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高校教育中应该被广泛应用,更应该以此来实现社会人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因为社会人不能完全遵循传统教育模式来完成教育过程,所以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也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论述了远程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远程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源复杂性、学生分散性、教学模式远程性;路径选择主要体现在注重远程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等方面。
[关键词]远程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53-01
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自1998年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远程教育的方式,解决了一些课堂教学的局限,所以不仅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发展,也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生都应该重视的,新的时代也给思政教育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挑战。
一、远程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复杂性
远程教育的生源不同于义务教育,多是已经完成了社会化过程的人,因此,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就表现出了更为复杂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生源结构方面。远程教育生源在年龄结构、社会角色、教育背景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而带来的就是远程学习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有着极大差别。在生源的复杂性方面,加强了远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
(二)学生分散性
远程教育的学生都比较分散,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力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面对面交流,既可以沟通课堂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反馈情况,能够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任务。然而,在远程教育的背景下,学习者是分散的,不能实现师生、生生面对面,一方面不能让教师充分掌握课堂情况,另一方面,也不能实现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三)教学模式远程性
远程教育自然要体现为教学模式具有远程性,学生不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学生只能通过媒体获得教学资源,有问题也只能通过媒体与教师沟通,网络语言没有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远程教育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反过来,教师也只能通过媒体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不能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难点、重点的教学不能落到实处。
二、远程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远程学习不同于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教学路径有着根本差别,因此应该充分考虑远程教育的特点,考虑远程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注重远程学习者的心理特点
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源比较复杂,在各种方面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充分考虑远程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实现教育的有效性。远程学习者多数已经完成了社会化过程,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已经形成,心理特点也产生了诸多的差异性。因此,要十分注意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尤其要注意学习者的消极心理特点,不能因为其消极心理影响学习热情,更不能因为少部分学习的消极心理而影响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对学习者心理方面的培养,不能因为三观已经形成就放弃教育,针对不良的心理特点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学习。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远程教育是依托于网络媒体,本身就是通过新媒体而实现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应该注意拓展教育载体,将远程思政教育放置在更高的教育平台上,实现远距离高效教育。目前手机媒体广为流行,各种手机APP软件更是得到了充分重视。利用手机软件进行思政教育,是拓宽教育载体的充分证明。例如,微博思政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育模式,利用微博的广泛性、流行性作为教育载体,通过定期发表状态、更新新闻、转发消息等多种形式,既能够让学生接受随时随地的教育,也改写了远程教育不能实现及时性的历史。可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十分积极的思政教育手段。
(三)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
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工作,作为社会人再接受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求对工作的帮助。由此,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就同时满足了这两者的需要。远程学习者如果是企业领导,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注意结合企业实际,让学习者本身能够体验到这种结合给他带来的各种好处。例如,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可以及时获取实时消息,对于企业发展有重大意义,既是学习者,也是领导者,可以在受教育过程中充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因此,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三、結语
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不仅冲击着传统教育,也给教育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的风,为传统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远程教育有着自身的各种特点,使得在思想政治领域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要想使远程教育的学习者能够充分达到思政教育的预想目标,就要选择不同于传统思政教育的路径。本文从注重远程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三种路径的选择来实现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远程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53-01
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自1998年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远程教育的方式,解决了一些课堂教学的局限,所以不仅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发展,也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生都应该重视的,新的时代也给思政教育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挑战。
一、远程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复杂性
远程教育的生源不同于义务教育,多是已经完成了社会化过程的人,因此,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就表现出了更为复杂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生源结构方面。远程教育生源在年龄结构、社会角色、教育背景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而带来的就是远程学习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有着极大差别。在生源的复杂性方面,加强了远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
(二)学生分散性
远程教育的学生都比较分散,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力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面对面交流,既可以沟通课堂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反馈情况,能够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任务。然而,在远程教育的背景下,学习者是分散的,不能实现师生、生生面对面,一方面不能让教师充分掌握课堂情况,另一方面,也不能实现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三)教学模式远程性
远程教育自然要体现为教学模式具有远程性,学生不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学生只能通过媒体获得教学资源,有问题也只能通过媒体与教师沟通,网络语言没有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远程教育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反过来,教师也只能通过媒体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不能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难点、重点的教学不能落到实处。
二、远程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远程学习不同于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教学路径有着根本差别,因此应该充分考虑远程教育的特点,考虑远程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注重远程学习者的心理特点
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源比较复杂,在各种方面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充分考虑远程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实现教育的有效性。远程学习者多数已经完成了社会化过程,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已经形成,心理特点也产生了诸多的差异性。因此,要十分注意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尤其要注意学习者的消极心理特点,不能因为其消极心理影响学习热情,更不能因为少部分学习的消极心理而影响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对学习者心理方面的培养,不能因为三观已经形成就放弃教育,针对不良的心理特点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学习。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远程教育是依托于网络媒体,本身就是通过新媒体而实现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应该注意拓展教育载体,将远程思政教育放置在更高的教育平台上,实现远距离高效教育。目前手机媒体广为流行,各种手机APP软件更是得到了充分重视。利用手机软件进行思政教育,是拓宽教育载体的充分证明。例如,微博思政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育模式,利用微博的广泛性、流行性作为教育载体,通过定期发表状态、更新新闻、转发消息等多种形式,既能够让学生接受随时随地的教育,也改写了远程教育不能实现及时性的历史。可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十分积极的思政教育手段。
(三)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
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工作,作为社会人再接受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求对工作的帮助。由此,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就同时满足了这两者的需要。远程学习者如果是企业领导,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注意结合企业实际,让学习者本身能够体验到这种结合给他带来的各种好处。例如,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可以及时获取实时消息,对于企业发展有重大意义,既是学习者,也是领导者,可以在受教育过程中充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因此,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三、結语
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不仅冲击着传统教育,也给教育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的风,为传统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远程教育有着自身的各种特点,使得在思想政治领域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要想使远程教育的学习者能够充分达到思政教育的预想目标,就要选择不同于传统思政教育的路径。本文从注重远程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思政教育与学习者本身工作的结合三种路径的选择来实现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