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对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希望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经典题型,同样是教学重点与难点,小学生伴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在中高年级阶段开始尝试参与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专注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应用题的解题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合理选择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来说非常重要,数学教师要立足实际教学需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构建有效的应用题教学模式。
   一、强化理论指导,夯实基础知识
   中高年级是小学生养成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但是应用题解题能力的获得要建立在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学生只有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因此,在中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需要密切结合基础知识,如,在学完整数除法之后,可以设置如下应用题型:“假设我班一共有39名学生,老师想要在本周日组织你们乘车出去玩,每辆车一次可以载7人,我们需要多少辆车呢?”应用题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降低了题目的理解难度,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除法知识。但是学生在解题之前需要掌握乘法运算口诀与简单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这两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情况下,学生是无法获得正确答案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乘法运算口诀和简单除法运算方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记忆。
   二、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
   公式、套路给学生解题提供了重要捷径,但是学生也容易在长期依赖公式、套路解题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2]。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中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多尝试一题多解。如,分数乘法教学中,应用题例题如下:已知苹果和梨的总数量为12,且梨的数量是苹果的1/2,求梨和苹果分别多少个?解决这类型的题目,学生会选择列方程,设未知数x,很多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被局限了。除了列方程,其实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推论法,将梨和苹果按照占比分成3份,其中1份是梨,另外2份是苹果,或者将苹果看成单位数量1,梨就是单位数量1/2。尝试多样化解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全面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解题,增加思维碰撞
   有效课堂应该有互动和交流空间,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在合作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动态[3]。在应用题教学课堂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建议融入激励机制,营造组间竞争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参与度不足,比如,优胜组奖励小红星、小奖品,定期评估班级学习优秀小组荣誉称号等,这些激励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作用非常显著。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阶段,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创新解题思路,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合作讨论的积极性。比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教学后,可以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应用题讨论空间,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解题效率,如“一根总长度为84米的绳子,先剪去12米做6根跳绳,想要用剩下的绳子做长度一样的跳绳,请问可以做多少根?”;再如,例题“动物园有熊猫5只,是猴子总数的1/4,长颈鹿比猴子多出7只,请问这三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在比较复杂的运算应用题中,学生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学生在小组讨论阶段可以交换不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部共同商讨解题策略,为后续的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做好准备,同时在小组碰撞讨论中,一些错误的解题思路或者计算方法可以被及时淘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应用题解题中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自主能力,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水平依然有局限,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学生之间也需要相互借力,形成合作学习关系。商讨中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旨在扭转传统应用题教学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养成学生持续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当前阶段,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指导中依然存在问题,基于此,上文重点分析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指导策略,希望上文观点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程红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究[J].速读(中旬),2018,22(12):251-253.
   [2]刘新东.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速读(下旬),2018,10(11):207-209.
   [3]陈景海.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8,15(34):157-15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目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借助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倡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线小学美术教师依托教材,结合课堂,在欣赏名画的实施上采取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同方法,对学生欣赏名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渗透,现经过多次反复实践,结合课堂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名画的选择及选择范围、名画的欣赏参考资料标准、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名画与校园文化和社团结合等方面总结出了如下的策略和方法探索。   一、名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但是仅靠课本的阅读量还远远不够,教师可以协同学生家长共同引导学生阅读。从认知统一、加强监督以及方法传授三个角度,对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隨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的大爆发,人们逐渐认识到阅读量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成人的阅读上,同时还体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上。我们知道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中素质教育的提出,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备受关注,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基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加强核心素养培育,可促进学生理性认知、思维品质的提升。根据小学数学实例,从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背景、合理设计问题、问题主导小组自学四个方面启发逻辑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   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作为一门具有较强逻辑
摘 要:从“挖掘教材,重视文化传承;感受汉字魅力,培养爱国情感;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强化文化体验;借助传统节日,加深文化理解”四方面交流了培养和提升中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扬者,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对中学生进行文化传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