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大学公共英语的基础上以所学专业为方向的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掌握1000-1500个本专业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能顺利阅读有关专业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其它参考资料,能用英语写论文摘要等,能借助词典将有关专业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或将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
纵观我国地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发展,其教学模式一直保持着讲授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一黑板一粉笔”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宰教学活动进程,学生则置于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地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应着眼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推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一、传统地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
1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根据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调研,学生在一年级学习英语的动力主要是通过英语四级,以便顺利获取学位,在英语四级通过后,兴趣迅速转向专业课,学习英语的兴趣会大幅度降低。对于地理科学专业来说,专业英语一般设置在第六学期,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低。在教学中甚至出现学生认为这门课很重要而集体选修,而实际上课时又感觉难度太大且内容与已知专业知识大量重复,加上有近一半的学生复习考研,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出现旷课现象。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时间切入专业英语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2 教学模式运用不灵活
目前,专业英语一般仍采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如词汇讲解、语言分析、阅读、翻译、回答问题、写作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掩盖了专业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无法学以致用,因而不能发挥专业英语应有的作用。
3 教材选用不适当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通常没有统一的教材,一般为国外科普书籍的影印本或是任课教师自编教材。科普书籍往往包含的专业词汇有限,没有采用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难以满足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教师自编教材多是将英文书刊的一些文章汇编起来,或选用原版专业文献、专业书籍的片段。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概念偏难,与基础阶段所学的公共英语差别很大,因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选用或编写一本适合本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十分重要。
4 教师队伍不专业
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不仅应有较强的专业造诣,还应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地理科学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专业内容涉及到天文、气候、水文、地貌、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此类通才型的教师比较少,而能够讲授具有大学科背景的地理科学专业英语的师资更是奇缺,给这门课程的开设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地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
1 优化“1 1”授课模式
由于专业英语授课时间通常放在第六学期,学生已经有一些专业基础,在开课之初应首先介绍当前专业研究的若干个热点方向供学生了解,让学生自由组合结成若干小组,给予充足的时间要求学生就感兴趣的方向查找资料,并制作幻灯片,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主讲人用1个课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台下同学以辩论、提问等方式进行讨论,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听完主讲人讲课以后,用另外1个课时对其讲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互动、语言表达、板书等情况进行综合点评,指出主讲人讲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虽然准备材料要占用学生很多课外时间,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获得的知识比较牢固。同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对专业英文文献的检索、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查阅资料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学习到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英语文献的结构、专业词汇以及专业用语的表达方式,为将来的就业和深造打下夯实基础。
2 优化“1 1”考核模式
传统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是教师出一套试题,让学生开卷考试,通过一场考试决定学生的成绩。在此种考核方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复习、考试,紧紧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导致最终的考试成绩未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可采取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各占50%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场考试定胜负的局面。具体地说,就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他们所在小组的讲课内容、讲课方式并推选出一个主讲人,小组主讲人在演讲时,教师和另外若干个小组在台下听。在主讲人讲完之后,听众从主讲人的讲课内容、语言表达、教学互动、板书等方面进行打分,其中,教师打分占50%,另外若干小组打分的平均值占50%,两者之和作为主讲人所在小组平时成绩的共同得分。然后,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乘以0.5的权重,得出每位学生专业英语的最终考试成绩。由于平时成绩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加强教材建设
由于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专业英语的授课内容经过几届教学材料的积累,可汇集近期最新的资料。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基础资料汇编,既可以将其作为专业资料进行教材建设,同时也可以合理精选、编辑后作为专业英语的教材进行出版,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教学成果。
4 优化师资培养
随着许昌学院对外学术交流氛围的日益频繁,学术交流与互访逐年增多,提高专业英语交流水平是广大师生的需要。因此,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与地理科学的授课教师应尽量重合,提升专业英语授课教师的整体水平,并通过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激发专业课教师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动力。
