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的思考——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和国土安全的基础,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对中学生进行生态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厘清生态安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并梳理地理教材中关于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而提出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渗透生态安全意识、设置教学情境融入生态安全知识、适度引入生态安全教学案例、拓展延伸第二课堂等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16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入对照组(58例)与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取法舒地尔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踝肱指数(ABI)、血清C反应蛋白(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身心健康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其他各方面发展和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幼儿接受教育,形成初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第一所学校。为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增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谈一点粗浅知识。
<正>主题感知·素养解读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野生动物也一直是一个全球都在强调的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曾发布报告,自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68%,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期刊
学术会议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学术会议数量增多,学术数据也复杂多样,研究人员更加重视会议的质量,学术界对一个客观、专业的学术会议评价体系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帮助研究人员快速、高效的了解学术会议,准确表示学术知识,拓宽学术数据的应用场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首先,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吸引力的学术会议影响力评价方法,用新鲜度和紧密度两个指标量化会议的吸引力,同时还结合会议的H5-index、作者的H
<正>教材简析:《雷雨》(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全文用17句话共164个字生动地再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雷雨前乌云压顶,紧张沉闷;雷雨中大雨滂沱,气势非凡;雷雨后万物欢欣,清新唯美。作者用短句白描的手法再现了夏天雷雨的特点,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立足文本内容,巧用媒体资源,突出识字写字,并注重语文实践,落实
期刊
<正>1.一般资料病例:男性,67岁,2021年10月7日以“确诊食管癌1年余,胸背部钝痛1月余”为主诉入院。2020年6月因胃胀不适就诊我院门诊,完善胃镜提示距门齿24~28 cm中段前壁见黏膜结节样隆起,病理提示(食管)送检物鳞状上皮呈重度异型增生,因取材表浅,不除外癌。建议住院进一步治疗,但病人拒绝治疗,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于2021年7月开始只能进食流质饮食再次来院就诊,完善胃镜提示自距门
期刊
为提高森林单木生物量估测精度和效率,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对某市林业示范基地的水曲柳、樟子松样地进行点云数据获取及单木生物量估测。研究通过对采集到的点云资料进行树高、冠幅等单一木质建筑的参数的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凸包方法对树冠体积、树冠投影区域进行了提取。将以上所得的单一木质构件的参数应用到常规CAR生物量模式中,利用无人机的雷达点云资料,构建了单一木材的生物量模式。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到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被公认为是海陆边缘重要的蓝色碳汇,但由于其地处海岸带区域,受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严重。本文选择广西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区,以无人机多光谱和激光雷达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红树林优势种类进行分类;提出了单木分层分区距离判别聚类分割方法,准确提取了红树林的单木结构信息;估算了研究区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得出以下结论
悬索桥跨越能力卓越,在现代交通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车桥相互作用的问题引发关注。冲击系数作为车桥动力作用的综合反映指标,现行规范取值主要针对中小跨径桥梁,大跨径桥梁振动频率低且各构件振动响应不同,对悬索桥更应关注局部构件的冲击系数,研究构件冲击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合理取值对桥梁构件设计和合理安全储备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分别对公路、轨道专用及公轨两用悬
《刑法修正案(九)》顺应时代潮流修正了原有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将其变为了强制猥亵、侮辱罪。在犯罪主体方面,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原则上丈夫或妻子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在认定方面,要明确猥亵和侮辱是对同一种行为的不同表述,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被害人在场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在场和网络意义上的在场,身体接触也不是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所必备的条件。在加重处罚情形方面,当行为人仅利用不知情的群众实施危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