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巧妙批评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9689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有一个做生意的人,走到离江苏苏州较近的乡下迷了路,正在岔路口犹豫不定时,忽然看见附近水塘旁边有一个放牛的老人,于是就跑过去问路:“喂,老头儿!从这里到苏州走哪一条路呀?还有多少路呀?”
  老人回答说:“走中间那一条路就对了。到苏州大约还有六七千丈。”
  问路人听了,十分奇怪地问:“哎,老头儿,你们这个地方怎么讲‘丈’,不讲‘里’呀?”
  老人回答说:“我们这地方一向都是讲礼(里)的,自从来了不讲礼的人之后,就不再讲礼(里)了!”
  问路人出口不雅,伤害了老人的感情,老人利用谐音,巧妙而委婉地批评了他。这说明了礼貌语言在人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福建省连江县安凯学校 庄华荣)
其他文献
思维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以及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品质诸多特性中最具基础和较为深刻的要素,对其他品质特性具有统摄和联动作用。在认识事物时,若缺少对其本质深刻的揭示,其灵活性、批判性就无从谈起,而题组比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所谓题组比较,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
在小语界甚至是教育界,提到特级教师何夏寿,自然会说起他的童话教育,惊叹于他二十多年如一日,以童话般的浪漫和执着,用大语文、大文化的理念和实践,将一所濒临撤并的村小创办成省级童话教育特色学校,成为闻名遐迩的乡村名校。近几年内不求闻达的他撰写的教育散文,竟有十余篇连续发表在《人民教育》上。他的童谣教学课、童话教学课、民间文学教学课……也以独特的课程视角和朴实生动的教学艺术风格风靡大江南北……成功的教学
【摘 要】为改变诗歌在儿童阅读中被边缘化的现状,促进“诗教”的进行,教师可以以“赏读”为教学核心,探索将“读”“听”“想”“猜”“演”“写”多种方式融为一体的阅读路径,让儿童在“赏读”中明诗意、得诗趣、解诗理、悟诗情、习诗言,从而亲近诗歌,爱上诗歌,使诗歌阅读成为日常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终收获诗性的人生。  【关键词】赏读;儿童诗;阅读路径  中国是“诗的王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诗歌阅读
【摘 要】针对学生早读情况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可尝试通过朗读“串串烧”这一做法,将课文朗读、古诗诵读和经典诵读纳入早读范围,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充分调动学生的早读积极性,使朗读更有实效。做法如下:一、以“小小表演家”“小小配音师”“小小指导员”的方式进行趣味课文朗读;二、以“正音正形”“听读欣赏”“想象画面”的方式落实古诗诵读;三、以“习经句,讲故事”“背经句,赛速度”“复经句,唱儿歌”的形式
【摘 要】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解读。亲密接触文本,正确地理解文本的语言,精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感悟语言的魅力,就能达到“语”和“文”的真正统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增量,捕捉文本的隐秘,挖掘文本的深度,增加文本的亲密性,让自己和学生有大量时间能够深入文本,深入语文。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本理解;阅读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亲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
每天上学,我都要经过一个破旧的窝棚。每次经过时,总会有一只黄色的小狗从里面窜出来,冲着我又叫又嚷。这只小狗瞎了一只眼睛,看起来很凶、很丑陋。它冲我叫嚷,我又气愤又害怕,不敢停也不敢跑,只好偷偷藏个小石子或随地抓把土在手里,一步一顿。  窝棚里还住着位老奶奶,每次听见狗叫,她都会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来对我说:“这是我的孩子,别欺负它啊!”我听了很不舒服,明明是狗“欺负”我,怎么是我“欺负”它呢?但听
【摘 要】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第二学段的重要教学目标。叙事文的概括是教学中的难点。借助思维导图则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以文构图,解图促思,让导图符合文脉,留有空白。在教学实践时,要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借“关系图”把握角色关系,借“情节图”梳理故事情节,借“线路图”探寻情感线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 第二学段 叙事文本 思维发展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看这节课能否引导学生致力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那么,从这点出发,这节课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一、取舍中存真,定教学主线  拿到一篇文章,教什么很重要。“教什么”的确立,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李老师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将教学定位于“学语用、
【摘 要】“日积月累”板块是统编教材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教师要通过“依托教材,无缝积累;有机勾连,拓展积累;创设情境,趣味积累”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主动积累、运用的意识,在实践中领悟语言材料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日积月累;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几乎每个语文园地中都编排了“日积月累”这一板块,内容涉及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农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入选了近十篇神话文体的课文。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阅读神话故事。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考虑神话的本体价值(如神话的想象能力、文明源头、神话精义等等),也要考虑它作为教材的教学价值(语言文字的品悟和复述等语文特点)。如何更好地进行“神话文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以人教版中第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为例,谈谈神话文体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学什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