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县石斛同型巴蜗牛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石斛产业是孟连县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绿色特色产业之一,同型巴蜗牛是石斛主要害虫之一。本文介绍了同型巴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对石斛的危害特征,提出系统的防治技术,以指导防治石斛同型巴蜗牛,提高石斛的产量及品质,促进其产业健康发展壮大。
  关键词 石斛;同型巴蜗牛;危害;防治技术;云南孟连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129-02
  2015年,孟连县石斛种植面积200 hm2,产值6 800万元,是孟连县脱贫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同型巴蜗牛是石斛主要害虫之一,轻则造成石斛成株率下降,重则造成整株死亡,严重影响石斛产业的发展。为提高石斛的产量及品质,促进其产业发展壮大,对同型巴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总结,并提出系统的防治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1 同型巴蜗牛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1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为附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成螺壳质厚坚硬,外形呈扁球状,其壳宽16 mm、高12 mm,有5~6个螺层,顶部螺层增长较缓慢,略膨大,螺旋部低矮,体螺层增长迅速、膨大。壳顶钝,壳面呈红褐色或黄褐色,有稠密的生长线。体螺层周缘或缝合线处大部分有一条暗褐色带,有些个体无色带。壳口呈马蹄形,轴缘外折,遮盖部分脐孔,脐孔呈洞穴状。不同个体形态差异较大。卵直径约2 mm,呈圆球形。
  1.2 生活习性
  同型巴蜗牛喜欢生活在疏松多腐殖质和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最怕阳光直射。其生长最适宜的环境为:温度16~30 ℃,空气湿度60%~90%。同型巴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产卵栖息,同时调节体内湿度并吸取所需养料。其取食范围广,在潮湿的夜间蜗牛的食欲活跃,可取食各种杂草、蔬菜、瓜果皮、农作物等。巴蜗牛生存能力强,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刚孵出的幼龄蜗牛会自主取食,当受到敌害时,其头和足会缩回壳内,并分泌液封住壳口,同时还可分泌修复肉体与外壳的物质。1年繁殖1代,产卵期为4—5月,每个成体可产卵30~235粒。成螺或幼体会蛰伏在作物秸秆堆下面或冬作物的土中过冬。
  2 同型巴蜗牛在孟连县石斛种植园的发生规律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普洱市西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9°09′~99°46′,北纬22°05′~22°32′,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9~20 ℃,年均降雨量1 350~1 400 mm,立体小气候表现明显,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生物繁衍生息,4—9月日平均气温18~26 ℃,相对湿度在85%以上。石斛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最适环境为温度20~30 ℃、空气湿度60%~90%;种植基质多为树皮、木屑和锯末等,其生长环境与同型巴蜗牛生长发育和繁衍生息条件极其相近。巴型蜗牛是孟连县常见的为害石斛作物的陆生软体动物之一,其主要在3月下旬开始活动,以成贝或幼贝藏匿在基质缝隙、残株落叶、田边杂草或乱石中,一般白天潜伏、隐蔽,傍晚或清晨取食,无明显的越冬现象,全年不同程度可见成螺和幼螺为害石斛,大多出现在春季气温上升和梅雨季节时候,下雨后或夜间爬出来为害石斛,以雨季阴雨天气受害最重,可整天危害。1年中,在石斛的主要生长期 4—9月均属同型巴蜗牛活动危害期,轻则造成石斛成株率下降,重则造成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和影响石斛生长和产业发展[1-4]。
  3 同型巴蜗牛对石斛的危害特征
  3.1 幼螺危害
  同型巴蜗牛幼螺具有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需要母体照顾的特性。而且同型巴蜗牛4—5月的幼螺孵出期和石斛幼芽的萌发时期重合,刚萌发的石斛幼芽为幼螺的生长提供了取食条件。初孵幼螺主要取食石斛幼芽,被害幼芽的叶肉、叶片呈现条条裂痕,裂痕处只剩下一层透明的表皮。随着幼螺个体的增大则用齿舌将石斛幼芽的叶、芽尖、芽基砥磨成小孔或将其砥磨断,导致被害的石斛幼芽轻则发叶后叶片成网状,呈不整齐缺刻,不能正常生长或死亡,严重时则幼芽直接死亡,严重影响石斛发芽率[5-8]。
  3.2 成螺危害
  同型巴蜗牛虫龄较大时主要以其齿舌舔食石斛叶片、茎杆,一般都藏在叶片背部来舔食叶肉或茎部,可在一晚上吃掉整株植株。舔食石斛叶片,轻则造成叶片空洞与缺刻,导致植株僵苗迟发、生长不良,严重时食光叶片造成死苗;舔食石斛茎杆,轻则造成茎杆破损,导致植株品质下降和长势不良,严重时舔断茎杆造成植株死亡。同时,分泌白色条状黏液,附着在植株和基质表面,污染石斛植株和基质,导致多种有害病菌传播侵染加剧,引发多种病害,对石斛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石斛生长和产品品质。
  4 防治措施
  笔者认为要做好石斛同型巴蜗牛防控,关键就是要做好日常三大同型巴蜗牛来源——基质、肥料、周边环境控制工作,重点就是阻截,采取狠治越冬成螺、挑治幼螺的措施,抓住春末夏初关键防治时期,在蜗牛繁殖高峰期前及时消灭成螺,降低虫源基数。
  4.1 加强监测
