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实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科学 中学 教学 能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科学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社会、工业、农业生产及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仅是为高一级的学校提供高质量生源,也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和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在于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素质呢?应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实验能力培养,这是创新的根本。我们的实验教学工作应着力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一、争取做好学生的实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我们应针对学生而言的“实践能力”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验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的首要目标之一。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让师生共同探究,比如,实验课上,碘的升华和凝华,可以采取对学生分组来完成探究。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且还要不断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出各种物理实验,以更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个学生探究实验,但大部分都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而着重让学生分组进行。首先,在实验课探究中,应不断抓住良机指导每个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记录实验数据,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实验中,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后的水中气泡的现象,并将数据画成图表出来,再设法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实验的精神。其次,要不断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对于多数探究活动课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探究活动中,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地下结论。
二、增加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一种辅助。
家庭小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家居生活中较常见的。像“会游泳的鸡蛋”,只需一只鸡蛋,一个玻璃杯和少量的食盐即可成功。针对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种土壤中哪种土壤植物生长情况最好?(1)只要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里分别装上一种土壤,(2)分别种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类的植物,并浇等量的水。(3)将花盆放在窗台上,能照到阳光,但不能被雨水淋到,每天观植物生长的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实验表明壤土类土壤中植物生长的最好,这不仅使同学们深刻记住了壤土类土壤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同时要求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利用玻璃瓶、塑料瓶、一次性注射器等制作漏斗、烧杯、量筒、滴管、酒精灯等简单实用的实验仪器;用食醋、碘酒、面粉、乌贼骨、鸡蛋壳、西红柿等蔬菜替代化学药品或实验材料,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除水垢”等实验。通过动手做实验,同学们初步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家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促进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挖掘了自己的潜力,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初中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的“练习与应用”第6题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鉴别,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魏一平.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1(04)
[2]王明.关于提高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看法[J].在线教育,2011(07)
【关键词】科学 中学 教学 能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科学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社会、工业、农业生产及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仅是为高一级的学校提供高质量生源,也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和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在于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素质呢?应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实验能力培养,这是创新的根本。我们的实验教学工作应着力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一、争取做好学生的实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我们应针对学生而言的“实践能力”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验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的首要目标之一。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让师生共同探究,比如,实验课上,碘的升华和凝华,可以采取对学生分组来完成探究。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且还要不断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出各种物理实验,以更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个学生探究实验,但大部分都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而着重让学生分组进行。首先,在实验课探究中,应不断抓住良机指导每个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记录实验数据,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实验中,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后的水中气泡的现象,并将数据画成图表出来,再设法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实验的精神。其次,要不断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对于多数探究活动课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探究活动中,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地下结论。
二、增加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一种辅助。
家庭小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家居生活中较常见的。像“会游泳的鸡蛋”,只需一只鸡蛋,一个玻璃杯和少量的食盐即可成功。针对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种土壤中哪种土壤植物生长情况最好?(1)只要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里分别装上一种土壤,(2)分别种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类的植物,并浇等量的水。(3)将花盆放在窗台上,能照到阳光,但不能被雨水淋到,每天观植物生长的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实验表明壤土类土壤中植物生长的最好,这不仅使同学们深刻记住了壤土类土壤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同时要求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利用玻璃瓶、塑料瓶、一次性注射器等制作漏斗、烧杯、量筒、滴管、酒精灯等简单实用的实验仪器;用食醋、碘酒、面粉、乌贼骨、鸡蛋壳、西红柿等蔬菜替代化学药品或实验材料,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除水垢”等实验。通过动手做实验,同学们初步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家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促进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挖掘了自己的潜力,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初中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的“练习与应用”第6题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鉴别,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魏一平.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1(04)
[2]王明.关于提高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看法[J].在线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