刀刃采用来自中亚的优质钢材制造,而一把唐直刀的成品,必须要经过三十次左右的反复锻造。因此,它是一款十分可怕的武器,一般的铠甲根本无法阻挡唐刀锋利的劈砍。
  完美的唐刀成为那时世界上最为顶级的兵器。日本贵族以拥有一把舶来的中国刀为特殊荣誉。连当时的日本天皇也羡慕不已,他赞叹道:骏马是日本的好,刀剑还是中国的精!唐刀技术后来传入日本,成为今天日本刀的鼻祖。
  重型兵器的震慑
  十八般兵器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宋朝。令人困惑的是,这一概念既没有出现在军事强盛的汉唐时期,也没有出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清两朝。而偏偏产生在军事上屡战屡败的宋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战马匮乏,骑兵力量薄弱,一直是宋朝军事的一个软肋。于是,宋太祖从政权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大力研发兵器,尤其是步兵对付骑兵的武器。于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到了宋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那时,在宋朝的都城汴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兵器作坊,他们负责生产刀枪弓弩等兵器,工匠多达10000人,产量最高时,这些作坊可以一年生产出30000多件兵器。   宋朝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几乎动用了全部的血本。也正因如此,中国冷兵器的巅峰时期到来了。中国古代的冷兵器,尤其是步兵兵器,在宋代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对付灵活机动的骑兵,最好的武器依然是却敌于百米之外的弓弩。这些远射武器在宋朝被应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杀伤力最大的床子弩了。这种弩并非由士兵直接发射,而是用绞车的机械力量将巨大的弓弦拉开,操作这种弩需要7名士兵,它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60米以上。
  历史上,床子弩创造的最大辉煌,就是北宋的澶渊之战。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但受到宋军的有力抵抗,两军对阵于澶州,当辽军先锋官萧达蓝外出侦查时,突然不知何处飞来一只长达两米的巨箭,正中他的胸膛,萧达蓝当场丧命。这只神奇的巨箭就发自于400多米外的宋军阵地。辽军被这种强大的重弩所惧,最终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
  枪被称为百兵之王。它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器。枪杆的材料则是白蜡杆,这是专门为制枪而栽种的树种,成材率很低,现在十分少见。白蜡杆不仅密度要比一般的木头大很多,而且柔韧性极好,使用时可以随招数的节奏而反复颤动。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就是一位使枪的大师。他持有一把名叫沥泉的大枪,沥泉大枪长达3米,却在岳飞手里变得出神入化,舞动时如蛟龙出海,令敌人见了魂飞魄散。史书记载岳飞曾经提着一把单枪,杀入敌营,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岳家军也因此威震敌胆,从而获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赞誉。
  但在宋朝的战场上,传统的刀和枪,在北方凶悍的少数民族骑兵面前,此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宋代的士兵一般都穿戴很厚的甲胄,所以需要用重型打击性兵器,比如锏和锤。
  锏最早出现在隋唐。著名的隋末大将秦琼使用的就是两把铁锏。但是,锏应用最广泛的却是在宋朝。宋代的铁锏,重量约为5公斤,长约90厘米,锏身并非铸铁而是熟铁做成,这是为了在使用时不至于折断。如果说锏只是一种用来对付重装甲的轻武器的话,那么锤则是能瞬间制敌于死地的重型兵器。
  难登大雅之堂的暗器
  公元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清军中八旗兵向来以骑射为本,兼习枪、刀等器械。中国的冷兵器在此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清军入关,社会矛盾逐渐突出,许多反清秘密会社在各地蔓延,大批反清人士习拳练武,积蓄武装力量。据说,许多暗器在这时开始被大量反清人士使用,成为他们重要的刺杀工具。
  今天,我们能从很多武侠电影中看到关于暗器的描写。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暗器,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致人死地,那么,它们真的存在吗?他们的功能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在武侠作品中,最为阴险的暗器,要数“血滴子”。这种传说中的暗器类似一个金属帽子,里面含有刀具,可以远距离取人首级。
  实际上血滴子并不存在,与它最为接近的暗器应该是乾坤圈。它的外缘上有很多尖刺,重量在2公斤左右。这种暗器据说是蒙古骑兵配备,他们利用奔驰中的速度,再大力投出乾坤圈,使得这种暗器异常凶狠。
  民间武术家们也都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有一定的道德底线,用暗器伤人,不是中国武林的传统。
  在正统的武术观念中,暗器是没有资格被列入十八般兵器的,但它们也的确成为了中国冷兵器中一个极小的门类,在历史上曾经流传过的暗器中,有飞镖、飞刀、袖箭和弹弓等。
