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大国,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们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正确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而田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课程,需要引起重视。本文首先阐述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其次深入分析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田径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 田径教学 问题 对策
  田径是田赛、径赛、全能比赛的全称,属于人类最为基本的一种活动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在体育比赛中是最有观赏价值的一种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能磨练坚强意志[1]。然而实际生活中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而需要引起田径教师及大学生们的重视,找出问题并积极探索寻找相应对策,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田径训练,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一、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思想观念都显著提高,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并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权,大大提升了中国体育强国的形象,也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国家也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例如:推出学生选课制、体育俱乐部制、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等许多新颖的教学形式,颇受好评[2]。并且,高校开始大力提倡“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一些大众娱乐项目也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但是选择田径的学生人数远远低于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项目,田径课程受到冷漠,教学状况差强人意。经常性参加田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也能改善新陈代谢的循环,因而高校体育中开设田径课程,并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田径训练方法十分重要。
  二、当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运动的精髓并未真正理解
  当前的高校内开设的田径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具体运动项目的教学,而并未真正向学生讲述田径的相关文化知识,在学生眼中田径只是一种运动项目,并未真正的理解田径的真正作用与价值。对于田径的历史、田径的作用等都是知之甚少,更难以理解田径的精髓所在,选择田径是为了完成某项课程的学分而学习的,并非真正对田径运动感兴趣。现代的大学生们在家是独生子女的多,被家长呵护着,因而怕吃苦、多选择时尚休闲的项目,而田径却很少感兴趣。
  (二)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当前的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们主要是以自己讲课为主,而忽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课程的安排也是一味的按照教材去安排,未考虑到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教学重复现象屡见不鲜[3],有的田径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中的课程极为相似,田径教学方式枯燥单调,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高校田径教学主要是竞技为主,教师侧重的是学生们的动作与技术能力的掌握,反复的让学生们去跑、跳,而并未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依旧是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基本能力、情绪、情感等体验,使得学生感到厌烦。并且,考核标准是用运动的成绩去衡量,这些需要不断的锻炼之后才能取得好成绩,短期内学生难以达到指标,有些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上课人数越来越少,不利于田径教学的开展。
  三、高校田径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思想上教师与学生重视田径文化
  田径教学不单纯是一种体育项目,也需要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文化历史,理解田径运动的本质,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传达出田径运动的价值,让学生们有深层次的了解,挖掘田径运动之美。在观看田径运动的比赛中,让学生领悟到短跑的速度、精确;长跑的耐力、战术等[4],田径需要战术、技术、知识、团队相配合才能完成得最完美,将这种精神融入到生活中。田径教师更应该深入讲解田径,让更多学生了解并享受田径带来的快乐。
  (二)激发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
  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一味的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支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田径的积极性,有了浓厚兴趣,才会更专心的去学好。体育教师可以将原田径项目保留下来,适当降低运动的难度与强度,提高田径运动的趣味性,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教学游戏,将音乐融入教学中,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也能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将田径学进去。
  (三)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完善评价体系
  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田径教学的发展需求,应该转变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学生是田径教学的主体,因而运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田径增强趣味性、娱乐性,让更多人喜欢,并减少学生在运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营造愉快的健身氛围,多样性的教学手段,让田径课程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参考文献:
  [1] 杨一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20.
  [1] 龚涵睿.浅析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51-152.
  [3] 张原.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10,112.
  [4] 王立君.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1):83,85.
  [5] 张振丰.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体育时空.201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学校纷纷开设极富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而艺术体操也因此被广泛重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艺术体操,既符合中学生长发育及心理发展特点,更能培养其正确身体姿态,且不易受限于场地器材,适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为此,本文将阐述艺术体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  关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本文对高校体育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希望能够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举措,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确保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有所提高。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专业 人才培养  一、本科院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