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管理、监督企业的运作过程,并对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实现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本文将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相关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据相关专家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长的趋势依旧不变。但是受到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等的影响,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事件频繁被曝光,企业高管人员舞弊案件也层出不穷。企业不得不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障企业运行环境的健康。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以及经营管理中,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防止发生舞弊行为的一系列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企业可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建立预算体制以及风险防范措施,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内控意识不强、体系性较差、片面的追求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等等。我们只有不断的发现这些问题并予以解决,才能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不断完善,推动企业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美国COSO报告在环境分析部分特别强调了个人因素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主观作用,尤其是企业管理者。据相关数据显示,100名随机抽查的各类企业管理者中,近60%的管理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些企业中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从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原因:一方面,管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企业财务的监督,有碍其违规操作;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职业道德较低,为了便于自己工作方便,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此外,员工的综合素质也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比如,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差,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需求;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较差,在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督过程中会受到管理层的威胁;其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效果性以及效率性。
(二)风险管理机制较落后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有一个公司是在无风险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数企业忽略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或者周围较小的环境,无法正确分析企业即将面临的挑战,并且也没有预先的风险应对策略。曾经一度风靡全球的摩托罗拉手机,从2003年开始,在全球的销量逐渐下滑。经济学家分析,摩托罗拉当时并没有对所处环境存在的风险进行精准的分析,败在了风险应对策略上。
(三)各部门协调性差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同时也包括管理内部控制,即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开发、固定资产管理、销售业务以及售后服务等的管理性内部控制。对于这些业务性的内部控制则需要各部门之间交换信息,予以配合。但是,实务中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往往较差,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连贯性较差,不能貫穿于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管理结构通常情况为垂直管理,各部门之间处于平级状态,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又较为落后,导致各部门无法及时获得准确性较高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控制对部分信息的保密度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金融类企业,导致各部门在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行动矛盾。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通常是通过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机构无论是在组织结构,还是在其人员配置以及部门独立性上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由财务部门来担任或者有财务部门分立出来,这就导致针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监督,反而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造成一定损害。同样,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多数由会计人员兼岗,这种人员配置导致财务信息的不真实。此外,内部审计部门由于缺少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企业生产经营、产品设计以及销售业务进行内部控制时也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之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树立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管理层到每一层的员工都应当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转变为现代化的“基于企业价值”的内部控制,因此管理层也应当迅速转变内部控制建设思想,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建设,将其贯穿于整个企业运作过程中。此外,在宏观上对员工进行指导,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需要每一个员工的配合,树立全体内部控制意识。
2.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培养
正如上文所述,每个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财务人员处于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其业务水平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以达到内部控制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除了从精神层面对员工予以教育,还需要从利益方面予以督促,在加大培训的同时要拓宽晋升渠道,重视员工的主人公意识,激发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导性。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关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大多注重事后风险管理,但是风险管理的主导理论为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应对机制。企业要针对所处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确定风险因素,根据数据分析确定风险阀值以及风险防范预案。2008年,面对美国的次贷危机,欧睿国际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场份额达到6.3%,超过LG和伊莱克斯等品牌,跃居全球第一。海尔之所以能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中取得如此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风险防范的强化和创新。海尔主要建立了一套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内部监控体系,其核心是针对子公司的组织、治理、战略以及业务运作的各种制度与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规定空白、人为干扰、缺乏可行性、制度与执行制度的部门与岗位之间冲突、缺乏科学规范、制度过粗或制度之间存在原则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1.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IT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企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配合,因此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可以引入办公信息提示系统,该系统可以作为经营管理信息平台的驱动器,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各部门业务信息的提示、代办事项以及公司的通知、公告等重要信息的提示。借助该系统,针对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就可以及时获取信息,监督操作流程,避免违规现象出现。
2.建立信息保密分级制度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特殊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可能进行全方位的分享,企业应当针对内部控制所需信息进行保密分级制度,尤其是金融类企业。企业可以采取各部门专人负责的方式,对信息按照保密层级进行管理,并负责向相关部门传递信息。该方式虽然人为因素较大,但可以在配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确保信息能够相对准确、全面的予以传达。
(四)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1.建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企业应当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将其独立于财务部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多数集团企业采用审计委员会的方式组建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委员会的成员由股東会任命,成员的人事关系掌握于股东会,这样可以确保审计人员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委员会对股东会报告工作并负责,这样可以完全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企业管理层的控制之下,保障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切实实行。
2.合理配置审计工作人员
由于内部控制包含在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单单包含审计人员,还要包括相关技术人员来协助审计人员工作。企业可以采取配比的方式组建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针对每一个业务部门分别为审计部门配置一名技术人员,以服务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实施状况的监督。
四、结论
