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做到合理有效教学一直是每个教师讨论的话题。新课程理念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课堂实验;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在化学课堂教学环境中创造“创新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设计的环境和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可延展性、趣味性,从而让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激情得到较好的激发。例如我们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这节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创新情景:
  我们都知道很多物质是难溶的,那么是不是绝对不溶的呢?我们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结论呢?接着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讲述实验方案,并设计相关的实验。并追问:你又可以设计出怎样的方法来证明沉淀溶解存在平衡?问题讨论过程中应轻结果重过程,用平常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能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现有知识发挥想象能力,激发出创造力。每一个问题的设置环节教师应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努力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延展和留足想象空间,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又能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享受到拥有创造力的快乐。通过合理、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他们逐渐认识到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或者问题的讨论环节中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问题的结论是否正确都应得到尊重,不应该戴“有色眼镜”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得出的结论是“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的”。
  二、 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既然是化学科目,总离不开实验,本身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是给学生营造想象空间和激发创造力的极好环境,如何应用这一环境取决于教师如何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又把问题和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气氛的“投资者兼导演”,只提供引导性的提示,学生应该是自己的“导演和主演”,根据教师给予的环境和引导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例如在高一上钠的性质的时候可这样安排:
  (1)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什么?(2)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做,看看会生成什么?
  孩子兴趣很高,按照前面老师所教的按要求取出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在演示实验中很多同学发现反应非常剧烈,除了有蓝色沉淀生成,还有黑色物质生成。实际实验与理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老师不能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要求他们去查找资料找出其中的原因。如果老师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是不可能得到理论上的现象的。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目前我们的教材设计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如果老师课堂上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学生就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些知识。如果老师把教材上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研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完成,这种教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通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化学课离不开课堂实验,但是,有的实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并不能达到课本的实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延伸实验时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尝试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高一上钠的性质的时候,教师按照教材要求,在石棉网上做钠燃烧实验,往往出现的是黑色的物质,而看不到淡黄色的固体。这时候,老师不要跟学生解释是什么原因,而是要求学生课后去查阅文献,自己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要求他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实验,并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完成钠的燃烧实验。学生的兴趣一下提高了,他们很有兴趣地去查阅资料,去自己设计实验,描述出自己的实验设计原理,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可用的东西,如用废瓷片,空易拉罐等物品来代替石棉网来做钠的燃烧实验。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把实验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明,因此,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当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道远,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創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永久性的教育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根据不同学生,切实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 孙文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s1):43-44.
  [2] 浅论高中化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EB/DL].http://www.zxxk.com/article/703788.html.
  [3] 刘佞珺.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33.
  [4] 乔萌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3):17-18.
  [5] 汤艳,严聪.化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6):40-41.
  [6] 周和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111.
其他文献
摘 要:就现阶段初中的历史教学来看,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能赋予教学全新的生命力,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强化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初中生自身历史学习的能力,对提高教师历史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历史成绩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就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知识;合理运用  史料知识作为历史研究
目的探索几丁糖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5 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眼症组、几丁糖组及泪然组。制作干眼动物模型后,几丁糖组和泪然组
摘 要:地理的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地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了解,产生正确的地理观。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一个思想的转变。让教师充分意识到课堂不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而是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并且培
摘 要: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性因素,所以,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来说,一定要选择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本文在切实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列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际意义,并对当下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在为今后地理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应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只有不断地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方案,才能产生新型的教育模式改变当前存在的问题,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地完成教育使命。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  一、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应具有的特点  (一)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应具有综合性  课堂有效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创建课堂纪律,处理违规行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的课堂需要
摘 要:地理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的环节,其成功开展依托教学设计。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分析高中地理进行微课教学设计的流程特点,并给出具体设计案例,以供同行借鉴。  關键词: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主要环节就是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夯实地理教学改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现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
摘 要:比较法是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法指导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思维和自学能力,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在新课的导入、概念的学习、生物生理过程的理解、知识系统化及知识的巩固方面使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比较法;新课导入;生物概念;生物生理过程的理解;知识系统化;知识巩固  生物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