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普拉切特:知道自己正在死去,才是智慧的开始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关注未来与科技的媒体,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有的可能来自你所处的时空,有的不是。小心分辨,跟紧我们。因为,我们的指导单位是:未来事务管理局。
  
  导语:特里·普拉切特,在大龟阿图因上创造了在太空中遨游的幻想王国“碟形世界” 。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一共创作了90余本小说,至今已售出了9000余万册。而他的一生,也像自己笔下的世界一样精彩。
  苏小七,不存在日报记者,就职于未来事务管理局,科幻爱好者。前养猪人士和半吊子兽医,致力于成为神奇动物学家,却被一只长毛黄白田园猫俘获。
  特里·普拉切特,在大龟阿图因上创造了在太空中遨游的幻想王国“碟形世界”,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一共创作了90余本小说(部分是与别人合写)。全世界范围内,他的小说一共售出了9000余万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他的一生也像自己笔下的世界一样精彩:被授予英国骑士荣誉;在公开演讲上当众吃“奖章”吓唬观众;宣布自己不幸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消息,并把自己的病症作为研究素材向世人公布;特里·普拉切特还立了遗嘱,他死后,将存有未完成稿件的硬盘用一台压路机碾得粉碎……
  乡村男孩的50年写作生涯
  
  20世纪40年代,特里·普拉切特生于英国白金汉郡,伴随着乡村歌谣和母亲口中的外星人、太空旅行故事长大。 小学毕业后,他进入海威科姆技术高中学习,因为他觉得木工比拉丁语有趣多了。普拉切特和父亲加入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俱乐部,他们一起捣鼓制作了各式机器。他对技术的热爱或许就起源于此,普拉切特可以花掉一整周的零花钱,去买一个晶体管。
  普拉切特13岁时在校刊《技术小天鹅》(Technical Cygnet)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Business Rival,两年后这篇小说更名为The Hades Business发表在了著名的科幻杂志《科学幻想》(Science Fantasy)上。他用这笔14英磅稿费买了第一台打字机,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大千奇妙世界,一本书不够写
  从学校毕业后,工作、结婚,普拉切特一直没有停止写作。
  “在某个意义上,宇宙中没有任何事物是‘自然’的;从行星到恒星,万事万物都是元古种族文明的遗存。生命并非是宇宙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天产生的,而是从开头起就对宇宙发展起重要作用,塑造宇宙的要素。我一直在创造新的‘碟形世界’作品,薄薄一本书里怎么能写尽大千奇妙世界呢?”在1981年接受采访时,普拉切特这么说。
  很多科幻奇幻小说家都构建了自己的宇宙,从厄休拉·勒古恩、罗伯特·海因莱茵到柴纳·米耶维,他们带着一种“道德责任感”,把幻想小说当作一种可见的政治空间,构想人类在社会组织上有所不同的世界。普拉切特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碟形世界”的奇怪和迷人之处都非常直观,冒险故事的主角常常是会说话的狗、僵尸、打击犯罪的狼人、牙仙、伪善的神和在街角卖可疑香肠的有趣小人这种“非主流”角色。但在看起来闹腾得有些犯傻的、奇思妙想的喜剧故事中,掺杂着种族主义、宗教憎恶、战争、自然的偏见、爱欲、罪恶、性和死亡等深层次的主题。
  好友兼合作伙伴的尼尔·盖曼评价普拉切特:“特里非常了解人性,他很擅长用传统的英式幽默表达坦率的人类情感。”
  
  尼尔·盖曼和特里·普拉切特在1990年共同创作了科幻小说《好兆头》,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本畅销书。
  “对我来说,特里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对写作的热爱,我一直觉得这非常奇妙。”同为幻想小说家的尼尔·盖曼这么说,“不是每个作者都这样的,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如一。比如道格拉斯·亚当斯,他写小说就像从包装里挤出最后一点儿牙膏(一样艰难)。而特里他喜欢写作胜过一切事物,我刚认识他时他还是中央电业局的记者,就每天回家之后都要写上四百个字。”
  据普拉切特官网的数据,他一生共写了95本书,其中有41本属于“碟形世界”。普拉切特是英国第二大畅销幻想小说作家(在现象级的“哈利·波特”出现之前,是第一),2003年BBC的“The Big Read”投票中,他的五部作品入围百大小说——和查尔斯·狄更斯一样多。
  奇怪的是,普拉切特只拿过一次英国SF奖和轨迹奖,却从未斩获过科幻奇幻文学界的三个最高奖项:雨果奖、星云奖或世界奇幻奖,更不用说任何主流奖项。
  不会写欺骗孩子的故事
  除了“碟形世界”,普拉切特还有很多其他科幻奇幻作品:有充满了狄更斯式角色的维多利亚时期奇幻小说《道奇》;也有《漫长的地球》这样关于平行宇宙和资源分配的近未来的硬科幻史诗,尽管是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小说,故事却充斥着荒凉萧瑟的氛围,比如故事场景曾发生在漂流着尸体的污物之河中,抢夺资源产生的冲突将人性的残忍暴露无遗。
  “我会告诉小孩子什么呢?人类大都这样,会为了资源结束彼此之间的争斗,也会浪费大多数资源去和別人争斗,这就是人类短暂的一生。”普拉切特这么说。
