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辟蹊径,通达词语奥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语是言语大厦的基石,只有广辟蹊径,夯实词语教学,才能引领儿童通达词语奥义,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真生长。基于教学实践,对统编本第一学段词语理解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统编本;第一学段;词语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63-02
  词语是言语大厦的基石,只有夯实词语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真生长。目前,小学低段词语教学路径单一,教师单向输出現象严重,导致学生词语学习囫囵吞枣,积淀了不少词语,却不能灵活使用,不能通达词语奥义,这需要我们广辟蹊径,激发儿童词语学习兴趣,激活儿童词语运用潜能,让儿童成为驾驭词语的高手。
  一、探寻渊源,让词语教学科学起来
  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础,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与人类交际的日益频繁,加剧了词语应用诉求。在词语诉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果大量地生成新的词语,无疑会加大人们语言表达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表达的“惰性”思维赋予词语以丰富的意义,从词语本义延伸出新的意义。词语建构的方法需要我们基于词语之间的关系,探寻词语渊源,让词语教学科学起来。
  例如《树和喜鹊》一课中的“孤单”一词,我先引导儿童探寻“孤”字和“单”字的意义,在古代无父称之为“孤”,然后让小朋友们体会没有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再从“单”字人手,“单”是单一的意思,然后让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其他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再进入到文本,让孩子们体会一下,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说说喜鹊、树是什么感觉。 探索渊源,让儿童从字意人手,建构起词语的意义;再将词义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儿童生活经验;最后,将词语回归文本语境,儿童对词语的理解将更加科学、有效。
  二、细化类别,让词语教学通达起来
  目前,词语教学存在孤立化的现象,不少教师忽视词语之间的关联性,基于词语类别的教学意识淡化。我们要根据词语的词性、词语的形式等,引导儿童将词语进行归类,从而借助归类,强化儿童词语关联性意识,将分散的词语学习进行有机整合,从而让词语教学通达起来。
  仍以《树和喜鹊》一课词语教学为例,我们可以抓住“孤单”一词建构同义词、近义词,以及从词语建构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AABB类的词语。
  【词语找朋友】小朋友们,理解了“孤单”一词的意义,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给“孤单”找一些好朋友,好朋友的要求是和“孤单”意义相同或者意义相近,这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哦,这样可以让“孤单”不再“孤单”哦!
  【词语连连看】擦亮你的眼睛,看看下面这些词的样子,将形式上相同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叽叽喳喳甜甜蜜蜜一点一点哗啦哗啦彼此彼此安安静静
  两个词语教学活动,一是强化儿童词语意义建构的意识,养成建构近义词的习惯,从而促进儿童词语理解,并扩展儿童词语知识面;二是强化词语形式意识,从而理解词语的丰富性,感受词语的节奏美、音律美等,激发儿童对词语的热爱之情,撬动儿童词语学习之趣。
  三、想象构境,让词语教学立体起来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学习经历不足,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作为支持,这无疑加大了词语教学的难度。不少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往往陷入难以言说的境地,绕了一大圈,学生还是不知所讲。这就需要我们从儿童学情出发,基于儿童词语学习的认知起点,巧借儿童自身的优势,弥补儿童词语积淀不足。儿童想象力丰富,我们要善于借助儿童这一优势,发挥儿童想象力,构建词语情境,从而借助生动的情境,让词语教学变得立体起来,可视起来,降低词语学习难度。
  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纷纷”一词的教学,我先创设一个情境: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最后树叶又是怎样从树上落下的呢?小朋友们,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看到”的情景。很快,孩子们参与到交流中,并描绘树叶从树上落下的场景。此刻,我引导儿童从想象中进行理性回归:刚才大家参与分享我们可以用“纷纷”一词形容,树叶从树上落下也可以用“纷纷”形容,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大家的分享和树叶落下有什么相同点?