  在历史上,弹弓曾是十分厉害的一种暗器,这种类似弓箭的兵器,使用的是铁制或泥制的弹丸,原本是狩猎之用,由于圆形的弹丸在飞行时悄无声息,不会像弓箭射出的箭镞那样,由于速度快而和空气发生剧烈的摩擦,并发出犀利的声响。因此,弹丸更不易引起对手的警觉。弹弓曾经成为江湖上用来偷袭或是看家护院的常用暗器。
  当火器开始在大清帝国的军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冷兵器也渐渐退出战场。这时,刀剑这些昔日的主战兵器,大量流入民间,从而推动了民间武术的大发展。
其他文献
课内文言文阅读  1.(1)将近;(2)哪里;(3)通“慧”,聪明。 2.(1)(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2)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3.B(愚公之妻并没有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课外文言文阅读  1.D (A.擅长/好。B.过了/居住。C.更加/利益、好处。D.通“悦”,高兴) 2.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3.王生开始固执己见,后来知错就改。他开始认为只要记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在某日的黎明前,东京湾码头依然被一片漆黑笼罩着,到处是穿军服的男子们的身影。日军大尉竹仓雅实,表情严肃地在指挥着。在竹仓的指挥下,几百只木箱被一个接一个地搬运到几十艘船上。在严格封印的木箱里,谁也想不到装的竟是金砖,那是日军为了在本土决战而秘密筹备的军队资金。然而,竹仓雅实却并没想着把这些秘密筹备的资金作为军队资金,在他的内心深处则谋划着另一场更为惊人的计划。  金砖的总数
“葵花点穴手”  点中“笑穴”会让你笑个不停,“葵花点穴手”能让你动弹不得,而点中“死穴”你就会即刻毙命……点穴的这些功力深入人心,以至于孩童时代我们就会模仿类似的桥段与小伙伴游戏。  抛却这些神乎其神的文学、影视描述,“点穴”在习武人看来也是一门绝学。据一位曾练功多年的人士透露,点穴算是少林的上乘功夫,也是武术中比较高的境界,它的最大特点是短时间制服对手但又不伤及对手。并且点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
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该晶状体将阻断癌细胞“营养链”,并有望“饿死”癌细胞。 据介绍, 葡萄糖是地球上各种生物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人体最基本单元——细胞,但水溶性葡萄糖不能穿过像油似的疏水的细胞膜。因此,作为穿越细胞膜的“运输机器”——转运蛋白的作用就极其重要。 颜宁表示,GLUT1在癌细胞的新陈代谢的
在瑞士,有一位病理学家叫特凡·博利格尔,这位老兄虽然没有看过港产“古惑仔系列”电影,却经常在酒吧里目睹脾气暴躁的人用啤酒瓶打架,他显然对这种暴力斗殴很有兴趣,所以他总想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是用装满啤酒的酒瓶击打头部比较安全,还是用空啤酒瓶击打头部比较安全?于是他组织了一帮同事,开始拿啤酒瓶和人的头骨做实验。实验就是拿酒瓶敲人的头盖骨,然后记录敲击数值。敲碎了一个又一个酒瓶和头盖骨之后,他
当冰淇淋界玩起了“混搭”,那些销魂的口味,绝对挑战你的味蕾!英国惠特比一家冰淇淋店今夏推出炸鱼薯条味冰淇淋,用料极其丰富:糊状豌豆薄荷冰淇淋浇上浓郁的炸鱼碎屑,搭配经典薯条替代传统巧克力片,每一口都是一种冒险。伦敦意式冰淇淋店朱比利曾推出“万圣节特供”——蒜香口味。日本商家也有神来之笔,东京池袋猫的博物馆推出一系列口味逆天的冰淇淋:章鱼味、牛舌味、生马肉味……这些冰淇淋,光是听听名字就够了。
王荣生教授从教学内容角度开发了评价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这9级标准给了我明确的方向;冯善亮老师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教评一体化实践,“学什么”立足于学习目标,“如何学”体现于学习任务,“如何教”来源于教学策略,“如何评”依仗于评价方案。由此,我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观课角度——目标·活动·生成。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什么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是否匹
“在镇卫生院看病做检查,卫生院将检查结果上传到上级医院,不出镇就看上了上级医院专家,专家问得仔细,看得认真,不用跑腿排队还省钱,真方便!”8月3日,在山东省峄山镇卫生院接受上级医院专家会诊的李大妈满意地说。李大妈前几天有些咳嗽胸闷,疑患上肺炎,因李大妈年龄大行动不方便,不能到上级医院就诊,卫生院医生为她连线上级医院的医生,通过视频进行远程会诊,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诊疗并制订治疗方案。  根据邹城市卫
在冷战年代的美国,驯兽师和动物行为学家曾训练乌鸦、猫乃至昆虫从事情报活动。由于彼时科技尚不发达,这些“动物特工”一度成为军方和中情局的秘密武器。  东欧某国首都,一只乌鸦落在公寓楼的窗台上,油黑的羽毛发出沙沙声。屋子里的人专注地翻阅着简报,对此浑然不觉。乌鸦离开后,窗台上留下了几块青灰色的“碎石”,看起来就像从屋顶掉下的杂物。然而,真相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碎石”并非建筑材料,而是来自美国中央情报
【写法指津】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趣味盎然,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呢?误会悬念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误会悬念法”就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