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课例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提取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紅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教学片段】
  (投影出示材料) 2006年5月,CCTV新闻频道推出大型电视行动片《我的长征》,该节目以21名体验者重走长征路为主线,体验者将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徒步行进,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以此再谱长征颂歌,弘扬长征精神。
  小组讨论:今天重走长征路有何现实意义?你认为长征精神包含有哪些内涵呢?作为和平年代的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学生用3分钟讨论,准备发言、交流)
  生1:今天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战士的艰难,缅怀革命先烈。
  生2:长征精神是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不怕吃苦的例子呢?
  生2:学习从来不叫苦不叫累,遇到难题不放弃,努力钻研,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生3:重走长征路,体会红军战士的不易,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4:我们在学习中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学习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学习累不累,想想红军过草地。
  师:(总结概括并展示在投影屏幕上)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教学反思】
  学生是进行探究学习的主体因素,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来反映的。教学实践表明,本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内涵、重走长征路的现实意义等问题的热烈讨论,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学生体会和学习红军为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的不足:第一篇章“飞扬的红飘带”所用时间偏多,第二篇章“绵延的长征魂”时间不够充分。因此,重走长征路的意义、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这些问题提出来后,学生讨论后交流发言不够充分。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体谈谈如何发扬长征精神,也因时间关系交流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还要努力学习调控课堂,驾驭课堂。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并产生了很多困惑。对此,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爱学、乐学。因此,地理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
针对环境中含硫恶臭物质的污染问题,以活性炭和石英微孔瓷粒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氧化锌脱硫剂.研究了脱硫剂的除臭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壳
【案例一】  王老师大病初愈就返校工作,脸色蜡黄,身体虚弱,学校老师无不为之感动。我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师生亲情的绝好机会,所以就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欢迎王老师重返校园。我在黑板上画了红心环绕的图案,正中写着“热烈欢迎王老师重返校园”的字样。当班主任老师搀扶着身体虚弱的王老师走入教室,教室里就响起了“王老师!欢迎您”的欢呼声,王老师被学生的热情感动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深情地感谢着学生
俗话说,育人德为先。中学阶段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道德品行优劣的特殊阶段。虽然“大道理”学生都明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合理、贴切的载体来实践这些道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会被架空,无法落实到实处,也就是说德育要有落脚点。历史学科因其丰富的人文性、案例性恰好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充足的落脚点和切入点,既可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深度和宽度,也可以寓德育于历史课堂教学,自然而不突兀,实现历史教学与
期刊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长期以来,由于中职学校的教育注重知识性德育,而忽视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以致学生中出现了许多知行不
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的一切资源,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发展的信息。史料教学是在课堂上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营造历史氛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应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史料教学呢?  一、开展史料教学的意义  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曾说: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我国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就是史料学。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被动地学习,得不到思维能力的训练,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课,降低了历史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因而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会有效果、有意义。因此,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