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语言生动形象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一、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二、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
  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三、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的语文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是指语文教师在深刻体会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文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由语文教师内心的情感引起語言快慢急缓的变化,并和语言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不能随意而发,也绝非矫揉造作,一定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同样,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也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不能为了节奏而节奏。快慢得当、轻重有度、张弛适宜的节奏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启发性的教学目的。
  四、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的语文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语言的含蓄,指的是含而不露,语文教师只引导思路而不告诉结论,不讲本意而进行烘托和暗示,让学生思而得之。语文教学语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含蓄幽默的语文教学语言是耐人寻味的,它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像力,去丰富和补充语文教学内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风,拂得学生心智激荡,乐得学生学而不倦。
  五、情感交流,营造氛围的语文教学手段
  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语文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语文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语文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六、心里疏导,自我展示的语文教学手段
  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尽管认识到素质教育关系未来,关系祖国的发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自觉不自觉的把展示自我的机会都给了成绩好些的同学,使成绩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充分的尊重。长此以往,就会人为的使成绩差的同学对语文老师失去了信任,对自己学习语文失去信心,势必会破罐子破摔,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变通的处理问题。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非常难的,一定是有梯度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能力差些的同学,通过他们回答问题,使他们感到自己也行,产生成就感,在自然的氛围中融入课堂,使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总之,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自觉的形成学习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学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动着波涛,风里鼓荡着清香。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文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氛围,是促使学生潜力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课堂显现生机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善于让课堂语言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一心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灵活起来,丰富起来,学生在自主中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语文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语文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强调这些,就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体味课堂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其他文献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①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口头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口头评价 评价艺术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评价理念高度重视课堂评价问题。口头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他是贯穿于
【摘要】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文章主要论述了作者对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实验 学生 培养 创新能力    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受到场所、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正常的开展;同时还受到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以及实验教学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使得
【摘 要】化学实验的魅力就在于不断的创新,将创新引入化学实验,会为化学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本文从一个具体的实例出发,阐述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植入创新思想。  【关键词】创新实验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就是活动主体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创新,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
一、课堂引入  〖情景:〗展示多媒体Flash有声动画(请你来当飞行员):在屏幕右上方事先设置好三个参数:飞机水平匀速飞行速度v机,海面上敌船匀速航行速度v船飞机离海平面高度h。  教师演示:当飞机飞至敌船正上方时,点击“投弹”按钮。观察到炸弹在敌船前方远处水面上“轰——”一声爆炸巨响。  教师;当飞机在敌船正上方投弹时,能否击中敌船?  学生:(笑声)不能!  教师:知道如何调整战术吗?  学生
《母鸡》是小学语文(西师版)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老舍首先写对母鸡的讨厌,然后在对母鸡保护、精心照料小鸡雏的细致传神的描写中,情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讨厌到不敢讨厌,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抑后扬,在生动形象的描写中透露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品味有关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是本课的重点。体会作者由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情感变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育家杜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語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和实际,使他们感受到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认识到化学就在每个人身边,我们都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解决现实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其目的是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的化学家,而是怎样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使每个公民都懂得一些基础化学知识,使他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化学;化学能解决哪些
【摘 要】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为教育界所关注。历史教学除了承载着让学生了解过去,以史为鉴外,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知错能改,培养学生顾全大局意识,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等优良品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关键词】情感教育 乐观主义 集体利益  新的课程标准业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
【关键词】中学生恋爱非正式的自由辩论    【主题辨析】  (一)理论依据  1、 中学生进入心理断乳期后,他们会逐渐把对父母的一些依赖和情感转向同龄人身上。  2、 随着身体发育的不断成熟,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些成人特征,他们中的一些人强烈的意识到了自己的成人特征,于是在情感上有了和成人一样的需求。  (二)现实依据  1、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中,很多班主任对正经历情感问题的学生感到为难,不知道怎样
要写好高考作文,必须掌握一些写作技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高考作文在众多的平庸文章中胜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高考作文创新常见的技法有如下几种:  一、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是议论的一种方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了比较,就有鉴别;有了比较,对事物的认识才更深刻。  请看吴梦婷《心净看世界》一文的议论片段:  自满是杂草,稍有不慎,它会毁掉整个花园,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在写出《旷野的呼声》后没有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