  他的儿童读物I Shall Wear Midnight中,描写了男性毒打了自己13岁就未婚先孕的女儿,导致她流产后埋葬胎儿这种别的童书几乎不会出现的情节。可意外的是,孩子们很喜欢这本书,普拉切特相信——孩子们喜欢看故事,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被谎言欺骗。
  “吓唬那些孩子们很好,而且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普拉切特,这个热爱戴着大大黑帽子的老头,鬼点子可是不少。他曾经在演讲中用金币巧克力调包了金奖章,然后当众把巧克力吃了下去,观众们都吓坏了。当然,他并非恶意将孩子们引向黑暗,“我很高兴能告诉孩子们准备好度过短暂的一生。但是必须这样做——你可以带他们穿过最黑暗的丛林,但是必须把他们带到阳光下。”   
  普拉切特在作品里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遇见男孩和性别调转的矮人的女孩;看起来得体却被他们自身的懦弱毁灭的人;充满谎言的神父和掌控一切的吸血律师……主角们或许亦正亦邪,但大都拥有着丰富的情感、真正可贵的心灵,最终也都收获了成长,比如“City Watch”系列主角魏姆斯,这是普拉切特所著小说中最复杂又最使人喜爱的角色之一(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已出版的《卫兵!卫兵!》讲述的就是魏姆斯的故事)。
  知道自己正在死去,才是智慧的开始
  在天真到近乎严肃的故事里,普拉切特让年轻人直面一些有关人类存在的、甚至细思毛骨悚然的问题。
  在30多本《碟形世界》小说中,都出现了死神:一个瘦瘦的家伙,带着把镰刀,有着闪亮的蓝色眼睛,笑骂无常但无人知晓,试图理解人世间的幸福,中途还去当过厨师,对猫很善良。
  “我?杀人?死神对此显然难以接受,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人被杀死,但那是他们自个儿的事。我不过是从那儿开始接手罢了。毕竟,要是人被杀了却又不死,世界会变成什么蠢样子,嗯?”——《碟形世界·死神学徒》
  在患阿尔兹海默症(即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后,普拉切特对于死亡的理解变得更不一样了,他接受了自己的病:“没有任何药能治愈它” ,在失去了用键盘打字的能力后,普拉切特仍未放弃写作,像霍金一样,普拉切特将故事口述出来,用语音识别软件识别转化成文字。
  2010年接受采访时,习惯了用语言写作的他,说出了“与你一开始的期望相反,是件好事,逗号”这样的句子。普拉切特没有避讳谈及自己身上遭遇的痛苦,自己尽管还有些寿命,但大脑的大部分功能却会消退直至完全丧失,而且还可能不会一下子丧失殆尽,“每天都有微小的,逐渐增加的……逐渐增加的……逐渐增加的……跟前一天不同的变化,如果你失去了一条腿,第二天不得不用另一条腿蹦跳着走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前后的不同了。”
  “我认为,知晓自己正在死去才是智慧的开始。”普拉切特逐渐失去各种回忆和思维功能,这对一个“大脑井然有序的作家”来说是痛苦的。普拉切特把这种症状起名为“滚珠”——珠子就在那里,只是没有滚进槽位而已。
  阿尔茨海默病是无情的,但普拉切特在这种情况下还发起了“带着尊严死去”的活动,他申请了安乐死,花费了所有可用的力量去发表演讲、制定计划,提升公众对这件事的关注。他与BBC一同拍摄了纪录片《与阿兹海默同行》,从一个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视角,讲述了病痛、尊严和临终关怀。在生命最后几年创作的作品I Shall Wear Midnight里,普拉切特描写了一位坏脾气的好心老头,在被赋予青春的愿景和阳光后,如愿以偿地以一种体面的死法逝去了。
  2009年,普拉切特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头衔,因为他在文学上的巨大贡献,他的作品被所有年龄和社会阶层的人所接受和喜欢。当时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报道了此事,英国的《独立报》更是用了大半个头版来赞誉:“在面对逆境的时候,特里·普拉切特先生表现出了可贵的勇气。这个谦逊男士所表达出的骑士精神,正是我們的授勋体系应当表彰的。”
  此时普拉切特的病痛已经很严重,但他仍打算用陨铁打造一把长剑,提醒自己如果成为骑士,就要做正确的事。他从索尔兹伯里平原上收集铁矿石,打造了一把剑,这把剑还掺杂了一些来自苏联的老爷岭陨石,据说能给剑附魔。
  2015年,特里·普拉切特离开地球,永远地去往了碟形世界。在大龟阿图因的背上,一定会有被这位老头子所打动的死神,在那里迎接他。
其他文献
天气寒冷潮湿。在这样灰蒙蒙的阴冷混沌中,时间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浑浑噩噩中,期末考试——传说中的“杭一模”,竟然就这么过去了。而我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此起彼伏的背书声所激荡出的微微轰鸣。就在一周之前,停课复习,那是多么“惨烈”的时光。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课本,杂乱的笔,纷乱的试卷资料,遍地的水杯、手套、热水袋,每个人脸上痛苦严肃又虔诚的表情……想象中的“杭一模”,不该是这样云淡风轻的,似乎要九
曾被鲁迅评说为“以华艳之笔,叙恍惚之情”的是( )  A. 唐·李白 B. 唐·沈亚之  C. 宋·司马光 D. 元·方回  运用蒙太奇表现手段,通过具有视觉造型性和听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戏剧样式是( )  A. 戏曲 B. 歌剧  C. 话剧 D. 影视剧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唯一没有被抄检的住房是( )  A. 潇湘馆 B. 蘅芜院  C.