内部控制制度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标准,其贯穿于企业运作全程。企业需要不断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建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信息沟通机制建设以及内控监督机制建设等问题,才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营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春珍.创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2]吴正海.国外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J].会计师,2014(02)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相关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据相关专家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长的趋势依旧不变。但是受到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等的影响,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事件频繁被曝光,企业高管人员舞弊案件也层出不穷。企业不得不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障企业运行环境的健康。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以及经营管理中,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防止发生舞弊行为的一系列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企业可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建立预算体制以及风险防范措施,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内控意识不强、体系性较差、片面的追求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等等。我们只有不断的发现这些问题并予以解决,才能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不断完善,推动企业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美国COSO报告在环境分析部分特别强调了个人因素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主观作用,尤其是企业管理者。据相关数据显示,100名随机抽查的各类企业管理者中,近60%的管理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些企业中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从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原因:一方面,管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企业财务的监督,有碍其违规操作;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职业道德较低,为了便于自己工作方便,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此外,员工的综合素质也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比如,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差,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需求;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较差,在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督过程中会受到管理层的威胁;其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效果性以及效率性。
(二)风险管理机制较落后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有一个公司是在无风险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数企业忽略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或者周围较小的环境,无法正确分析企业即将面临的挑战,并且也没有预先的风险应对策略。曾经一度风靡全球的摩托罗拉手机,从2003年开始,在全球的销量逐渐下滑。经济学家分析,摩托罗拉当时并没有对所处环境存在的风险进行精准的分析,败在了风险应对策略上。
(三)各部门协调性差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同时也包括管理内部控制,即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开发、固定资产管理、销售业务以及售后服务等的管理性内部控制。对于这些业务性的内部控制则需要各部门之间交换信息,予以配合。但是,实务中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往往较差,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连贯性较差,不能貫穿于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管理结构通常情况为垂直管理,各部门之间处于平级状态,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又较为落后,导致各部门无法及时获得准确性较高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控制对部分信息的保密度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金融类企业,导致各部门在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行动矛盾。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通常是通过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机构无论是在组织结构,还是在其人员配置以及部门独立性上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由财务部门来担任或者有财务部门分立出来,这就导致针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监督,反而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造成一定损害。同样,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多数由会计人员兼岗,这种人员配置导致财务信息的不真实。此外,内部审计部门由于缺少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企业生产经营、产品设计以及销售业务进行内部控制时也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之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树立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管理层到每一层的员工都应当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转变为现代化的“基于企业价值”的内部控制,因此管理层也应当迅速转变内部控制建设思想,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建设,将其贯穿于整个企业运作过程中。此外,在宏观上对员工进行指导,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需要每一个员工的配合,树立全体内部控制意识。
2.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培养
正如上文所述,每个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财务人员处于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其业务水平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以达到内部控制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除了从精神层面对员工予以教育,还需要从利益方面予以督促,在加大培训的同时要拓宽晋升渠道,重视员工的主人公意识,激发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导性。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关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大多注重事后风险管理,但是风险管理的主导理论为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应对机制。企业要针对所处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确定风险因素,根据数据分析确定风险阀值以及风险防范预案。2008年,面对美国的次贷危机,欧睿国际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场份额达到6.3%,超过LG和伊莱克斯等品牌,跃居全球第一。海尔之所以能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中取得如此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风险防范的强化和创新。海尔主要建立了一套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内部监控体系,其核心是针对子公司的组织、治理、战略以及业务运作的各种制度与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规定空白、人为干扰、缺乏可行性、制度与执行制度的部门与岗位之间冲突、缺乏科学规范、制度过粗或制度之间存在原则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1.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IT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企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配合,因此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可以引入办公信息提示系统,该系统可以作为经营管理信息平台的驱动器,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各部门业务信息的提示、代办事项以及公司的通知、公告等重要信息的提示。借助该系统,针对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就可以及时获取信息,监督操作流程,避免违规现象出现。
2.建立信息保密分级制度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特殊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可能进行全方位的分享,企业应当针对内部控制所需信息进行保密分级制度,尤其是金融类企业。企业可以采取各部门专人负责的方式,对信息按照保密层级进行管理,并负责向相关部门传递信息。该方式虽然人为因素较大,但可以在配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确保信息能够相对准确、全面的予以传达。
(四)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1.建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企业应当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将其独立于财务部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多数集团企业采用审计委员会的方式组建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委员会的成员由股東会任命,成员的人事关系掌握于股东会,这样可以确保审计人员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委员会对股东会报告工作并负责,这样可以完全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企业管理层的控制之下,保障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切实实行。
2.合理配置审计工作人员
由于内部控制包含在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单单包含审计人员,还要包括相关技术人员来协助审计人员工作。企业可以采取配比的方式组建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针对每一个业务部门分别为审计部门配置一名技术人员,以服务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实施状况的监督。
四、结论
内部控制制度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标准,其贯穿于企业运作全程。企业需要不断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建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信息沟通机制建设以及内控监督机制建设等问题,才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营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春珍.创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2]吴正海.国外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J].会计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