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素抑制胃癌MGC803细胞NF-κB通路促进自噬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高良姜素对胃癌细胞MGC803能量代谢和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高良姜素干预MGC803细胞48 h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高良姜素对MGC803细胞自噬、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法检测高良姜素对MGC803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自噬小体检测试剂盒检测高良姜素对MGC803细胞自噬体的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高良姜素对MGC803细胞自噬体和溶酶体的影响.裸鼠皮下注射MGC803细胞制备胃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后,模型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高良姜素组每天灌胃给予高良姜素(120 mg·kg-1),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50 mg·kg-1,1周2次),每3d相同时间同一人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肿瘤大小及裸鼠体质量,给药21 d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并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良姜素能够抑制MGC803细胞的活力;高良姜素可上调MGC803细胞Ⅱ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LC3B)的蛋白表达,同时可抑制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高良姜素促进MGC803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形成;高良姜素对MGC803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120 mg·kg-1高良姜素显著抑制荷瘤裸鼠胃癌肿瘤质量和体积的增长,并能够显著上调LC3BⅡ蛋白表达,同时可抑制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表明,高良姜素体内外均能够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促进自噬有关.
其他文献
为了分析种植密度对地黄发育、品质及基因转录特性的影响,以85-5和J9为材料,设置了5000、25000、50000株/亩(1亩≈667 m2)3个种植密度,分析了地黄叶片和块根的农艺性状,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低密度下地黄的叶片大小、单株叶生物量、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中、高密度.高密度下叶中的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均较高.块根中的梓醇含量在低密度下较高,变化趋势与叶中类似;而块根中的毛蕊花糖苷含量在高密度下较高.转录组分析发现约1/2的扩展蛋
茄科Solanaceae在我国分布24属105种35变种,茄科部分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莨菪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该文归纳总结了茄科含TAs植物类群的地理分布、化学成分、传统疗效、现代药理活性及TAs生物合成途径等信息,利用网络关系图可视化方式进行了茄科含TAs植物类群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初步探讨.通过分析化学分布规律可以发现,我国茄科24个属中含TAs并有药用记录的有14个属,TAs主要存在于曼陀罗属Datura、山莨菪属Anisodus、颠茄属Atrop
黄芪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用药历史悠久,具有补气、利尿、生肌等功效.黄芪皂苷为中药黄芪的有效成分之一,已知有40余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获得,主要分为黄芪皂苷Ⅰ~Ⅷ,异黄芪皂苷Ⅰ、Ⅱ、Ⅳ,乙酰基黄芪皂苷,大豆皂苷等.黄芪皂苷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威胁人类生理与心理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黄芪皂苷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功效.该研究综述了黄芪皂苷在治疗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
薯蓣皂苷元在多种植物如黄精、重楼、薯蓣、葫芦巴、闭鞘姜、箭根薯等广泛存在,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还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治疗糖尿病等作用.该文围绕薯蓣皂苷元对于肺、乳腺、胆囊、肝、口腔、胃、膀胱、骨髓等部位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发现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来发挥效果.而天然的薯蓣皂苷元往往存在着产率低、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该文介绍了经结构修饰、剂型改造和联合用药等方法来提高薯蓣皂苷元产率及抗肿瘤活性的策略,以期为薯蓣皂苷元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皂角刺现行药典标准缺项问题,对皂角刺药材和饮片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以花旗松素对照品及皂角刺对照药材为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对皂角刺药材和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花旗松素为质控指标,建立皂角刺药材和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基于不同产地皂角刺药材及饮片各30批次样品的测定结果,撰写了皂角刺的质量标准草案,为《中国药典》皂角刺质量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
白及多糖(BSP)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促进凝血、抗炎抗氧化、促伤口愈合、抗肿瘤及调节机体免疫等药理活性,并且生物可降解、无毒副作用,同时具有助悬增稠、成膜黏附、包衣增溶、靶向缓释、增效减毒等辅料特性,可起到“药辅合一”的作用,在药物递送系统和创伤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检索近年来BSP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BSP在新型递药系统和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进展,以期为BSP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依据葛根和川芎的配伍作用研究药辅合一的亚微乳制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固定川芎油为油相,以微乳区面积为指标,采用滴水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合适的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制备川芎油亚微乳;以载油量为指标,优选最大载油的处方;再以葛根素替代部分表面活性剂,构建药辅合一的亚微乳制剂.测定所得亚微乳剂的粒径、电位、离心稳定性及放置稳定性,同时采用透析袋法对所得亚微乳制剂的释药行为进行考察,从而综合评价制得乳剂的质量.通过此法成功制备川芎油亚微乳剂,确定以聚氧乙烯蓖麻油-40为乳化剂,不添加助乳化剂;最
通过反复硅胶、ODS、凝胶、正反相HPLC色谱等方法,从多穗金粟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对新的对映异构体和5个已知化合物.综合运用1D-NMR、2D-NMR、晶体X射线衍射、CD、质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1R,4R,5R,8S,10R)-chlo-raeudolide H(1a)、(1S,4S,5S,8R,10S)-chloraeudolide H(1b)、hydroxyisogermafurenolide(2)、4α-hydroxy-5α,8β (H)-eudesm-7(11)-en-8,12-ol
丹参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较多.通过查阅相关本草医籍23部、历版《中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20部现行的各地方炮制规范,对其中与丹参有关的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显示丹参历代有去芦头、去苗、去土、捣、剉、切、熬法、酒洗、酒浸、酒炒、猪心血炒等多种炮制方式,而现代应用以丹参生品和酒炙品为主.丹参的炮制工艺存在“一地多法”“各地各法”的现象,并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丹参各地饮片的质量相差较大,甚至会影响丹参饮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文研究以期为后续丹参炮制工艺的发展及临床合理用
通过正相硅胶、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对大戟脂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大戟脂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借助各种波谱学手段鉴定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cycloartan-1,24-diene-3-one (1)、cycloartan-1,24-diene-3-ol (2)、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11-one (3)、lnonotusane C(4)、eupha-8,24-diene-3β-ol-7,11-di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