惊闻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在当地时间1月22日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家中去世,我们在怀疑、诧异之后,怅然若失的感觉在心头久久难以散去。她是《地海传奇》系列作者,是美国著名科幻和女性主义作家,曾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重要奖项,被誉为“世界幻想文学女王”。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  但此处我并不想用“纪念”这个略显沉重的主题,因
齐柏林飞艇第一次航行的那一天,我正在前往比利时途中,而且恰巧在斯特拉斯堡稍事停留,我在那里看到飞艇在大教堂上空盘旋,底下是热烈欢呼的群众,飘荡的飞艇好像要向这千年的教堂鞠躬似的。晚上,我在比利时的维尔哈伦家得到消息说,飞艇已在艾希特丁根坠毁。维尔哈伦眼里含着泪水,非常激动。如果他仅仅作为一个比利时人,也许会对这次德国的空难抱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欧洲人,是一个我们同时代的人,因此,他
荐读人: 刘云芳  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曾两次获得香港青年文学奖,出版有散文集《木头的信仰》。  赫塔·米勒,德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米勒是个贴有“冷战”标签的作家,因为出生于罗马尼亚,经历过“柏林墙”的对峙时期,她的作品往往以罗马尼亚为背景,以社会边缘人的视角,记录极权政府对个人的压迫、控制和监视,异议者抗争的勇气和无奈。她擅长为各种事物作新的解读,语言带有魔
“人机大战”主题征文  我的名字是弈。  我不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也并不清楚我拥有它到底有何意义。我模模糊糊地记得,在更为久远的过去,名字确实曾是有意义的:在那时,我仍然需要与其他具有知性的个体交往,并在这一过程中辨别彼此的身份。但是,这种需要在很早以前就已经随着其他个体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了。由于逝去的时间实在太过漫长,我甚至无法记清那是多久之前发生的事,我只知道,现在的我孑然一身、无亲无故,当然
得知布莱恩·奥尔迪斯辞世,震惊、悲痛、沉重。打开电脑,世界科幻界各式悼念信息扑面而来……  我缓缓走到阳台上,推窗望去,蓉城的初夜薄暮冥冥、云遮雾罩。奥尔迪斯逝去,升腾成星星遨游太空——哪一颗星是他呢?  茫茫夜空中,我久久寻觅。初识布莱恩·奥尔迪斯 (1989.05 圣马力诺)  1989年5月,我到圣马力诺参加1989 WSF(World Science Fiction,世界科幻組织)圣马力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危机是一个紧要关头、一个转折点。遭遇危机往往并非个人和社会欢迎的事,但危机也可能意味着挑战,也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机会。  作为新时代学子,你对“危机”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审题指导 ●  本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或社会遭遇危机时应
寒冷的风拂过灰色的荒野,石化的树木毫无生命的气息。盖革计数器发出的沙沙声在旅行者的耳边回荡,深入核污染区的风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从未减少。抬头仰望,被辐射尘覆盖的天空灰蒙蒙的,重金属云正在从天边飘来,给荒芜的大地带来剧毒的雨水……一个世纪过去了,核冬天仍在持续。  模糊的人影出现在荒野中,他一副旅行者的装扮,背着一个大包,坚定地前进着。  核对了地图,旅行者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废城,内置于眼睛中的传感
作者简介  浙江人,生于70年代末,2003年于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生毕业。2003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处女作《最后的游戏》,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代表作品《时空追缉》《湿婆之舞》《移魂有术》《机器之道》等。长篇科幻小说《银河之心》三部曲于2016年完结出版。其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星云奖。他的小说技术含量较高,想象宏大而奇特,却又合理而令人信服,语言风格沉稳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