加强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是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英语作为训练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在时间、内容上合理安排,在教学模式、教材选编、师资培训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以英语作为工具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纵观我国地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发展,其教学模式一直保持着讲授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一黑板一粉笔”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宰教学活动进程,学生则置于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地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应着眼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推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一、传统地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
1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根据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调研,学生在一年级学习英语的动力主要是通过英语四级,以便顺利获取学位,在英语四级通过后,兴趣迅速转向专业课,学习英语的兴趣会大幅度降低。对于地理科学专业来说,专业英语一般设置在第六学期,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低。在教学中甚至出现学生认为这门课很重要而集体选修,而实际上课时又感觉难度太大且内容与已知专业知识大量重复,加上有近一半的学生复习考研,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出现旷课现象。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时间切入专业英语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2 教学模式运用不灵活
目前,专业英语一般仍采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如词汇讲解、语言分析、阅读、翻译、回答问题、写作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掩盖了专业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无法学以致用,因而不能发挥专业英语应有的作用。
3 教材选用不适当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通常没有统一的教材,一般为国外科普书籍的影印本或是任课教师自编教材。科普书籍往往包含的专业词汇有限,没有采用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难以满足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教师自编教材多是将英文书刊的一些文章汇编起来,或选用原版专业文献、专业书籍的片段。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概念偏难,与基础阶段所学的公共英语差别很大,因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选用或编写一本适合本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十分重要。
4 教师队伍不专业
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不仅应有较强的专业造诣,还应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地理科学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专业内容涉及到天文、气候、水文、地貌、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此类通才型的教师比较少,而能够讲授具有大学科背景的地理科学专业英语的师资更是奇缺,给这门课程的开设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地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
1 优化“1 1”授课模式
由于专业英语授课时间通常放在第六学期,学生已经有一些专业基础,在开课之初应首先介绍当前专业研究的若干个热点方向供学生了解,让学生自由组合结成若干小组,给予充足的时间要求学生就感兴趣的方向查找资料,并制作幻灯片,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主讲人用1个课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台下同学以辩论、提问等方式进行讨论,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听完主讲人讲课以后,用另外1个课时对其讲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互动、语言表达、板书等情况进行综合点评,指出主讲人讲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虽然准备材料要占用学生很多课外时间,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获得的知识比较牢固。同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对专业英文文献的检索、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查阅资料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学习到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英语文献的结构、专业词汇以及专业用语的表达方式,为将来的就业和深造打下夯实基础。
2 优化“1 1”考核模式
传统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是教师出一套试题,让学生开卷考试,通过一场考试决定学生的成绩。在此种考核方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复习、考试,紧紧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导致最终的考试成绩未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可采取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各占50%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场考试定胜负的局面。具体地说,就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他们所在小组的讲课内容、讲课方式并推选出一个主讲人,小组主讲人在演讲时,教师和另外若干个小组在台下听。在主讲人讲完之后,听众从主讲人的讲课内容、语言表达、教学互动、板书等方面进行打分,其中,教师打分占50%,另外若干小组打分的平均值占50%,两者之和作为主讲人所在小组平时成绩的共同得分。然后,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乘以0.5的权重,得出每位学生专业英语的最终考试成绩。由于平时成绩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加强教材建设
由于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专业英语的授课内容经过几届教学材料的积累,可汇集近期最新的资料。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基础资料汇编,既可以将其作为专业资料进行教材建设,同时也可以合理精选、编辑后作为专业英语的教材进行出版,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教学成果。
4 优化师资培养
随着许昌学院对外学术交流氛围的日益频繁,学术交流与互访逐年增多,提高专业英语交流水平是广大师生的需要。因此,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与地理科学的授课教师应尽量重合,提升专业英语授课教师的整体水平,并通过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激发专业课教师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动力。
加强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是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英语作为训练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在时间、内容上合理安排,在教学模式、教材选编、师资培训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以英语作为工具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