  由于借助儿童的想象力,构建词语意义场景,并引导儿童将现实场景和想象场景进行归纳,从而孩子们对纷纷表达的“多、一个接一个”的特征获得深刻而直观的体验,让“纷纷”一词的意义变得可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四、词文相生,让词语教学厚重起来
  基于集合的意识,很多词语的意义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具有丰富的意义,尤其是汉语词语,它随着词语的运用情境而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注重词语的语境建构,将词语还原到文章中,通过此文相生,增加词语教学的厚重感,让儿童感受到同样的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词义是不尽相同的,从而对词语意义的认识形成语境意义认识,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地掌握词语的意义。
  例如《坐井观天》一文,要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对于小学低段儿童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充分发挥文本语境的作用。为此,我先引导孩子们讲述本课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辨别小鸟和青蛙哪一个说得对。然后,分析同样是看天,为什么小鸟和青蛙看到的天却不一样,从而让孩子们认识到“井口”束缚了青蛙的视线。再引导儿童交流,自己愿不愿意做井底的小青蛙,从而通过词文相生,既达到理解词语意义的目的,又加深了儿童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五、趣味演绎,让词语教学动感起来
  小学低段儿童生性活泼好动,难以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而词语奥义的掌握需要儿童全身心投入,这就形成了儿童认知和词语教学矛盾。趣味演绎是一个有效的路径,词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广辟蹊径,还要善于独辟蹊径,这样能够化弊为利,将儿童认知的不足转变为认知优势。所谓趣味演绎就是围绕词语的意义让儿童进行表演,在趣味化的表演中引领儿童理解词语的意义,帮助儿童自主建构词义。
  例如《我是一只小虫子》,设计有这样一个词语引思环节: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的发现。我抓住这一词语教学环节,引导儿童反复朗读“屁股、脾气、腹部、胳膊”等词语,再细致观察加点字的共同特征,都是由“月”字构成。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运用“屁股、脾气、腹部、胳膊”等词语表演一段情景剧,要求是四个词语都要运用到,并且借助表演揭示这些词语的意义,并揭示这些词语的共性特点,以及你从这些词语中获得的启发,可以采用说、唱、演等形式,形式不拘一格。
  很快,孩子们通过扭扭屁股,摆动胳膊,鼓起腹部等方式展示词语的意义,并穿插生气发脾气的表演。通过表演,孩子们很快认识到“月”偏旁的字一般和人体组织有关,从而在寓教于乐中建构起与“月”有关的词语的意义认识,让单调枯燥的词语教学变得有趣起来,动感起来。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教需得法,这样才能引领儿童通达词语奥义。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基于“匠师”的高度,精心打磨词语教学,用教师的“匠气”开启儿童智慧之门,让词汇教学不再枯燥单调,不再静如死水,为词语教学注入活力,注入趣味,夯实儿童语文学习之基。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自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用”以来,阅读教学开始积极践行表达本位的理念,即在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作者的写作策略,借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需要从文本的体裁入手,遵循文体独有的创作特点,积极开展学生的语用实践训练。提出要循序渐进,在解构思维下把握人物的语言价值;类比辨析,在聚合考量下感知作者的表达构思;统整联系,在理性思维下体验文本的表达秘
[摘 要]“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语文园地”中新设的栏目,教学该内容,借助亲子共读记录单进行导读的方式开展阅读实践,并在课堂上反馈指导,加强阅读,助力儿童爱上阅读,快乐成长。  [关键词]亲子共读;记录单;阅读;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74-02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语文园地”中新设的栏目,倡导学
[摘 要]统编教材是以语文要素进行单元编排的。落实语文要素需要以单元教学为主线,进行系统组合、递进学习。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为例,实施单元要素递进学习的具体策略为:找准着力点,系统规划递进学习;绘制线路图,逐步实施递进学习;优化细节处,主动压实递进学习。  [关键词]统编教材;单元要素;递进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教师围绕文本做文章,深度解析文本内涵,链接文本语境,探索文本意象,展开文本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体验中形成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教师要建立文本和生本融合意识,成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全面塑造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紧贴生活  统编版语文教材相较于以往的教材来说,对于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口语交际训
[摘 要]低年段看图写话是小学生作文的根基。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看图写话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要让学生在看图写话中做到会看、会想、会说、会写。同时注重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看图写话;会看;会想;会说;会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93-01
[摘 要]为思考而教学是优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就是赐予他们成长的力量。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物化学生的思维图式、思维过程;同时,将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展开与呈现,便于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干预,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图式 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准确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素养体系,重视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反复重现知识和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师应当研究不同类型课堂的特点以及教学策略,夯实自身的文化底蕴并以之感染和引导学生,方能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观摩活动;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语文课堂中的练笔要在深入关联中强化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在深入链接中强化写作策略的体悟与接纳。教师要做到读写对应,以学生理解的视角指导练笔;触类旁通,以联系未知的情境指导练笔;认知共振,以生发情感的通道指导练笔。  [关键词]练笔指导;新视角;读写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70-01  课堂练笔是深化文
[摘 要]课堂评价语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它也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引导性。教师应该用有引导性的评价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激励系统,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有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并将学生领入下一环节或更深一层的学习中,使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同一语文要素的呼应与发展,并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提出了“带着问题默读”的要求。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课后的语文要素,从课题、关键词句、课后习题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以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默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