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游戏促幼儿全面发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uwan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游戏是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语言,借助各种实物,通过身体和心理的模仿、想象来反映生活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实践。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学到知识,增长智慧,培养优良品德,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全面发展。本文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情商智力以及给幼儿一个美好童年四个角度,探讨了以游戏为支点的幼儿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18-1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最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一方面,游戏能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再现,另一方面,游戏又能为幼儿培养各种能力创造广阔的空间。那么,游戏究竟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动作是构建智力大厦的砖瓦。陶先生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作为老师,在游戏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有效的活动目标和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对活动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应给孩子提供足够数量的同等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观摩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掌握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而当中班和大班的幼儿逐渐对游戏结果表现出兴趣时,教师可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幼儿参与游戏,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二,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这是针对同一个游戏的不同过程来说的。幼儿对游戏,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兴奋情绪和操作欲望,这也是投放材料时所要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但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发放不同难度的材料,从而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
  二、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想象力发展特点,给予不同指导,创新幼儿的思维能力
  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创造想象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想象力发展特点给予不同指导。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发展水平是最低的,教师应该从记忆表象的积累入手,鼓励幼儿多看、多摸、多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并且他们多数活泼好动,创造潜能也较小班幼儿有了很大提高,此时教师应该着重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提供更多的变式,从而促进其创造想象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经常能看到幼儿专注于积木的形状,并把这些形状想象成各种物体,例如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是香皂、钱、手机等,三角形的可以是水龙头、屋顶、开关等。
  三、通过不同种类的游戏锻炼,提升幼儿的情商智力
  游戏根据不同的分类,可以有单独游戏、平行游戏(适合小班)、联合游戏(适合中班)、合作游戏(适合大班)。小班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自己的游戏材料,不大会关注别人的看法;而到了中大班,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难免要和其他的幼儿打交道,他们在与他人相互接触和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锻炼自身情商智力的时候。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给幼儿一个美好的童年
  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其经验往往是综合的,不会出现语言、社会、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割裂或具有孤立的单一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组织各种有趣、丰富的游戏活动,如小班可以在晨间开设适宜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自主的选择游戏内容,以达到发展的目的;户外时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发展走、跑、跳、平衡等基本能力;创造性游戏时可以开设利于幼儿模仿创造成人的游戏主题,如娃娃家、点心店、建筑工地、公共汽车等;让游戏活动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开开心心地来,高高兴兴地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
  游戏源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游戏教学要兼顾孩子的认知、情感、语言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将手工、绘画、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体。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的优点,以游戏为支点,准确定位,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转换角色,既是游戏材料提供者,又是游戏指导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从而达到幼儿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情商智力的全面提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萍.谈有效组织游戏活动的策略——以游戏教学对比活动《猜帽子》为例[J].早期教育,2011(01).
  [2]丁恩燕.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探究[J].科教创新,2010(07).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听, 说, 读, 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读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注重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朗读;英语朗读;朗读能力;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41-01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重点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的教学行为能给学生提供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经历的机会,最终有效促进学生教学知识的自主建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以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调查、分析、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方法。如何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和求解问题的耐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主动进行决策的兴趣、意识和能
摘要: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是数学学科丰富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问题,体会应用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47-1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激发学生“应用”意识  新的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尤其是面临拆迁的乡镇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更是普遍较低,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笔者作为一个乡镇初中的语文教师,对任教学校的作文教学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代乡镇初中的环境及人文差异,提出对策,把合作教学理念引入作文教学,建立乡镇初中合作式作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作文教学;合作教学;乡镇初中;新课程;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摘 要:学校文化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学校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等学校精神,都是隐性的文化,而学校的物质、制度、行为等则是显性文化。目前,许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更多的注重了显性文化,而忽视了隐性文化。其实,实现隐性文化的显性化,才能充分发挥隐性文化的作用;显性文化也只有赋予隐性文化的精神,才能丰富显性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融入;融和;融合;融美  中图分类号:G47
摘要:农村教育的现实让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感到困惑,如:缺少教学经验,不能迅速适应新角色;初涉教坛,新教师教育技能不强,无法立足新的工作岗位;平时课务较多不知如何提升自己。这些困惑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和期待。  关键词:农村;新教师;困惑;期望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2-012-1  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两年每逢学年放假,笔者在盘点自己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么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呢?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从“初读感知,诱发情感,把握朗读基调;细读理解,诱导情感,揣摩朗读技巧;创设情境,诱达情感,领悟朗读真谛;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四方面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关键词: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过程中,我校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增强了课程开发意识,认识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是要学习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和重构教材。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活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23-2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环境、现状及数学应用的好处的分析得出数学教学向应用型转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学校的战略支持、教师的思想转变、教师的知识拓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四方面入手,探索如何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这一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转变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05-01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重视知识的应
摘要:本文探讨了从仰视、俯视、平视、斜视、环视多角度、多视点地把握好看待孩子的角度,民主、公平、全面地看待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获得生命的尊严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角度;仰视;俯视;平视;斜视;环视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64-1  仰视:蹲下来看孩子。切苹果一般总是以果蒂和果柄为点,竖着落刀,一分为二。如果把它横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