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高效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春季,笔者上了一堂初三年级历史复习观摩课。在课后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获得了与会教研员、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堂富有创新和高效的复习课。回眸这一堂复习课,让笔者对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感悟。笔者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就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做一个肤浅的剖析。
  
  一、明确考点,准确把握考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教育部门颁发的“历史学业考试大纲”是历史复习过程中参照的根本依据。因此,研究课标和考纲是教师必做的功课。它有利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利于挖掘历史知识内涵,总结规律,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初中历史的复习。
  总复习应有新任务,而不是“冷饭重炒”。本堂课《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任务有:①识记: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简述“七七事变”,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了解中国军队血站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②理解:了解“西安事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本章节只有识记和理解两个能力层次要求。
  在复习时老师要注意区分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要求,这样,复习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
  
  二、纵横联系,建构知识框架
  初中历史范围广、内容多,孤立地掌握零碎的历史知识,是无法学好历史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把孤立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掌握、领会历史知识,进行纵横联系,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复习交叉网,从而提高历史复习的实效性。
  如在复习八年级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时,笔者首先整合、梳理本章节的历史知识,形成以抗日战争为支撑点的知识面。即: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全民族抗战:①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②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血战台儿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全国各阶层的抗战→抗战胜利。这样一来,以考点为依托,把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学生复习时思路更清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掌握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此外,在指导学生复习中,笔者没有局限于“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纵横联系,建构历史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更大视野。
  我们复习,就是要围绕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展开。通过系统、全面的复习,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三、讲练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历史复习课中典型例题的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以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为例,通常,材料解析题的设问有三种方式:①“根据材料,回答……”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③直接提出问题。对于这三种提问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
  第一种“根据材料,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就在材料中,命题者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到或概括答案。如: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此材料摘自《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复习指南丛书·历史》根据材料指出,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第二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个答案在课本当中,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关联的课本中找到答案。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摘自《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歌词中“新的长城”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种的答案要么从课文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时政热点来谈认识、启示、经验教训,等等。学生了解了中考题型的特点,学会了相应的方法,就能找到解题的金钥匙。
  总之,在初中历史复习中,只要我们抓住课标和考纲,以课本为本,采取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其他文献
摘 要:就当前教学环境而言,高中政治课程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方面: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一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与社会相关的讯息,以能够为其日后的成长做铺垫,二则是能够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总的来说,高中的政治课堂相对简洁化,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其中的含义,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构建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模式。本文将对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作用予以肯定,并就其提出笔者认
摘 要:活动德育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向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转化。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以下简称“新民六街小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将活动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校特色项目——棋类活动构建活动德育课程,以棋促德,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的转化,培养“三正少年”。  关键词:活动德育课程;棋类
体育新课标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如下:  一、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探究成功性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动力,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师生间在多维互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进步的效果,使学生在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中
摘 要:让学生能够快乐地阅读,并从读的过程中有所认知,得到更多新的感悟,从阅读中发现快乐,是“悦读”的一种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书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是值得教师们仔细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现状,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参考的建议,以促进“悦读”教学的有效发展,让每一
摘 要: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一系列弊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基于此,笔者认为高中政治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导入角度和讲授角度去提升政治课程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才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以生为本;妙趣横生  在当前形势下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政治课程新课标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必须摒弃传
摘 要:夏三爷是鲁迅小说《药》中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告官,夏瑜被推上刑场。因此,夏三爷也被冠上见钱眼开、出卖侄子、冷血无情等恶称。但是,透过告官这一行为,分析夏三爷的心理,我们不难看出他也是一个封建愚民政策的受害者。文章从心理、人性、思想、性格四个角度对夏三爷告官这一行为作了分析,并对造成这些思想性格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揭示了其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实质。  关键词:夏三爷;《药》;愚民
摘 要: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生涯规划进行重新审视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要重新审视高中生涯规划的任务、目标和实行的方法等,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能力制订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规划学习和人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提出了以生涯导向为主的课程和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方
摘 要: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土壤,是思想品德课迸发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选择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或是已经发生的事例,让活生生的例子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课本的距离,产生亲和感,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当前还有为数不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传递给学生的知识过于高、大、空,是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政治观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
摘 要:“动画片”这个词,二年级的学生便会立刻兴奋起来,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形象瞬时鲜活起来。所以,我们要为他们积极创设奇趣课堂,让他们先“心动”,再“笔动”,能兴致勃勃地把在小脑袋里“放”的动画片跃然纸上,让他们觉得课堂是彩色的。  关键词:动画片;童话创作;二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11  作者简介:孟永琴(1978—),一级教师,本科,研究
摘 要:本文从新课改出发,分析情境教学法中创设情境的意义,揭示了传统情境教学中教师主导一切的误区,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主人。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学习兴趣;教师;学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思想政治课往往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印象,如何扭转这一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