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承式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模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深化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哪如何开发与利用生物学探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呢?
一、开发与利用生物实验室资源
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是让学生的心智和客观事实发生联系的最直接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学校要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为我国未来生物科技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出发,努力创造条件,按照《课标》的要求搞好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作为中学生物教师,一方面要从生物课程资源的建设出发,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中去,为实验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实验室的建设更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物实验室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教学中首先要完成《课标》中要求的基本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知道,DNA模型诞生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是1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场所,它的特别环境给一批杰出的人才的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条件。实验室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改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方法,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效益,使实验室能全面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使生物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乐园。
二、生物园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乐园
教育经验证明,对大脑的有效刺激,图片不如动画,动画则不如实物。前苏联教育学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就主张学生到自然中去探究学习,而我国的学生学习时间大多在学校,如何在校内有效地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呢?生物园就是最好的活动基地,它为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直接体验生命现象,构建一种“天人合一”、“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此外生物园还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呈现出更大的实践性、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和主动性,可见,生物园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课程资源。
生物教师要积极参加生物园的建设,扩大生物园的功能。例如增设或扩大实验实习区、完善动物养殖区域、设置苗圃区、盆景区、开辟生态区、组建组织培养室和无土栽培室等,将各个功能区有机地安排和布局,建设有特色的生物园。也可以把生物园的空间拓展到整个校园,使校园园林化、人文化,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实现天人合一的美好景象。建园为用园,用园为育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生物科特有的课程资源,精心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挖掘和利用社区的生物课程资源
社区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如科技馆、动植物标本馆、动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科研究机构、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园林绿化部门等,还有广阔的田野、山林、河流等,也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是使生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特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内容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有多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可请有关专家来校开讲座或座谈等,还可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这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最好的方式,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学生今后重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学生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开发课程资源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都可以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类资源包括:一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例如学生普遍接种过疫苗,对身边的动、植物大都进行过一定的观察,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考察的甘苦,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等途径,了解了许多生物科学信息等等。二是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有的学生家长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的家庭栽种植物、饲养动物;农村学生耳儒目染积累一些作物栽培、禽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感性知识。这类资源来自学生的体验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使学生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增进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建设者和实践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要,也较了解本地区的生产生活实际,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使用课程资源大都是教师来进行决策的。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具有其他角色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建设,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到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开发出有实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深感,探究性学习活动是落实并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的高度出发,不断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按照《课标》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会逐步形成,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一、开发与利用生物实验室资源
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是让学生的心智和客观事实发生联系的最直接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学校要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为我国未来生物科技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出发,努力创造条件,按照《课标》的要求搞好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作为中学生物教师,一方面要从生物课程资源的建设出发,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中去,为实验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实验室的建设更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物实验室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教学中首先要完成《课标》中要求的基本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知道,DNA模型诞生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是1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场所,它的特别环境给一批杰出的人才的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条件。实验室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改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方法,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效益,使实验室能全面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使生物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乐园。
二、生物园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乐园
教育经验证明,对大脑的有效刺激,图片不如动画,动画则不如实物。前苏联教育学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就主张学生到自然中去探究学习,而我国的学生学习时间大多在学校,如何在校内有效地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呢?生物园就是最好的活动基地,它为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直接体验生命现象,构建一种“天人合一”、“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此外生物园还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呈现出更大的实践性、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和主动性,可见,生物园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课程资源。
生物教师要积极参加生物园的建设,扩大生物园的功能。例如增设或扩大实验实习区、完善动物养殖区域、设置苗圃区、盆景区、开辟生态区、组建组织培养室和无土栽培室等,将各个功能区有机地安排和布局,建设有特色的生物园。也可以把生物园的空间拓展到整个校园,使校园园林化、人文化,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实现天人合一的美好景象。建园为用园,用园为育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生物科特有的课程资源,精心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挖掘和利用社区的生物课程资源
社区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如科技馆、动植物标本馆、动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科研究机构、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园林绿化部门等,还有广阔的田野、山林、河流等,也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是使生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特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内容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有多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可请有关专家来校开讲座或座谈等,还可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这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最好的方式,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学生今后重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学生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开发课程资源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都可以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类资源包括:一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例如学生普遍接种过疫苗,对身边的动、植物大都进行过一定的观察,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考察的甘苦,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等途径,了解了许多生物科学信息等等。二是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有的学生家长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的家庭栽种植物、饲养动物;农村学生耳儒目染积累一些作物栽培、禽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感性知识。这类资源来自学生的体验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使学生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增进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建设者和实践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要,也较了解本地区的生产生活实际,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使用课程资源大都是教师来进行决策的。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具有其他角色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建设,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到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开发出有实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深感,探究性学习活动是落实并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的高度出发,不断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按照《课标》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会逐步形成,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