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河流域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风、光、水能富集,电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历史悠久.能否充分发挥电力产业经济、社会积极效益,严控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风、光、水能富集,电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历史悠久.能否充分发挥电力产业经济、社会积极效益,严控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也关乎我国能源供应与安全保障的整体格局.文章通过对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微观数据的分析,从电厂建设、电力生产等方面刻画了2003—2017年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当前,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资源禀赋和用电需求的双重影响.黄河流域电力产业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水电增量空间较小、火电装机过剩且发电效率偏低、风电和光电消纳不足.为了实现电力产业绿色化发展,应推动火电去产能,实现火电清洁高效利用,通过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资源型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煤电灵活性改造”“水光互补”等手段,解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消纳问题,协调风电和光电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矛盾问题;推动电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区域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关键带站”),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综合观测和研究的野外台站.黄土高原关键带站
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和政治任务.文章总结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定点帮扶贵州省六枝特区的工作实践,尤其是充
“融合科学”是一种基于多学科融合来解决重大问题的科研新范式,被认为是人类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新机遇.推动“融合科学”意味着科研生态的根本性变革,其中一个最基础的
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被认为是下一个十年科研活动最显著的特征.在既有的生态观测和依托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所产生的“大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基础之上,欧盟、美国等也在积极布局
20 世纪 70 年代末,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现代化快速发展,科技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融合研究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范式,不仅会促进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且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宏大挑战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考察了融合研究的内涵和特点,以及美国国家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流域频发的水旱灾害也给黄河两岸的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前,由于全球增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流域气候
黄河流域半数以上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该类型城市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环境治理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熵值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