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初探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s2d3n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交互平台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教学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评价手段更加有效,使师生交流平台更加宽阔。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Ray
  Cliford)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处于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在三尺讲台上进行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何为“信息化教育”?南国农先生曾经精辟地概括为这样的公式:“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可见,信息化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它需要在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它的本质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语文课堂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具备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精湛完备的信息设计与操作技能,这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天地。
  信息技术是中性的,利用得好,对语文教学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得不好,也会有消极影响。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经过缜密考虑,科学设计。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中学到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1网上教学平台学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学网络技术逐渐普及,笔者所在学校也已有了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网络组成的平台内进行各种课程方面的交流。这就为实施和推广“大语文”教学创造了良好、必要的技术条件。
  Blackboard完全是个人化的平台,当学生登陆后,可以看到自己所注册的课程,这些课程下面还有:各科公布栏、课程文件、讨论区、部落格及交流资讯等。教师和学生就是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功能进行交流,学生只要定期上来查看有没有新的课程相关资讯,就可以了解教师接下来要大家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将上课的讲义放到平台上,让学生自由下载。教师可以在线考核学生,便于教师管理、统计。
  网上资源共享与交流,使语文的学习领域更加广阔。语文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也因此更加多样并富有动态性,语文教学也真正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大语文教学。
  2多媒体课件教学
  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学课件的研制和恰当使用,因此,多媒体课件教学无疑是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研制出来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运用电脑交互功能中,应积极地将图、文、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创造条件。
  在开发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白: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新型的课程教学资源,是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课堂与课外的界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并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相较于传统教学有着更多的时代感和亲切感,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开发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很有帮助。
  很多朋友以为,只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好了,就万事无忧了,自己开发研制的“宝贝”,难道还有必要担忧它的教学应用吗?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试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只知道把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从头到尾地放映一遍就完事了,那么,这和机械地放映一部了无趣味的生硬电影有什么区别呢?可见,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应用也要讲求教学艺术,也要努力追求过程的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创新性。
  在运用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学平台和多媒体仅仅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要科学掌握信息技术运用的频率,要以人为本,以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为本。而教法的优劣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否把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
  二、信息化是把双刃剑
  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也肯定会有缺点和不足,会有副作用。正如电脑,既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化工具,也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化玩具。信息化教学渐渐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似乎在课堂中不用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师就会觉得自己的课显得太陈旧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太落后了。于是乎有很多语文教师为此走向了极端,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非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不可了,从而使语文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1为课件而课件
  很多教师往往抱着到电脑教室上的课就符合新课程、新课改的心理,生拉硬扯地将信息化元素拖进自己的课堂中,一些并不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也运用课件。有位教师在讲解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就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到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的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的无奈和伤感。这样一比较,两者主题相差甚远。再如,一位教师在讲解《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具有表现“空中楼阁”等意境的图片。图片尽管有较强的实感,但图片的表现力并不能与文字所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相比。
  2不切实际的“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怎么办呢?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别人已制作好的资源“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类似的资源琳琅满目,上网搜索自然唾手而得。凭心而论,现在是信息化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但教学资源是富有个性的,是不能随意移植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对象不同、所在的地区不同、所任教的学校也不同,这样所教的内容、流程也理应有所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拿来的结果只能是造成自己的课堂机械、僵化,缺乏个性,这对教学是毫无帮助的,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也没有好处。
  3过度使用信息手段
  按照全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培养学
其他文献
风再起时,蜻蜒渐飞渐远,落叶漫天飞舞。我已经对那些曾经熟悉的地方感到模糊。如同大雾中的玻璃窗外的一切风景都氤氲成模糊的水汽,只有幸福的感觉;一再、一再、一再地倏忽而过。  小时候。  从马路到巷口,从巷口到家门前十几米远的路程,从蹒跚学步到上了学,走不了不知多少遍。总是在夕阳将天空染得美轮美奂时,牵着爸爸的手,一路走来,给爸爸讲我和伙伴间的趣事。撒下一路的欢笑。孩童总是天真的。每每爸爸在后面叫我小
牛浩东,1990年6月生,职业油画作者,主要油画作品有城堡系列、荷塘系列、大地系列、大海系列、陇中系列、祁连系列和黄河石林系列.2012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一个季节”个人油
利用初等物理学与数学的知识,针对一种无动力、长距离、长航时的高速飞行器,重点分析了滑翔飞行器的初始速度、初始高度、升阻比、重阻比等参数对滑翔飞行航程和飞行末速度的
2008年11月11日至19日,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在配合经济开发用地前期考古调查钻探工作中,发现有一些墓葬暴露.鉴于工程建设会对墓葬造成破坏,使地下文物存在不安全因素,青州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作文写作训练与考试中,我们只有“先利其器”,对写作素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善其事”,写出优秀的作文来。随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提出对素材重视的要求,学生平时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去进行素材积累,但是在对素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寻找、积累素材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从生活和学习中提炼素材,素材严重过时陈旧,表达单一,老生常谈;二是对素材的运用缺乏技巧,不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