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腐霉激发子基因家族特征及其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激发子(elicitin)是卵菌(Oomycetes)疫霉和腐霉分泌的可诱发宿主产生免疫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目的]鉴定紫菜腐霉激发子基因家族,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同源比对法筛查紫菜腐霉NBRC33253基因组中激发子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激发子家族的理化性质和系统进化,并结合转录组数据和GO功能注释,探讨其在感染宿主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紫菜腐霉基因组中发现22个激发子基因家族成员,其中,17个为胞外分泌蛋白,4个定位于质膜,1个锚定于高尔基体.紫菜腐霉激发子基因结构简单保守,含有1-2个CDS序列,每个成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介于114-2100 aa之间,等电点PI在3.61-9.88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紫菜腐霉激发子家族成员存在扩张;表达模式分析说明,紫菜腐霉激发子在感染宿主后6个激发子基因表达量上调,7个激发子基因表达量下调,推测可能具有多个生物学功能,如GO功能注释到纤维素结合激发子凝集素(cellulose binding elicitor lectin,CBEL)和共生体对宿主防御相关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调节过程.[结论]紫菜腐霉激发子基因家族结构保守,均属于ELL (elicitin-like)亚类,可能具有纤维素结合激发子凝集素(CBEL)和加速宿主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功能,结合纤维素,附着在宿主表面,发挥蛋白激酶活性,触发宿主MAPK信号传导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促进HR细胞死亡.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紫菜腐霉的致病机制及紫菜抗病性状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周期性是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经常出现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离散值响应变量时间序列中,我们利用带惩罚的极大似然估计建立了未知周期的一致估计.基于周期的估计,我们利用B-样条逼近趋势项和可加函数,同时得到了周期项的√n相合估计以及趋势项和可加函数的初始估计.然后基于后移的思想,推导了趋势项和可加函数的改进估计,并证明了估计量的渐近正态性和有效性.模拟实验和实证分析证实了我们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有限样本表现.
我们已证明具有一个间断点的函数有连续的二次迭代.它实际上表明在迭代之下它的间断点能被自己函数对修复为连续点.如果一个函数含至少两个间断点,那么,在迭代之下,它的间断点或者被它自己函数对修复为连续点或者被其它间断点的函数对修复为连续点.本文研究具有多于一个但是只含有限个同类型间断点的不连续函数,给出了这些函数二次迭代连续的充分必要条件.
[背景]微藻对重金属具有极强的耐受性,而且有较高的吸附率,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吸附剂.[目的]探究环境因素对小球藻吸附镉离子(Cd2+)和铬离子(Cr3+)的影响.[方法]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不同条件下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为基准,利用CdCl2·2H2O和CrCl3·7H2O提供重金属离子,根据不同处理下小球藻吸附率的变化情况探讨重金属离子浓度、pH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普通小球藻吸附Cd2+和Cr3+的影响.[结果]在温度为30℃、pH值为5.5、Cd2+和Cr3+浓度分别为0
纳米金团簇作为桥梁连接了金纳米粒子和单个金原子,对于揭示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和金属键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有机配体保护的纳米金团簇为理解金纳米粒子从金属性质到非金属性质的转变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而处于转变区域的金团簇的激发态动力学还尚待研究.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表现出分子性质,并且尺寸较大(大于100个金原子)的纳米金团簇的激发态动力学,同时将其与表现出金属性质的金纳米粒子的激发态动力学进行比较.本文通过对处于转变区域的金团簇的电子和振动动力学的描述,进一步讨论了其电子结构.对大尺寸纳米金团簇激发态弛豫机理
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有机光伏器件的性能得到长足进步.传统富勒烯受体有机光伏体系下建立起来的电荷拆分和能量损耗模型,不完全适用于非富勒烯受体体系.我们利用超快光谱学方法,发现在模型体系中,非富勒烯受体畴内非局域激发态代替界面电荷转移态介导了电荷拆分的空穴转移通道,在很小的驱动能下实现高效电荷拆分.非富勒烯体系中双分子复合过程在能量损耗中扮演重要角色,分子氟化设计可以改变能级排列,抑制双分子复合产生的三线态,从而抑制损耗.分子间相互作用调控关键能级位置,可用以调控非富勒烯光伏体系光电流产生机制
[背景]前期工作中筛选出一株产α-L-鼠李糖苷酶的细菌,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鸟肠球菌(Enterococcus avium).α-L-鼠李糖苷酶能够从天然类黄酮化合物中特异性切割末端鼠李糖,在食品生产、医药加工和化工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目的]克隆、表达鸟肠球菌中α-L-鼠李糖苷酶基因,进一步对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鸟肠球菌(Enterococcus avium) strain 352基因组中推定的α-L-鼠李糖苷酶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其编码区序列.以pET
[背景]市政污泥堆肥过程中大量释放的含硫臭气不仅会污染周围环境,也会降低堆肥质量.生物脱硫除臭技术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目前研究较多的中常温硫氧化菌在堆肥高温环境中易失活,而耐高温菌的研究较少,其在高温条件下的脱硫性能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筛选并鉴定耐高温硫氧化菌株,研究并优化硫氧化的环境条件,为该菌在堆肥脱硫除臭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含硫化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从污泥堆肥物料中筛选纯化耐高温菌株,从表观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角度确定其种属地位,结合单因
[背景]大豆皮纤维含量较高,而且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脲酶和抗原蛋白等,限制了大豆皮的利用.[目的]通过菌酶联合处理以进一步降低大豆皮中的纤维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利用此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大豆皮的袋装处理,评价大豆皮的营养价值及品质,为大豆皮的产业化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未经菌株发酵和酶解处理的大豆皮)、菌株发酵组(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组)、酶解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解组)及酶解+菌株发酵组(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菌酶发酵组),研究复合酶和复合菌联合
[背景]暗蓝色链霉菌WMF106对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化其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将为核桃黑斑病生防菌剂的制备与应用提供参考.[目的]优化核桃黑斑病生防菌株WMF106的发酵条件,测定其抑菌物质稳定性,并通过田间防效测定验证防治效果,为后期规模化发酵以及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菌株WMF 106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观察pH、温度、光照、储藏温度对抑菌物质稳定性的影响,了解抑
[背景]由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BS)具有低毒性、高效性、生物可降解性等多种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学表面活性剂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因此筛选高产、安全的BS生产菌株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目的]从泡菜水中筛选能代谢合成药食两用型BS的微生物菌株.[方法]运用滴崩法和排油圈法从传统发酵食品泡菜水中筛选出产BS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rDNA ITS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菌株的种类,并采用液滴塌陷直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鉴定BS的功能特性.[结果]从重庆市垫江区家用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