  一是观察石斛植株园周边环境是否有同型巴蜗牛分泌的白色丝状黏液物;二是观察石斛幼芽是否有舔食痕和穿孔洞,叶片是否有舔食缺口,基质或植株是否有白色丝条状黏液物。提早发现,及时采取人工抓虫或者诱导抓虫和相应化学措施进行防控。
  4.2 清洁石斛植株园
  在种植石斛前或在日常植株园管理过程中,铲除石斛植株园周边杂草,及时清除栽培场地枯枝残叶,在栽培场地和周围撒生石灰粉、工业盐或饱和食盐水,以破坏和恶化蜗牛、螺丝的生活环境和产卵场地,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达到阻截和降低虫源的目的。
  4.3 实行搭架阻截和隔離
  实行苗床搭架栽培,苗床宽140 cm左右、高80 cm左右,以方便操作为宜,并在苗床的脚部或中间放一可盛药水的碗状物,在碗状物中装上机油或杀虫剂等,以阻截和隔离苗床下地面和周围的同型巴蜗牛进入苗床。   4.4 严格基质处理
  基质在使用前,严格做好处理,可采用沸水煮、蒸气蒸或用四聚乙醛粉剂兑水浸泡处理,彻底杀死基质所带的同型巴蜗牛,防止虫源由基质带入。同时,在施用有机肥料时,一定要注意有无同型巴蜗牛,一般情况下也应采取四聚乙醛粉剂兑水浸泡处理,如羊粪可采用锅炒的方法进行处理。
  4.5 人工捕杀
  掌握在清晨、夜晚或阴雨天进行人工捕捉,集中杀灭;或在下午将菜叶放置于基质表面,然后在菜叶上放少量米糠或玉米面,22:00后收回菜叶集中捕杀;或在菜叶上放置蜗克星、密达等农药进行诱杀;或把啤酒倒入透明容器中,放在苗床上,引诱蜗牛爬入容器中淹死。为提高诱杀效果,最好选择在气温回升的初期进行诱杀,并保持地面或基质湿润度。
  4.6 化学防治
  选择在清晨或夜晚用专用农药诱杀,可将梅塔、密达颗粒撒在栽培基质表面,或用茶籽饼粉3 kg撒施,或用茶籽饼粉1.0~1.5 kg兑水100 kg,浸泡24 h后,用滤液喷雾;也可用8%灭蜗灵颗粒剂1.5~2.0 kg碾碎后拌细土撒在受害株附近根部,或者用80%速·铜可湿性粉剂170倍液喷雾、用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防治。防治时期宜选在蜗牛产卵前期,喷药的最佳时间在早晨或傍晚,喷雾时注意叶片背面及植株中下部,并根据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药剂混喷施技术,以达到一喷多防的目的。
  5 参考文献
  [1] 段俊,段毅.铁皮石斛高效栽培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013:4.
  [2] 周瑩,毛昆明,闫培睿,等.优质铁皮石斛红鑫一号的高产栽培[J].云南农业,2013(7):26-28.
  [3] 陈艳丽,章金明,林文彩,吕要斌.铁皮石斛栽培区小白菜诱集带对灰巴蜗牛的诱集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5(9):1460-1461.
  [4] 徐文华,周加春,李红阳,等.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大豆的为害及损失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2(1):27-30.
  [5] 潘向阳,李子元,曾志文,等.柑桔灰巴蜗牛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10(7):107-108.
  [6] 周洪旭.灰巴蜗牛在三叶草田的空间格局及理论抽样数[J].山东农业科学,2010(12):43-46.
  [7] 田素梅,王玉玲.几种农药对灰巴蜗牛毒杀效果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3):69-72.
  [8] 刘芳,吴陆山.灰巴蜗牛的危害与防治[J].湖北植保,2011(4):41-42.
其他文献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拟于2017年出台,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设立标准。在这巨大的改变中,民办本科院校这个特殊体因为其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应当紧抓潮流进行特色
跨边界协作生产的网络化组织面临着分工模式和专业化生产结构的设计和选择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事前没有分工而事后存在分工的合作生产模型,分析表明存在优势差异的企业间分工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至今也在追求这个目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其根据人的发展划分的社会形态也具有科学性,对于当代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依然
精益思想已逐步由制造业最初的精益生产扩展到各个行业的生产、管理、战略决策等多个层面的应用。获取稳步提升的经营绩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精益绩效管理思想就是面向企
讲授式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法,因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用非常广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讲授式教学法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再是单向的
摘要 对在海滨木槿形态、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种子、光合特性、盐胁迫下生理特性、化学成分、抗寒种质选育和育苗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以展望。  关键词 海滨木槿;特征特性;种子萌发;光合特性;抗逆性;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40-04  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